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23287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温时节常见鱼病的诊治方法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下降,养殖鱼类进入了越冬期。这期间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冬季鱼病受低温的影响,发生较少,但有的细 菌和寄生虫在低温时大量繁殖,侵袭成鱼和鱼种引起大批死亡。1. 水霉病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原因在于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水霉菌入侵, 在鱼伤处长满白色或灰白色水霉菌丝,象旧的棉絮状,病鱼焦燥不安,运动迟缓 失常,食欲不振而陆续死亡。在显微镜上观察可见白色水霉菌丝,影响鱼的进食 而引起死亡。在水温为13C18C时,水霉菌繁殖最强,并随着水温升高而繁殖力减弱; 当水温超过30C时,水霉菌以胞子形式存在于水体或土壤中,不危害鱼类,

2、待 水温适宜时水霉菌开始繁殖,继而危害鱼类。1.1.症状当鱼体皮肤受损伤后,内菌丝附在鱼体的损伤处,吸取鱼类营养,并进行有 性繁殖,使病灶迅速扩大,生长出鱼体之外,形成白色的棉花丝状物,由于水霉 菌能分泌大量的粘液,使病鱼烦躁不安,最后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瘦弱而 死。水膵病1.2.治疗方法(1) 亩米水鱼塘用 1.5 斤五倍子煎汁,加水全池泼洒。(2) 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万分之四的食盐混合浸洗病鱼,时间浸长一点。(3) 用 10克/升的食盐水加数滴醋浸洗疾病鱼 5 分钟。(4) 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长时间、反复药浴。(5) 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 2%3%食盐水或其它消毒

3、剂进行 消毒。(6) 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 20mg/L 聚维酮碘溶液,或 2mg/L 的高锰酸钾 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7) 市面上常见其他的专门防治水霉病的渔药种类。2. 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原是小瓜虫大量侵袭鱼体皮肤和鳃部而引起。该病原体繁殖适温是15-25C, 般是每年的初冬春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 为普遍。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 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 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养殖密度大、水质差的池塘容易发生。无宿主特异性

4、,任何鱼类都可被侵袭、发病。2.1.症状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群集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 面鱼身体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鱼鳃上有小白点囊 泡,取白点置于玻片上,滴上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小瓜虫。2.2.治疗方法(1) 可用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治疗。(2) 用辣椒粉 1ppm 全池泼洒或每亩米水深用干辣椒粉半斤,干生姜 2 两加水煮30 分钟,稀释后全池泼洒。(3) 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26C(有说是18C以 上),迫使小瓜虫自行脱离鱼体。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 90%以 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 100%。(

5、4) 由于小瓜虫不能感染生活在碱性水域中的鱼类,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水体 pH 值的方法控制小瓜虫病的蔓延。3. 赤皮病细菌性赤皮病,在严寒冬季水温过低,鱼体出现冻伤后或捕捞造成鱼体受伤, 最易引起病菌侵入而发病,有时和水霉病并发。3.1.症状鱼体被感染后可以引起鱼体皮肤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鱼体两侧及腹部 较明显,有时鱼鳍的基部或整个鱼鳍充血,鱼鳍的末端腐烂而形成扫帚状的蛀鳍, 且在病灶处经常被水霉菌感染继发为水霉病。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皮肤溃烂,鱼的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断裂。3.2.治疗方法3.2.1. 外用(1) 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0.30.5克加水全池泼

6、洒,连续35天。若病情严重,第一天剂量加倍。(2) 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加水全池泼洒。(3) 水质较肥时,每亩用浓缩戊二醛1520毫升加水全池泼洒,连用35天。(4) 水质较瘦时,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0.30.5克加水全池泼洒,连用35 天。(5) 将中药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用量为 2-4 克/立方米。(6) 每亩(水深 1 米)用大青叶 5 公斤加黄连 1 公斤加水 3 次煎汁至药液为 20 公斤,全池泼洒。3.2.2. 内服药(1) 每 100 公斤鱼体重用复合维生素 12 克、诺氟沙星 25 克混合拌 510

7、公 斤饲料投喂,每天 2 次,连用 35 天。(2) 每 100 公斤鱼体重用三黄粉 0.5-1 公斤拌 5-10 公斤饵料投喂,每天 2 次,连 用 3-5 天。(3) 每 100 公斤鱼体重用大蒜素 2030 克混合拌 510 公斤饲料投喂,每天 2 次,连用 35 天。(4) 在 200-300 公斤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 100 克拌匀投喂,每天 2 次,连用 3-5 天。(5) 每 100 公斤鱼用丁青散(地丁、大青叶、大蒜粉按 5:3:2 比例混合制药)20-50 克拌粮投喂。4. 斜管虫病此病是斜管虫大量侵入鱼的皮肤和鳃而引起,在水温低至8-1FC时易发生, 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

8、高至20-25C时仍可大量出现。主要危害草鱼。判断是 否患斜管虫病,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如鱼鳃上有斜管虫寄生引起死亡,就可确定 是斜管虫病。4.1.症状由于斜管虫的寄生,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 淡蓝色的黏液层,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功能。鳃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病鱼 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消瘦发黑。特点是病鱼侧卧岸边或漂浮水面,不久即死亡。 刮下病灶黏液或剪下鳃丝置载玻片上,加少量水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虫体借腹部 的纤毛运动,沿着鳃和皮肤缓慢地移动。4.2.治疗方法(1) 用硫酸铜 0.7-1ppm 全池泼洒。(2) 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 : 2)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成

