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245377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2014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2014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2014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区 班级 姓名 装订区岳集中心校2013-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三次考试语 文 试 题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4分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6分) (1) 沉舟侧畔千帆过, 。(2) 人生自古谁无死, 。(3) ,天 涯 若 比 邻。(4) 春蚕到死丝方尽, 。(5) 念天地之悠悠, 。(6) 先天下之忧而忧, 。2. 默写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4分) , 。 , 。3. 名著阅读(3分).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的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 _潜艇的故事。他(作者)被誉为 小说之父。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东京也无非

2、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j( ) 熳( ) 绯(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正确的写法是( ) (2分)(3) “油光可鉴”的“ 鉴”的意思是_. (1分)(4)文段中主要运用了 _、 _的修辞方法。(2分)5.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从06年开始,

3、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列为中国国家“文化遗产日”。首次第一年的主题就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安徽自然要大张旗鼓经历系列活动,让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全民运动,让守护精神家园成为一种全民意识。删去“ ”;删去“ ” 把“ ”改为“ ”二、阅读(36F)(一)(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 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

4、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

5、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6、“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这些“歌声”具体指什么歌?(2分) 答:_.7、由呈贡进城的一路景色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4分)答:_ _.8、赶马女孩的歌唱“还发哑带沙”,为什么作者还说“淳朴的本色美”? (4分)答:_9、归纳本段思想内容: (限于四个字)(2分)(二) (14分)蔷薇几度花 喜欢那丛蔷薇。 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

6、,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 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

7、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

8、,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 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

9、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0.第段的记叙顺序是 。

10、(2分) 11.第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2分) “记忆”指 _. “稀奇”指 _. 12.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2 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答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答 _.13.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分) 答 14.“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答 15.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0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6、指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故 虽有名马( ) B、骈死 于槽枥之间( )C、才美不外 见( ) D、执策而 临之 (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食马者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