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22791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一、人性观阿德勒认为, 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 的激励, 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导引 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 阿德勒重视选择、责任、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美。阿德勒持自由意志人性论,强调个人的行为能够根据其目标自主表现。他认为, 人性不是盲目的, 人类行为并非受制于本我和潜意识内的盲目的本能冲动。人是理性动物, 具有相当的自主倾向,富有主动性、 创造性和责任感,会选择目标与理想,并接受自己选择的目标与理想。人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具有改变生活的能力,因而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人类会在行为上遵循目标进行,从而获得需要的满足。

2、阿德勒持一种行为目的论 的观点, 即所有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 。人们为自己定目标,有了这些目标以后,其行为变得统一。阿德勒以这种解释取代决定论的解释。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 我们往何处去及追求什么是相当重要的,因此,阿德勒学派重视未来,但一方面并未低估过去经验的影响力。人们做决定时仍根据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状况, 以及对未来所规划的方向,因此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连续性,均应予以重视。二、人格界定阿德勒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他对人格的看法是广泛而开放的, 不仅把个体看作是一个 完整统一 的有机体, 而且还强调个体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阿德勒强

3、调人是社会的动物, 人基本上是受社会驱力激励的。个体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应以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人格。脱离了对个人有意义的背景关系,就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人。所以,阿德勒认为应该更重视来访者的人际关系,而非内在心理动力层面。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突出强调 人格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 。他认为人的思想、价值、动机、 行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标决定的, 都带有生活目标的印记, 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三、人格动力他的早期理论里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 原初动力 。他认为, 自卑一方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缺点。1 后来,

4、阿德勒将强调的重点从生理学意义上的生理自卑转移到心理的自卑感 。 2 他发现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3 正常人一旦体会到 自卑感 ,就会力求补偿不足而获得 优越感 ,并力求完善 。有了自卑感, 人也就有了 补偿的需要,不断地补偿而又不断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目标努力,如此持续不断,这便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4 因此,阿德勒理论把自卑感看作所有人类的正常心态,也是人类奋斗向上永恒的心理原动力,正是因为有了自卑感,个体要以补偿方式去克服自卑感。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感,是人生的主导动力,也是人类的天性。5 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

5、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方式,争取优越感。6 但是有些人却订了 错误的目标 ,使用错误的方法来追求优越感, 将他们的努力转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掩盖。 人类追求优越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因为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四、人格结构阿德勒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型,而是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以描述和解释人1格。(一)生活风格1 在阿德勒看来,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是不同的 ,所处的环境也千差万别,因而每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迥然不同,这种个人追求优越的方式 称为生活风格。 2 生活风格 决定了 一个人适应生活中的

6、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3 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以克服一种自卑感为基础 的,形成于四五岁之间。4 生活风格是 习得的 ,和个体幼年时的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5 生活风格一旦相处就不易改变,个体以后处理生活经验的行为方式 ,对未来世界事物的知觉、学习、认知,以及设定和达成 目标 的方式, 都会与生活风格有关。 阿德勒注意到生活风格可以通过观察个体怎么处理三个主要的相关问题来了解:职业、社会和爱情。阿德勒将生活风格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这些生活风格取决于两个维度:社会兴趣和活动度。社会兴趣是指个人对他人的关心程度 ,表现为 个体

7、为了社会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 。活动度是个体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总能量 。1、统治支配型1 具有很 少的社会兴趣却有较高的活动度,倾向于支配 和统治 别人,缺乏社会意识,2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利己的,很少顾及别人的利益,3 他们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不惜利用或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4 他们需要控制别人从而感到自己的强大和有意义。5 这样的人容易发展成虐待者、违法者好药物滥用者等。2、索取型很少的社会兴趣和活动度, 很少努力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依赖 别人照顾他们, 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一切,并且竭力 索取一切 他能索取的东西。3、回避型。社会兴趣和活动度水平都很低 ,缺乏 必要的 信心 解决问题

