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23074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基本性质》说课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的根本性质?说课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的根本性质?说课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的根本性质?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泰山小学的高崇辉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根本性质。首先 ,我来说一说教材 ,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根本性质 ,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根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开展规律 ,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比拟类推出比的根本性质 ,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并会利用比的根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

2、简单的整数比。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根本性质 ,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应用比的根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一、创造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局部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 ,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 ,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 ,

3、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 ,聪明的同学们 ,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 ,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 ,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 ,想尽各种方法帮助小明。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 ,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 ,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根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 ,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 ,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 ,学生会想尽各种方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这局部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 ,都是乐

4、于助人的 ,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 ,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 ,只要有兴趣 ,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另外同学的困难又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这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 ,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同时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总结比的根本性质1、 猜测规律师:刚刚同学们利用商不变的规律 ,分数的根本性质帮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内容各是什么吗?学生在师生互动 ,生生合作中说出商不变的规律 ,分数的根本性质的内容。屏幕出示文字内容。我接着询问在分数的根本性质里 ,有哪些词很关键?在商不变的性质里 ,有哪些?缺少他们行吗?

5、为什么?这回你们又会想到什么呢?比的根本性质那么 ,比的根本性质该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它。板书课题:比的根本性质2、 实践探究师:观察除法的根本性质手指向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根本性质 ,猜一猜 ,想一想 ,比的根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1小组讨论2汇报结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发表意见。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根本性质的内容。4强调学习了比的根本性质 ,你认为哪些词语是很重要 ,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点什么?同时、相同、0除外这一局部的设计意图是先通过学生回忆已学旧知 ,进而猜测比的根本性质 ,放飞了学生思维 ,让他们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 ,在观察、合作、猜测、交流

6、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 ,在有理有据表达、建立在对意义求真求准的比照中生成、完善了概念。也让学生体会到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学新知的学习方法 ,进一步弄清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 ,共同完善比的根本性质 ,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领悟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三、 教学例11、说明。利用商不变性质 ,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根本性质 ,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板书:最简分数。同样 ,应用比的根本性质 ,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2、讨论:怎么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

7、概念?在小组里议一议。3、指名汇报 ,形成共识:必须是一个比;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 ,不能是分数或小数;前项与后项互质。4、化简比出例如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4:21 21/6 :2/9 31.25:2学生板演 ,其余同学各抒己见说出不同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化简方法。这一局部的设计意图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摒弃了由典型的个例入手解释最简单整数比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采用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认识的方法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自发地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读新概念。同时 ,教师试图通过对较简单的整数比的化简 ,给学生

8、一个运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 ,为前后项是分数、小数的比的化简作了跳一跳 ,可摘到果子式的充要铺垫。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根底上进行组间的合作交流 ,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相互讨论分析 ,提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合作中学生互相帮助 ,实现学生互补 ,增强合作意识 ,提高交往能力 ,使学生思维进入高潮。四、实践运用我设计了四局部练习题。第一局部填空题包括3道题:1、3:8=32:82、15:10=15:1053、5:3=5:3这一局部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加深比照的根本性质的理解 ,尤其是最后一题使学生在填空过程中体会到可以填除0以外的所有相同的数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9、第二局部根据比的根本性质判断以下各题14 :15=43:153 ( )23/5:4/7=3/56: 4/76 ( )310 :15=105:153 ( )4 7 :9 =75:95 ( )第三局部应用比的根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师:上课前老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的根本性质?说课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的根本性质?说课设计师统计了咱们班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 ,下面同学自己读题 ,然后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遇到困难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可商量解决。我们班共有学生48人 ,男生28人 ,女生20人:1请写出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 ,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在

10、课外小组活动中 ,我们班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4 ,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8 ,请写出参加美术小组和科技小组的人数比 ,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参加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舞蹈小组的1.5倍 ,请写出参加体育小组和舞蹈小组的人数比 ,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有了应用味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 ,用数学头脑想问题 ,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尊重学生各性 ,让课堂成为学生发

11、挥个性的天地 ,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第四局部思考题1:8=14:8 6:10=63:10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根据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 ,周密思考 ,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五、评价体验“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

12、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比的根本性质 ,是同学们通过自己主动探索 ,合作研究发现的 ,并能根据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回忆我们的学习过程 ,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

13、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

14、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这一局部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鼓励评价 ,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 ,获取知识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自信心。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

15、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