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23278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因素及对策在社会不断发展,家庭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家长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教育大环境不断优化的今天,我们广大农村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厌学问题就是其中最常用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它是青少年最为常用的心理疾病之一,也是目前困扰教育界的一种比较“头痛”的问题。所谓厌学,就是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学校学习生活厌倦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对学习活动的悲观反映,并由之演变谓不良行为,如:不做作业,逃课,离家出走等严重现象。根据其体现方式,学生厌学可分为心理上厌学(轻度厌学)和行为上厌学(中度厌学和重度厌学)两种。“作为基本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国内中小学厌学现象也有愈来愈

2、严重的趋势。”笔者所处的小学,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现状状况进行了调查理解,有近一半的学生都存在不同限度的厌学心理,并且有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有逐增的倾向。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质量低,学生流失率上升。在这里笔者将以教师为核心,以家庭为基本,以学校和社会环境为补充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展开系统的深层次的论述,为农村基本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增进其繁华稳定。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因素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复杂的,但任何因素按其产生主体究竟可以归到内部愿因或外部因素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智都尚未发展成熟,其对学习的结识不是自己独立形成的,往往受家长、教师,环境等因素影响,故在这里,笔者觉得小学生厌学,特

3、别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内部因素常常是附着于外部因素之上的。因此,在此笔者仅对导致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外部因素加以分析研究,农村小学生厌学因素一般有四方面因素:家庭教育、教师、学校管理和社会环境。(一)家庭教育家庭是我们每一种人生来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终身所处的唯一一所学校,它对一种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种家庭的父母关系,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等都将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行为体现。农村这个文化普遍单薄的地方,整个社会氛围较差,广人们长的文化修养较低,这都将助长小学生厌学的产生和厌学行为的恶化。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缺少温暖。我们都懂得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形成小学生自身习惯的核心时期,也是其心

4、理发展的“问题期”,一种布满争执、仇视的家庭环境只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快乐感,进而产生焦急和不安,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许多研究都表白,“问题子女”往往均有一种“问题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也较多余目前“问题家庭中”。.父母盼望过高,规定过严。父母的规定和盼望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心愿。据调查,有95%的家长盼望子女将来达到本科以上水平。然而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1.20%接受了初中教育,12.74%仅接受了小学教育,仅有.36%接受高中教育,对于那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就是凤毛麟角了。这就很容易使这些家长们对孩子的实际能力估计不够,寄以

5、高于其能力的盼望,给孩子保护过强,压力过重,规定过严,这种好心办坏事的做法非但使孩子达不到规定,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厌学,不肯与家长交流等不良心理。我们来看一种例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董某,男孩,生性聪颖,爸爸在外工作,在知识上吃了不少亏,深刻意识到知识对一种人的重要性,因此对董某规定很严,董某呢,也很争气,开始上小学至今始终是全班前三名,而她爸爸却总是“鸡蛋里挑骨头”非得让她每门都考9分以上,只要没达到就批评,加班,用超负荷的学习量来惩罚,致使董某不想学习,感觉很累,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由于平时爸爸不让她乱玩许多小朋友都不给她玩耍,慢慢她的成绩开始下滑,下滑爸爸就惩罚,惩罚就更不想学,

6、形成了恶性循环。从董某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由爸爸导致的,达不到规定就责骂,也不打就是用“心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堪重负,致使身心疲倦,对学习不感爱好,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规定。董某她是某些农村小学生的代表,棍棒式的教育仍然存在,孩子如何才干乐起来呢?3.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小朋友的活动中一般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通过调查,目前国内家庭教育的重要教养方式有如下几种:达标式教育,宠爱式教育,数落式教育,专断式教育,放任式教育和民主式教育。达标式教育,即达到家长的规定就奖励,反之就罚;宠爱式教育,即放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

7、怕掉了,家长完全以孩子的意愿来做事,只是最基本的规定快乐;数落式教育,即无休止的责骂,也就是不断“心罚”;专断式教育,即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对孩子独断专行;放任式教育,即不管不顾,随孩子自己发展;民主式教育,即父母的教育不忽视孩子的自主性,充足发挥孩子的积极性。这几种教养方式对孩子最有益的就是民主式教育。然而,目前广大农村家长由于多方面因素要么以“树大自然直”的思想采用放任性;有的家长一味想让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而采用达标式;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是几代单传,再加上封建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对孩子百依百顺,义无反顾地选择宠爱式;有的家长觉得家长就是家长,孩子是我的我让她干吗她就的干吗,完全把孩子看做一

8、件东西,高高地站在父母的高位上“耀武扬威”而热衷于专断式,仅有少数教师或在外见识较多的家长采用民主式的教养方式。那些不当的教养方式或使孩子心里产生过多的焦急,或一点没有压力,致使她们对学习产生忧虑不安或无所谓心理,长时间就会发展为厌学。.父母失范对孩子的影响。单从遗传学上说,孩子与父母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均有某种相似之处,就像农村中流传的“龙生龙,凤生凤”。小学生,她们对事物的结识缺少判断力,往往需要学习模仿别人,从而形成自己的“向父母性”。因此父母的楷模师范作用非常重要。然而,现今,广大农村家长农闲时打牌、赌博成风,有的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使许多孩子都对麻将、扑克等感爱好。父母教训不让玩时,她们都

