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2298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和策略摘 要: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方法作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隐蔽性。习题教学中,科学方法靠学生去感悟是很难有成效的。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条有效途径。关键词:物理科学方法;显化教育;分类;概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物理学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一门科学。诚如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所言:“我荣获1954年的诺贝尔奖,与其说是因为我所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物理学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为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不只仅在于它对客观世界的规

2、律做出了深刻的揭示,还由于它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正因为如此,使得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能的结晶,文明的瑰宝1。1、物理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物理科学方法是指研究与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及检验物理规律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操作,它是科学方法的一种。它要求在严格的科学条件限制下,通过严密的观察实验(观察与实验方法),严格的逻辑推理(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数学方法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内各部分之间及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确定由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构、运动变化和因果关系,形成规律性知识2。显然,这种规律性知识,有别

3、于一般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具有抽象性和隐蔽性,并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科学方法,要求在教学中把“隐藏”在物理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挖掘出来,向学生揭示科学方法,并直接向学生指明物理科学方法的名称,揭示方法的形式、特点、规则、作用、操作过程并说明原理。通过课堂显化教学,学生不断接受科学方法之熏陶,久而久之,将会形成与知识结构相并列的方法结构。该结构经过不断同化、顺应,最终与知识结构联姻进而形成完整、有序的学科认知结构,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借助科学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2、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物理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分类方式较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如下3种:1)阎金铎教授3认为物理教育中

4、的科学方法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具体方法,比如,观察的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或某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等;第二层次叫逻辑方法,在上述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思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最后上升到思维的3种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第三个层次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方法、等效法、模型法、假设法、类比法、数学方法等。2)张宪魁教授2将物理科学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一定程式和规律的常规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理想化方法、类比、假说等)、数学方法(经典数学方法、概率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突变数学方法等)等

5、;另一类是非常规的方法,诸如直觉、灵感、机遇、猜测、失误、悖论等。3)邢红军教授4把科学方法分为学科方法和思维方法。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与科学方法使用的时空条件,学科方法又分为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方法。依据思维方法的性质,思维方法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依照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科物理考试大纲的能力层级,将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由此可知,前3个方面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后2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从数学与实验两个方面体现了物理学科能力的要求。据此并借鉴上文所述的分类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基于简单、方便操作的原则,我们将物理科学方法按

6、如图1所示层次结构进行了分类。3、物理科学方法中的典型方法概述3.1 逻辑思维方法比较与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逻辑方法,人们认识事物开始于比较,而为了使认识系统化、深刻化,必须进行分类。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一般地讲有3类比较:异中求同的比较、同中求异的比较、同异综合的比较。比较的作用在于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又是物理学研究中进行鉴别和测量的重要方法。分析与综合往往同时应用、互相补充。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的方法。分析方法是以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客观基础的。研究力学现象时

7、使用的隔离法,即是一种分析的方法。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可逆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分类分析法、数学分析法等等。综合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联合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从具体的方法来说,综合的方法有对称法、移植法、系统法等。归纳与演绎是相互独立的思维方法,实际上也是辩证统一的。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依据某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推理方法

8、。理想化方法是借助于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有意识地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完全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在大脑中形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或相互联系,来探索物理世界内在奥秘的方法。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有3种形式:理想模型、理想过程及理想实验。类比是用已知的现象和过程同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相联系的地方,然后以此为依据推测未知的现象和过程,也可能具有已知的现象和过程的某些特性和规律。类比方法能够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路线,使研究工作少走弯路,类比方法是推出科学假设、做出科学预言的重要途径,应用类比方法,可以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可以更形象、更直观地

9、揭示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规律,使之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假说是以物理事实和科学知识为根据的猜想。假说是科学问题过渡到科学理论的桥梁,对物理观察和实验具有先导作用。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来看,假说是一种复杂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们运用科学思维,根据一定数量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科学理论,对未知的事物及其规律所做的推断和假定,是一种带有推测性和假定性的理论形态,是没有经过实践充分证实的理论。从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一切科学无不是经过假说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新理论的产生,总是先以假说的形式出现。当物理假说被实验所证实或被理论所证明的时候,它就变为理论,变为知识,就不再是假说了。分子运动论、日心说、光的电磁说与光的粒子