8、或危机, 不想面对 生活中的问题,试图通过回避困难从而避免任何困难的失败。他们常常是自我关注的、幻想的,他们在自我幻想的世界里感受到优越。4、社会利益型较高的社会兴趣和活动度,他们可能是关心家庭、朋友和社会的人。他们能面对生活 ,与别人合作 ,为人和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常常生长于良好家庭,家庭成员相互帮助、支持,人与人间彼此理解和尊重。1 生活风格 反映了 个体对于他自身以及所要应对的社会环境的看法 ,直接决定了 他的 行为,因此, 要想了解一个人,要先了解他的生活风格。2 生活风格可以说是一个人追求目标、实现价值的 策略 。3 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不断地创造和创新,才会最终达

9、到自我实现。阿德勒总结出三条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出生顺序 的差别会形成一个人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人格;对早期的回忆 。因为从早期的回忆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对梦的解释 。他认为做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贯穿了人的生活风格。(二)创造性自我1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是被动的 接受遗传和环境的塑造,而是会 创造性地运用遗传和环境所提供的素材,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以组合,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2 也就是说,个体在经历各种情境、 取得个体经验之后, 会对这些经验 进行解释 ,使其富有自身独特的意义。 3 从这个角度讲,自我是 具有创造性 的,因为它不仅在 获得经验

10、,而且在 创造 经验来帮助个体完成生活的目标,实现某种特别的生活风格。4 所以创造性自我使得一个人的人格和谐一致 ,并具有独特性和灵活性,它是人类生活的积极因子。5 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观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它索求经验 、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 完成他独2特的生活作风。 6 创造性自我使人格有 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 。创造性自我能够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决定了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社会兴趣正确与否。7 创造性自我更进一步地超越了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旨在达成目标,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行为来迎合情境的需要。 而创造性自我不仅要满足目标实现的愿望,还要发挥出人格的创造性, 取得个

11、体独有的生活经验,在更调和的基础上成为自己需要成为的重要人物,达到卓越的地位。 所以,如果发展出创造性自我,每个人都能形成与众不同的人格,过独一无二且丰满充盈的生活。当然,这是一种积极的理想化的成熟人格,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三)社会兴趣阿德勒后期把个体和社会联结起来, 即生活的意义不仅是为个人优越而奋斗, 还在于如何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建立美好社会,这便是他的社会兴趣观点。社会兴趣是指个体觉察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阿德勒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一分子,人在本性上具有天生的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要求,即社会兴趣

12、 。社会兴趣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必不可少的需要、它使得人人都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社会所接纳和认可的一员。通过发展社会兴趣,一方面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满足,另一方面,自卑与疏离感会逐渐消失。故而社会兴趣也是补偿自卑感的一种自然的方式。 每个人都可从他所进行的社会服务中获得价值观和满足感, 如果脱离了社会,就难以得到满足。 所以人们为了要摆脱自卑,就会表现得社会兴趣浓厚并力争上游。社会兴趣有三个发展阶段:习性、能力和简洁动力特征。个体对合作和睦生活有一种天生的习性或能力。 在习性发展之后, 个体发展了能力, 这些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合作行为中表现出来。随着这些能力的发展,简洁动力特征作为兴趣和态

13、度在不同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成为表达社会兴趣的一种方式。社会兴趣的的发展有赖于三个重大生活问题的圆满解决:职业选择、 社会活动及爱情婚姻。如果一个人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获得了不俗的成就,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良好,且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或婚姻,则说明这个人社会兴趣丰富且寻获了生命的意义。反之, 则是社会兴趣不足或缺失,生活丧失意义感,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基于社会兴趣理论, 阿德勒主张, 若想要真正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必须从他所处的社会情境开始着手了解。 因为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包围卷裹着这个人,他在对这些情境作反应的时候人格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可以说,引入社会情境来分析人格是阿德勒对心理学的一大贡献

14、。社会兴趣和生活风格等都综合考虑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及其影响,而不是单单孤立地谈论这个人的人格结构和发展方向。社会兴趣是阿德勒学派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阿德勒认为,随着社会兴趣的培养,自卑与疏离感逐渐消失。一个人通过对社会福祉的贡献而产生自尊和被重视感;另一方面,也因为服务社会, 而正向地补偿了原有的自卑感。如果一个人只有很少的社会兴趣,那么这个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倾向于贬低他人, 而且缺乏建设性目标,甚至会导致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五、人格发展与成因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生自卑, 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的、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但是,只是自卑去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 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心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么他的生活风格会趋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儿童生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阿德勒和弗洛伊德一样十分关注儿时经验对人格发展的作用,不过他关注的不是性本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