9、会以“就你们能玩啊,为什么不让我玩”来搪塞家长,而家长一听感到没面子但却无从辩白就胡乱安个“罪名”骂孩子一顿,这样孩子就与父母产生矛盾,开始与家长对这干,你不让我玩我偏玩。尚有些家长要么成天催促孩子学习,自己却一点不接受现代文化知识,要么就像孩子说“上学有啥用啊,看某某某上上大学花花钱不是也回来当农民了,你就混个初中毕业就行了!”这些都使得孩子对学校产生反感,对学习的作用失去判断,厌学很自然就“趁虚而入”了。.外出打工成风,留下厌学隐患。近几年广大农村耕地减少,加之农产品收入少,无法支付家庭的平常开销,许近年轻人开始出外打工来增长收入,这样就使大量小朋友处在爷爷、奶奶或祖父、祖母的照顾下,形成

10、“留守小朋友”群体。而老一辈大近年事已高,且文化修养基本没有,她们大多对教育孙子、孙女力不从心,加之隔代往往使无私的爱转化为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的“宠爱”。父母呢,一年回来一次,有的一年多才回来,对孩子的怀念高于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一回来就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无暇顾及她们的成绩。这样就致使小朋友在生活中随心所欲,好吃懒做,爱撒谎,在学习上就体现出不做作业,逃课等不良行为,厌学就自然成为必然了。6.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宠爱成风。由于国内人口众多,因此始终以来国家都倡导筹划生育,这样就使得“四二一家庭模式”大量浮现。再加上农村封建残存思想仍然存在,使得独生子女成为一种个傲慢的“小公主”和“小皇帝”,对于

11、这些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会替做,没想到的事情父母也为自己做好了。这样就使这些孩子形成脆弱的性格,获得一点成功就骄傲,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学习上就体现为,几次小挫折就使她们失去信心,长时间难以转变过来,由于不断体验失败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二)教师农村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致使教师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行为体现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体现。同样,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厌学与教师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方面也就成为当你谈到厌学不得不说的问题。、 教师队伍老,缺少教育智慧。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村学校的教师浮现“老龄化问题”。表1学校A校人数比率B校人数 比率C校人数 比率23岁 1.6

12、1 25%5 340岁1.125%04150岁65.%2 4.%总人数225表()校第一学历中专高中大专本科第二学历人数040大专 1比例.250%.本科4总数3获得途径自考成人教育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年龄偏高,第一学历偏低,虽然她们通过自考或成人高考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其含金量我们自然而知,并且老教师占据要职。我们很容易会想到在这个环境中,不管是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还是革新的教育理念传播是多么难。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枯燥,教学措施简朴等问题,间接也就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厌学情绪的滋长就有了肥沃的土壤。.落后的教学措施,助长小学生厌学的情绪。(1)农村小学在死气沉沉的气息中

13、仍旧沿袭古老的教学措施:“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灌,学生装。”古板,简朴,这样势必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始终还处在被动的学习的地位,学生就很难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吐掩,自然就会产生悲观心理,进而就厌学。(2)某些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把课本知识毫无保存的灌入学生单纯的脑海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忙于抄写,疲于思考,从而失去学习爱好和信心。(3)教师错误理解科学的教学措施。如:为了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倡导,而在农村的某些教师却这样理解: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在某些课堂浮现这种状况:上课了,

14、教师说“目前都倡导自主学习,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但愿人们好好自主学习,别玩。”然后自己坐在讲台上开始批改作业,学生在下面没有目的的乱翻书。2.师生关系冷漠,教学中缺少爱。(1)农村小学目前仍然有些教师尊崇“严师出高徒”,加上大多家长感到自己的教育能力很弱就把教育孩子的但愿放在教师身上,故常对教师说“孩子就交给你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样就促使某些教师言行过激甚至违法。在农村小学体罚还常常浮现,并随着着“心罚”,如:有的学生有不会做的题,而教师觉得应当会,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笨的跟猪似的!”教师的话在那也许觉得没有什么,而在于小学生却会深深的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使其产生厌学情绪。()从某种限度

15、上说,学生是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学的,教师的感情会成为她们学习的动力。小学生还处在没有独立结识能力阶段,因此始终觉得学习视为父母学,为教师学。教师的一种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也许是一种孩子成才,但同样也能毁掉一种人。而农村小学教师绝大多数还是以成绩来衡量一种学生的将来前程,看待优等生关爱有加,而看待后进生往往敷衍了事,缺少耐心和爱心,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表情,动作传达出自己的不满。以这样的观念教学就使得大多数学生被置于高阁,进而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就不想为其学习。()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当也会影响师生关系。教师的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大量事实表白,在民主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而在专制型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对立。故曰: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良好,才干圆满的完毕教师的光荣任务。3教师浮现职业倦怠与冷漠,甚至浮现厌教情绪。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我们的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初中教学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较差教师待遇较低,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更为普遍、更为严重,导致教师频繁浮现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