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23368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纤维素纤维L再生纤维素纤维 (粘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3.1 纤维素纤维的形态结构一 棉纤维的形态结构棉纤维是种子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蜡质、灰分、含氮物质。外形:上端尖而封闭,下端粗而敞口,细长的扁平带子状,有螺旋状扭曲,截面 呈腰子形,中间干瘪空腔。最外层:初生胞壁从外到里分三层:中 间:次生胞壁I内部:胞腔1 初生胞壁决定棉纤维的表面性质,它又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果胶物质和蜡质所组成的皮层。因而具有拒水性,在棉生长过程中起保护作用。但在染整加工中不利。2 次生胞壁纤维素沉积最后的一层,是构成纤维的主体部分,纤维素含量很高,其组成和结构决定棉纤维的主要

2、性能。3 胞腔输送养料和水分的通道,蛋白质、色素等物质的残渣沉积胞壁上,胞腔是棉 纤维内最大的空隙,是染色和化学处理时重要的通道。二 麻纤维的形态结构麻纤维主要有: 苎麻、亚麻是属于韧皮纤维,以纤维束形式存在单根纤维是一个厚壁、两端封闭、内有狭窄胞壁的长细胞 苎麻两端呈锤头形或分支 亚麻两端稍细 呈纺锤形 纵向有竖纹 和横节 主要化学组成和棉纤维一样 是纤维素,但含量低。3.2 纤维素大分子的分子结构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物质,其大分子是由很多葡萄糖剩基连接而成,分子式为(C6H10O丿 复杂的同系物混合物,n为聚合度,棉聚合度为2500 10000,麻610 5 n聚合度为10000 15000,

3、粘胶纤维聚合度为250 500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是由0-d-葡萄糖剩基彼此以1, 4-貳键连接而成, 结构如下每隔两环有周期性重复,两环为一个基本链节,链节数为(n-2) /2, n为葡 萄糖剩基数,即纤维的聚合度,葡糖糖剩基上有三个自由存在的羟基,其中 2, 3 位上是仲羟基, 6 位上伯羟基3.3 棉纤维的超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也称为微结构,主要指棉纤维中次生胞壁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态 结构,纤维素大分子的排列状态,排列方向,聚集紧密程度等。一 X 射线研究1 棉纤维的 X 射线研究结果 超分子结构中有晶体存在,有一定的取向度2 棉纤维中纤维素的单元晶格 单元晶格属于单斜晶系3 纤维的结晶

4、度与取向度 棉纤维的结晶度约为 70%,麻纤维为 90%,无张力丝光棉为 50%,粘胶纤维为 40%二 电子显微镜的研究1 棉纤维的电镜图 棉纤维中存在粗大的原纤,但原纤又是由更小的微原纤组成2 边缘(缨状)原纤模型及理论 (见 P43 的图 3-8 ) 纤维素大分子通过整齐排列组成微原纤,又由微原纤进行整齐排列形成原纤, 原纤中少数大分子的分支与其他大分子分支合并组成另外的连续网状组织。纤维的拉伸性能与织物耐用性及服用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纤维的断 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应力应变曲线、弹性均与纤维拉伸性能有关。一 纤维素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 断裂强度:纤维在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

5、外力。表示方法有:1抗张强度(b) 又称断裂应力,极限强度,是指纤维或纱线单位截面上能承受的最大拉力。2 断裂强度(相对强度) 指单位线密度或纱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单位为 N/tex, 又有干强和湿强 之分。3 断裂长度( LR) 指将纤维一端固定悬挂,由于纤维本身质量而发生断裂时的长度,单位 km4 断裂伸长率 断裂伸长与纤维原长之比 一般在结晶度相同的情况下,取向度越低,断裂伸长率越高,韧性越大。二 纤维的初始模量 初始模量也称为杨氏模量 或 弹性模量 指材料所受应力与其相应形变之 比。纤维的初始模量是指纤维产生 1%伸长所需的应力,以 kg/mm2 或 g/tex 表 示,反映纤维在外