9、0.7-lppm浓度。(3) 用敌百虫或专杀寄生虫类药品进行杀虫治疗。5. 鱼波豆虫病(白云病)鱼波豆虫病,又叫口丝虫病、白云病。病原体是鱼波豆虫寄生于鱼的鳃丝和 皮肤,皮肤上形状一层灰白色的粘液,所以又叫白云病,垂死的病鱼常呆浮于水 面,最初1-2天少数鱼死亡,3-4天后出现大批死亡高峰。年龄小的最敏感。流 行季节冬末和春季。5.1.症状鱼波豆虫大量寄生鱼的皮肤上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暗淡小斑点, 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黏液,被鱼波豆虫穿透的表皮细胞坏死,容易感染细菌 和水霉,引起溃疡。感染的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了正常功 能,呼吸困难。病鱼丧失食欲,游动迟钝,鳍条折叠

10、,呼吸严重受阻,漂浮水面, 不久即死亡。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鱼鳞囊内时也可引起竖鳞症状(但不是鳞立 病)。5.2.治疗方法 亩米水深用0.7-l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 : 2),全池泼洒。(2) 用2.5%食盐(氯化钠)或1/200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1015分钟,可以杀 灭该寄生虫。(3) 防治金鱼鱼波豆虫病,可用2%浓度食盐水浸洗515分钟,或用20ppm浓 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在水温1020C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C时 浸洗1520分钟;水温25C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4) 每亩1 米水深,用阿维菌素1520克全池泼洒。(5) 发病季节,每500立方水用苦楝叶15千克浸

11、泡, 710天换一次, 34次。(6) 施用市售专杀鱼波豆虫类药物。6. 粘孢子虫病该病是由粘孢子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鳃、肠道和神经系统所引起。鱼病的部 位有胞囊,呈灰白色点状和瘤状,常见的粘孢子虫有饼形碘孢虫、野鲤磺孢虫, 鲫碘孢虫、鲢碘孢虫等。孢子虫的繁殖时间在夜晚,因此用药在下午5点前后最 佳。6.1.症状病鱼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而狂游,头年 10月至第二年 2 月间对鱼种危害极大。寄生部位有:鳃、皮肤、鳍、脑、胆、脾、肾、肌肉、膀 胱、鳔。其他器官如输尿管、鼻腔、生殖腺亦照样可受侵袭。一般以寄生在鳃、 肠、体表和神经系统的种类危害较大。6.2.治疗方法(1) 90%晶体敌百

12、虫(或与硫酸铜混用)每亩米水深的鱼塘用1 斤全池泼洒,间隔3-4 天,再泼一次。(2) 每万尾鱼种或 100 斤鱼的重量用 75 克食用硫磺粉拌料投喂,连喂一星期。(3) 每斤饲料加 10 克90%晶体敌百虫喂鱼,可治肠道寄生的粘孢子虫。此法治指环虫病也有效。(4) 孢子虫从卵到成虫有5天7天的发育时间,预防用药必须大于 3天,治疗时间必须大于 7天以防止复发。(5) 施用市售专杀粘孢子虫类药物。7. 竖鳞病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根鳞病、松球病等。每年春季发病较多,是鲫鱼、鲤鱼、 金鱼、草鱼、鲢鱼以及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肤感 染。病鱼有的鳞片向外张开,竖立起来,像松球一样

13、,并有烂鳍、鳍条基部充血、 腹部膨大等症状。7.1.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难,对外界失去反应,浮于水面。 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 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内积有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 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部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 与鳍条平行的方向稍用力压之,液体及喷射出来;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病鱼贫 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面充血。皮肤、鳃、肝、脾、肾、 肠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根据其症状如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 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

14、可作出初步判断。在镜检鳞囊内的渗出液时,如果见有大 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即可做出进一步诊断(不一定是鳞立病)。鱼波豆虫寄生与竖鳞病的区别: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鱼鳞囊内时也可引起 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是否有鱼波豆虫即可区别。7.2.防治方法(1) 每 50千克水加入捣烂大蒜 250 克浸洗病鱼数次。 用2%食盐和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58分钟。(3) 用3%5%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4) 硫酸铜、硫酸亚铁、漂白粉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 克、漂白粉 10 克,浸洗病鱼 8 分钟左右。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 1 克、 硫酸亚铁 0.5 克、漂白粉 2 克,全池泼洒,隔日 1 次,连用 23 次。(5) 泼洒石灰水。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溶液12次,使池水的PH 值维持在 8 左右为宜。(6) 施中草药。用中草药苦参或艾蒿叶的浸出液,浸洗病鱼20分钟,每天1次, 连续45次。也可每亩水面用苦参或艾蒿叶2500克,水煎浓汁3次混合, 每日1次全池泼洒,连用35天。(7) 红霉素水。每平方米水体用畜用红霉素0.3克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5 天。(8) 注射。亲鱼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鱼体用量为20万单位。 或者肌肉注射磺胺噻唑钠液 2 毫升 (含量 0.4克)。(9) 施用市售专治竖鳞病类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