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245629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导学案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理清思路,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名诗词。【自主学习案】一朗读指导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理由。2你最喜欢“春”的哪一幅画面?说说理由。二知识链接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

2、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三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酝酿 鸟巢 蓑衣 嘹亮 应和 薄烟 黄晕 水涨 捉迷藏2解释词语酝酿:应和:卖弄:欣欣然: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课堂探究案】【合作研讨文本探究】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

3、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4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5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请将自己搜集的写春天的诗文写下来。【课后训练案】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嫩叶() 抖擞() 鸟巢()B.薄烟() 黄晕()披蓑() 戴笠()C.宛转() 赶趟()嗡嗡() 眨眼()D.迷藏() 散心()涨水() 应和()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欣欣然:高

4、高兴兴的样子;朗润:明朗湿润。B.卖弄:炫耀;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舒适:舒展。D.黄晕:昏黄不明亮;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3.(1)指出下面描写春花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上面的句子,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花繁茂、 的特点,描绘了花朵多,花色 ,花味 ,从数量、 、 、情态几方面创造了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繁花闹春图。【课后总结】1学习心得:2我的问题:

5、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2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熟读成诵,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复习导学案】1春的作者是 ,字 ,他的名篇散文有 。 2描写春草图及文末的三个比喻句。【课堂探究案】【合作研讨语言品析】1体会加线词语的生动性。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2找出课文中采用比喻、排比、拟人、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一句,并体会其作用。【综合探究写法借鉴】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找出你最欣赏的片段,谈谈其写法的妙处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1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古人评价相当高,你认为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2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词汇参考: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课后训练案】1.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2.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是: ;文章赞美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 。3.从全文结构看,若给每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应是:( )( )( )。4.课文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是写春雨、春风的。请你再写出一、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阅读文段,然

7、后按要求答题。(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5.文段抓住了春雨 、 、 的特点来写。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 的情状;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 ;一个“全”字把 展现得非常开阔。7.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

8、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8.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 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 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9.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 到 ,从 到 ,从 到 。(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二)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

9、0.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11.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13.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子写“秋天”,突出秋天的特点。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时间:2010年10月 编制:实验中学 唐永春修订:李中文1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声情并茂,体会声情并茂,体会语言的美点所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案】一背景解

10、读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二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济南( ) 镶边( ) 贮蓄( ) zh( )立 水zo( )真得( )算是个宝地 暖和( ) chng( )清 宽chng( )2.形近字组词。髻( ) 攘鬃( ) 镶鬓( ) 嚷3.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在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是个宝地。温晴:(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11、太秀气。秀气:(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不忍得:(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三文学常识4.散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散文, 散文和哲理散文,本文属于 ,散文的特点是 。5.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原名 ,字 ,北京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 ,话剧 等。他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在观察生活、反映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诙谐、幽默的风格,使他的文章独树一帜。四整体感知6.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关键词语。 特点 比喻 天气(“温情”) 阳光“慈善的冬天” (“ ”)(“ ”) 冬 山、雪“带水纹的花衣” (“ ”)(“ ”)水、天“终年贮蓄绿色

12、” (“ ”)(“ ”)【课堂探究案】一文本探究1.朗读课文后, 先说一说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点是怎样的。2.为了说明济南冬天的特点,作者先描写了对济南的总体感受,然后依次选择了济南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冬天的特点?3.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既绘山景,又描水色,那么在这些描写之中渗透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呢?二语言品析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很生动,请你从品味中感受它的美妙之处。(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赏析提示:从句子的修辞这一角度,写出了济南的什么特点?)(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赏析提示:从动词的妙用角度,写出了济南的什么特点?)(3)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赏析提示:“太秀气”有没有责怪的意味?)(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给你怎样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