6、力作用下变形的难易程度。三 纤维的应力 -应变曲线 又称纤维的负荷-延伸曲线,是将纤维随着应力的增大逐渐发生应变的情况 绘成的曲线(具体见P47的图3-9)四 纤维素纤维的断裂机理与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关系 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是因为外力破坏了分子内共价键力或分子间 作用力的结果。断裂机理有两种解释:1 纤维大分子链在受外力作用时,由于不能承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大分子链的 断裂,从而导致纤维材料的断裂。2 纤维在受外力作用时,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足以抵抗外力的作用,使得大分子链间发生相对位移,甚至滑脱,从而导致纤维的断裂。纤维素纤维的断裂机理 不是由单纯的分子链断裂或分子链间的相对滑移造成,还可

7、能是由于超分子 中存在缺口、弱点,在受外力作用拉伸时,弱点出现应力集中,首先断裂,缺口 逐渐增大,进而分子链断裂,导致纤维断裂。棉、麻湿强大于干强的原因 因为在潮湿状态下水的增塑作用,可以部分消除纤维中的弱点,使得大分子 中的缺陷结构得到改善,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增大了纤维的强力。粘胶湿强小于干强的原因 因为粘胶纤维大分子的聚合度低,只有250-500 左右,结晶度低,取向度也不 高,本身分子间力小,其断裂主要是由于大分子链或其他结构单元之间相对滑移 形成,而湿强低则是由于吸湿后水的溶胀作用,降低了纤维的分子间力,有利于 分子链间或结构单元间的相对滑移。五 纤维的弹性 弹性是指纤维从形变中

8、回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高的纤维所组成的织物外观比较挺括,不易起皱,如毛织物及涤纶织物。可复弹性形变(弹性形变) 不可复形变 (塑性形变)弹性大小表示方法:形变回复率 和 功回复率形变回复率=弹性形变/总形变功回复率=回复时的回缩功(回复功)/形变时的总功一 纤维的吸湿和溶胀 吸湿性:纺织纤维在空气中吸收和放出水分的能力表示方法:吸湿率(回潮率)R和含水率M吸湿率(回潮率):纤维内所含水分的质量与绝对干燥纤维的质量之比。含水率:纤维内所含水分的质量与未经烘干纤维质量之比R=(W/D) X 100%M二W/(D+W) X 100%式中:W试样吸收水分的质量D绝对干燥试样的质量影响纤维吸湿性的有关因

9、素1 纤维上的亲水性基团,纤维大分子中,亲水性基团的多少和亲水性的强弱均能 影响其吸湿能力的大小。2 纤维的超分子结构,无定形区越大,吸湿能力越强,如粘胶大于棉。3 纤维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如细纤维大于粗纤维。4 纤维内的空隙越多,水分子越容易进去,如粘胶纤维比棉纤维疏松,吸湿能力 也就越强。5 纤维中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也有影响。6 与空气温度、湿度有关。二 碱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1 纤维素对碱的稳定性 稀碱低温条件下,纤维素对碱还是比较稳定。但高温、浓碱时纤维素降解迅速, 在高温且有空气存在时,即使较稀的碱液,也会使纤维素氧化。2 浓碱对纤维素的作用在常温下,浓Na

10、OH溶液会使天然纤维素纤维、溶胀,纵向收缩,直径增大。如 果施加张力,可防止收缩,及时洗除碱液可达到丝光效果。如不施加张力,则 发生碱缩。对于针织物,增加弹性和厚实的手感。碱与纤维素作用后的产物叫碱纤维素,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水洗可回复原来 结构,通常成为纤维素II,但结晶度下降,无定形区增加,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和化学反应能力大大提高。三 纤维素与酸的作用 酸对纤维素分子中的甙键水解起催化作用,导致纤维素大分子聚合度降 低,而使纤维受到损伤。1 酸与纤维素的作用原理纤维素大分子的 1,4 甙键 具有缩醛的性质,对碱稳定,对酸敏感,酸对甙 键水解起催化作用,导致纤维素纤维聚合度的降低和潜在的醛基增

11、加。得到水 解纤维素。酸与纤维素的反应首先发生在纤维无定形部分和晶区表面。2 影响纤维素酸性水解的因素 (1)主要是酸的性质、浓度、水解反应的温度、作用时间。但在适当条件下,还 是有一定的稳定性。(2)与纤维素的种类有关,纤维中无定形区越多,越易水解。四 氧化剂对纤维素的作用 纤维素一般不受还原剂的影响,而氧化剂则能使纤维素氧化成为氧化纤维素 使纤维受到损伤。1 纤维素的氧化 主要发生在葡萄糖剩基的三个羟基和大分子末端的潜在醛基上剧烈氧化的最终产物为CO2和H20,具体的氧化反应见P57-58。2 氧化剂的种类 选择性氧化剂:对纤维素的某一位置上的基团进行专一氧化。如 NaClO2 非选择性氧

