《韦德的心愿》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247698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韦德的心愿》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韦德的心愿》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韦德的心愿》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韦德的心愿》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韦德的心愿》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韦德的心愿》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韦德的心愿》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韦德的心愿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学会课文中的生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了解韦德的心愿,从中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3. 学习课文使用比较、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教师:相关心愿的故事和材料。学生:了解圣诞节、圣诞老人等资料。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选用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圣诞节想收礼物的事例来写,贴近儿童生活,极具儿童情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一一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所送的棉手套与棉鞋,在知道他的用意后,令老师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的事。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先写“我”问学生在圣诞夜想得到什么礼物,孩子们纷纷抢答,

2、再写韦德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令人感动,最后写孩子们从韦德的行为中深受教育。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情感丰富,耐人寻味。借韦德的小小心愿来赞扬其美好的品质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使用韦德与其他孩子的心愿、表现作比较,以及先描写韦德微乎其微的心愿使人感觉寒修,再揭示其心灵的美好这种先抑后扬的方法来烘托、展示人物形象,是其最大的特色。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顺序,了解韦德的心愿,从重点词句、段落中去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难点是理解当中两句含义深刻的句了和领悟文中的表达方法。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解读与提示大第一部分(第1、2段):讲孩子们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各种各样的礼物。“一下子活跃起来” “争先恐后

3、”说明了孩子们表达自己希望的急切。教学这部分时,教师能够“你们在圣诞夜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 一问导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作好情感铺垫;然后让学生读读第2段,感受文中学生的愿望与现实生活中孩于们愿望的异同:最后,以“可有个孩子却与你们的心愿不同,他是谁呢”设疑,制造悬念,激起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大第二部分(第312段):讲韦德那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令人感动。“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与“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形成了鲜明对比。再联系最近几个星期他的表现,我不由担心: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慢慢站起来”“依旧垂着眼睛”说明我的判断是准确的,于是“我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心愿。“吃冰淇淋

4、轻声问道拍拍他的肩膀”体现了老师的慈爱。韦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他正为他家的泥屋没有烟囱,圣诞老人不能进去,他不能得到圣诞礼物而忧伤呢。当老师微笑者告诉他“圣诞老人能穿墙钻地,无所不能,他会有办法到你家”时,他立刻“眼神那样晶亮” “抑制不住兴奋地喊道”,这与先前的安静、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他希望得到的礼物却那样的微不足道一 “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这也难怪孩子们会哄笑。当韦德说出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时,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那么到底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我想是韦德那善良真挚、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若想的品质让他们感到了惭愧,受到r震撼

5、。我也被他那“简单而又充满爱心的愿望”深深感动了,以至于“我只觉得-股热流涌遍全身,鼻子酸酸的0教学时,教师能够围绕“你觉得韦德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通过充分读课文,勾词句,解答“韦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这两个问题,把教学落到实处,落到字里行间里去。这样把读书与感悟结合起来,既协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然后,组织学生探讨:姑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去感受韦德品质的美好和为他人着想的心灵。大第三部分(第1315段):讲孩子们从韦德的行为中受到教育。“老师,我的袜子是补过的,很旧,圣诞老人会往里面放

6、礼物吗? ”体现了韦德的天真。孩子们由于心灵受到了震动,所以他们纷纷表示过年时要把自己的新袜r送给韦德。面对这样可爱、天真的孩r,我怎能不流出幸福的泪花?教学时,可抓住“孩子们为什么纷纷送东西给韦德”来引导学生理解,然后探讨、交流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大课后第1题,旨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大课后第2题,旨在训练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可随文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人探讨、交流,结合韦德的心愿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来理解。大课后第3题,旨在从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中对韦德的品质实行概括。可在第二部分教学时,采用勾画词句与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来解

7、决。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只要能找到课文中的证据,说得有理,都应算对。教学设计参考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全班交流,了解圣诞节。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圣诞节的资料,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圣诞节”的故事呢?2.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你们在圣诞节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有一个孩子与你们的心愿都不相同,很特别,他就是韦德。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再得到礼物时定会有新的感受。3. 板书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解决。2.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理清文章的顺序)。3.

8、读了课文你解开了哪些疑问?引导学生了解韦德的心愿是什么。三、细读质疑,合作探充1. 快速默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在课文的空白处,同时提出自己不憧的问题。2. 汇报交流,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韦德和同学们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韦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3.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合作探窕。(1) 清同学们带若以上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然后认真思考。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内合作解决。(2) 交流探充结果。 韦德和同学们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同学们感情的变化:争先恐后哄笑安静认真

9、韦德感情的变化:静静地忧伤兴奋 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韦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我觉得韦德是-个善良真挚、充满爱心、天真憨厚的孩了。四、总结、升华通过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参考资料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审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口,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口,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

10、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圣诞树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根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皆。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 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

11、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若这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万里闻名。到了 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 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淅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圣诞礼物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暗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少年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筒袜了放在壁妒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