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246088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二、重难点: (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

2、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三、教学方法:自渎感悟,讨论交流。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发预习内容)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1)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2)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清脉络,概括段意。 (1)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4、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熟读课文 第二

3、课时(展示课) 一、导入新课 1、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2、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在气头上的廉颇。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 二、解析“完璧归赵” (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1、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

4、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了使你的劝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2、自己就近找有相同体会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和这些人物的比较,你发现了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依据是什么? (二)集体交流,深化认识。 1、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点拨要点: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为什么非常着急? b、生体会秦赵双方实力差距。 c、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

5、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 (2)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b、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能读出这种胸有成竹的从容。己先练一练。指名读。 3、教师小结。 4、蔺相如与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生阐述结论,师追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出了这一点,要言之有据呀!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要点: A、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

6、撞碎在这柱子上!” a、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c、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B、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这句话中有一处细节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不仅胆大而且心细,发现了吗? (3)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 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a、王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

7、是蔺相如,大家来看这个重点段,一共三百来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来写秦王, 作者这样写秦王,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呀? b、认为这样安排不合适的请举手,认为这样安排挺好的请举手。好,真理愈辩愈明,我们开一个小型辩论会,请大家各抒己见。 c、学生讨论。 d、这样的描写故事中还有吗?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 5、读完这个故事,了解了蔺相如,你会怎么劝廉颇呢?谁来说说? 三、解析“渑池会见” 1、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不久,他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如廉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呢?” 2、见时廉颇并不在现场,你能不能给他讲一讲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为了让大家更能入戏,请你从“赵王、赵王侍从、

8、赵国大臣”这三个角色中选择一个,以这个角色的口吻给廉颇讲讲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帮他分析分析蔺相如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哪些过人之处。 学生根据发言提纲准备发言,师巡视。集体交流。 3、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为什么? 4、自己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四、小结全课 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感悟,探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蔺相如两次为赵国立下大功,绝不仅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忠心,是超过常人的智慧和胆识。聪明的廉颇在冷静下来以后定然会明白这一点,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下课。 第三课时(展示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的

9、学习,你都了解到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负荆请罪” 1、个故事,勾画语句,体会蔺相如的过人之处顾全大局。 2、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作,交流。 (二)理清课文条理。 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其中一则小故事。 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为什么最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板书设计: 将(廉颇) 相(蔺相如) 百战百胜 完壁归赵 机智勇敢 勇于改过 渑池之会 不怕牺牲 不和 负荆请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