12、化剂:能对纤维素不同位置上的基团进行氧化作用的氧化剂,如NaClO 、H2O2 、KMnO4 等3 氧化纤维素的性质 还原型氧化纤维素:指分子中含有大量醛基的氧化纤维素 酸型氧化纤维素:分子中含有大量羧基的氧化纤维素。潜在损伤:纤维素氧化后生成还原型氧化纤维素时,只是葡萄糖环发生破裂, 并没有使纤维素大分子断裂,纤维的强度变化不大,但不稳定,经 碱煮后,强力下降非常大,这种现象称为潜在损伤氧化纤维素与水解纤维素的性能比较:见P60表3-7五 光、热及微生物对纤维素的作用1 光对纤维素的作用 光和大气使纤维素纤维发生氧化和裂解反应。光解作用:在波长较短的紫外线照射下,直接引起C-C键C-O键的断

13、裂,与空 气无关。光敏作用:指在波长靠近紫外光及可见光区,同时有光敏剂、氧及水分的存在, 使纤维发生光氧化。2 热对纤维素的作用 纤维素对热稳定性较好,但在高温时,纤维素的稳定性下降,发生明显热退化现象,伴随氧化及水解反应。3 微生物对纤维素的作用 细菌和霉菌均属微生物,在其分泌物酶的作用下,纤维素易发生水解,生成较简单的糖,而使其强度下降。3.6 纤维素共生物及棉籽壳纤维素共生物主要有 果胶物质、含氮物质、蜡质、灰分、色素等,而棉纤维 则还有伴生物棉籽。共生物在染整加工中影响纤维的吸水、染色、白度等性能。一 果胶物质 存在位置:纤维的初生胞壁中。 主要成分:果胶酸的衍生物 化学组成:多半乳糖

14、醛酸,具有链状结构。 含量:成熟棉纤维小于 0.9%1% ,不成熟棉纤维则高达 6%虽然果胶酸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的羟基羧基,但在棉纤维中部分以钙盐、镁盐 和甲酯的形式存在,所以亲水性比纤维素本身要低。果胶物质对纤维的色泽和润 湿性有一定的影响。二 含氮物质 存在位置:主要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纤维的胞腔中。小部分存在于初生胞壁 和次生胞壁中。量:0.20.4%含氮物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无机盐类,如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可溶于60C热水、常温稀酸稀碱。另一部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在烧碱溶液中长时间煮沸才能除去若以蛋白质形式存在,则加工或服用过程中,与有效氯接触很容易形成氯胺 引起织物泛黄。三 蜡质不溶于水

15、而能被有机溶剂提取的物质 存在位置:纤维的初生胞壁中。主要成分:脂肪族高级一元醇含 量: 0.506% 对纤维的润湿性能影响很大,可借助皂化和乳化作用去除。四 灰分主要成分:无机盐含 量: 12% 对纤维的吸水性、白度和手感有一定影响,其中某些盐类和氧化铁等对漂白剂 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加速漂白剂对纤维的损伤。可通过水洗和酸洗去除。五 色素有色物质,影响织物的白度,可通过漂白作用去除。六 棉籽壳籽棉在轧花过程中,少量的残片附在纤维上,影响织物的外观。 化学组成:木质素为主,还有单宁、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其他多糖。 在高温烧碱液的长时间作用下,棉籽壳发生溶胀,变的松软而解体通过水洗和 受机械摩擦作用而脱落。另外在漂白过程,木质素发生氯化、氧化作用进一步去 除3.8 麻纤维一 麻纤维的种类及用途韧皮纤维:黄麻、洋麻、亚麻、苎麻叶纤维:剑麻、蕉麻、凤梨麻(波萝麻)黄麻、洋麻:单纤维长度很短,比较粗硬,很少用于服装,主要用于麻袋或其 他包装用布。亚麻、苎麻:衣服装饰用布等二 苎麻原麻的基本组成 经初步剥制及刮青取得苎麻原料,其组成为以下几种物质:1 纤维素 纤维素含量为 6070%2 半纤维素伴生物之一,是一种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