10、说、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以及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等都曾是物理假说。3.2 观察、实验方法观察与实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切相关。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必须以具备现象和过程发生的条件为前提。物理观察是在既定条件下,以知觉物质及其运动中的物理因素、它们的形象、变化及其相互关联为目的的一种观察。物理观察主要依赖机体的感官完成。从效果的角度来分,有6种最基本的方法:整体观察法、局部观察法、现象观察法、过程观察法、特点观察法、印象观察法。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活动,必须通过创造、调控某种现象和过程发生条件的人工活动为前提。物理实验是以掌握物理要素及其相互间规律为目的,人为复制和调

11、控物质运动的状态与过程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物理实验主要依赖实验仪器进行。学科层次的物理实验方法主要有:比较法、模拟法、放大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累积法等。3.3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7个方面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方法有:通过理论探究,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发现、解决新问题;结合阅读和观察,获取新知识、新方法;解题中从新颖的物理情景中发现物理问题,提出研究思路或解决方案;构建适当的简化模型,并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依据已有资源,设计简单实验,组合实验器材,拟定实验

12、步骤,探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做出解释和评价,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3.4 数学方法物理学是应用数学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一门科学。数学对于物理学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也是物理学的思维工具。数学方法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简明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数量分析、计算方法和逻辑推理等内容。数学方法把物理规律、物理图像与数学形式等紧密联系起来。在概念与规律的学习中,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图像法和数学定义法。图像法在物理学中广泛应用,有些规律用图像表示更形象直观、简单明了。用图像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表达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学定义法有比值定义法和乘积定义法。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矢量的合成

13、与分解方法、矢量的正交分解方法、运用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方法、解代数方程和解不等式、指数运算和数的开方(开平方、开立方)、用几何图形或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表达物理规律。其中数形结合,即数学式与函数图像的结合,成为问题解决中极为重要的方法。4、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条途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关照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形式。那么,在习题教学中,如何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呢?习题教学的目的是解决真正的问题,从心理层面上看,解决问题是思维最一般的形式,它既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14、,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信息加工是利用主体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加工来自环境的信息。而学习则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丰富主体世界的过程。因此,无论是信息加工,还是知识习得,都是一种思维活动,该活动过程是一系列的有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活动过程,也必然是应用方法的过程。上文已就物理科学方法分类以及典型科学方法进行了概述。在实际教学中,不必过分追求科学方法的名称,也不必区分物理科学方法与解题方法之差别。如:隔离整体法与分析综合法、微元法(元过程分析法)与微分法、极端法与极限法、等效法与替代法等等。图2反映了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中,物理科学方法所处的核心位置。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图2 习题教学的两条途径4.1 显

15、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之一 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的视角,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同一个问题的教学策略。例题1 一质点作初速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加速度突然反向,其大小变为a2,质点继续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同样的一段时间,质点恰返回至出发点,求加速度a1 与a2之比值。解法1(分析与综合方法) 设质点以加速度a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段时间t,速度为v,位移为x1。质点在第2段时间t内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位移为x。质点在第3段时间t-t内,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2,回到出发点时速度为v。如图3所示,在t+t时间内,a1t=a2t。综合全过

16、程,由位移公式,得:a1t2+a2(t)2=a2(t-t)2。解得:a1/a2=1/3。图3 质点的运动分析解法2 (比较与分类法)将质点的运动划分为2个阶段,从时间及空间两个视角分析,冲量及功量分别对应其动量和动能的变化。有关物理量字符假设同上。由动量定理,有ma1t=mv,-ma2t=-mv-mv。由动能定理,有ma1x1=mv2,ma2x1=mv2-mv2。解得v=2v,a1/a2=1/3。解法3 (类比法) 由于加速度a2不变,则质点在时间t内以及时间t-t内的运动可类比竖直上抛运动,即视为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来处理。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a1t2+vt-a2t2=0。且v=a1t,可得a1/a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