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22709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短文两篇 陋室铭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翻译,教师讲解来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 志趣追求。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与学互动设计课前准备:熟读课文,处理好字音,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课文的内容,标注疑难处。教学札记第一 课 时【预习导入】 (展示一)1、导入:同学们,你对自己住房的装修满意吗?如果你想重新布置你的房间,你是想布

2、置成学校寝室那样千篇一律的,还是想要个性话定制那种带有你自己特点的样子?”经过师生互动,得出结论:个性化订制就是让房间的布置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然后老师继续发问:“那 1000 多年前人们的房子是不是也体现了个性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看 看吧。2、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 川和建筑物上

3、,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交流提升】一、作者介绍(展示二)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 巷等。1二、初读课文(展示三 1.2.3) 1、读准字音吾(w)鸿儒()2、读出音韵美(1)读出节奏德馨()调素琴(tio)苔()痕案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2)注意押韵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

4、近的词语”,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明确一下: 本文韵脚词:名 ing,灵 ing,馨 in, 青 ing,丁 ing,经 ing,形 ing,亭 ing(3)注意语言风格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3、结合字词解释翻译全文(展示四)名,闻名,出名。则,副词,就。斯,代词,这。 惟,副词,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金经,指珍贵的佛经。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烦乱;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案牍,指官府公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5、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云,说。 何陋之有?【梳理总结】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通过正字音、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并在断句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完成对本文的初步 翻译。【反馈检测】尝试背诵本文2第二 课 时【预习-导入】1、检查作业:小组互查,收集典型错误,讲解更正。2、集体背诵【交流-提升】一、梳理文章内容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体悟到了文章的音韵美,那么除了音韵美你还能感受到其他其他美 吗?这个陋室到底是陋还是不陋?陋室之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陋室美故陋室不陋陋室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儒雅陋室之事(正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反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高雅

6、2、联系背景和文章,谈一谈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怎样的人生态度?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

7、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明确:甘于淡泊,不为物役;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二、梳理文章开头结尾1、为何不直接写陋室而要从“山”“水”写起?为了引出“斯是陋室”,立意于“惟吾德馨”32、文章开头采用了什么手法?知识迁移:类比山陋室水仙作者龙类比名德馨灵诸葛亮作者杨雄诸葛庐陋室子云亭以名人自居,彰显情操3、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

8、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截取原句的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 之”,即本文所说的“惟吾德馨”。“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要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 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4、作者借吟咏陋室来称陋室主人美

9、好德行,这叫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 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梳理-总结】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 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反馈-检测】4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请你为刘禹锡的“

10、陋室”写一份简单的介绍词; 进一步巩固陋室铭的背诵和默写教学反思备课教师陆丹备课组长审阅签名学科主任审阅签名三维教学目标16.短文两篇 爱莲说知识与能力:1、把握“莲”的形象,注意其所揭示的象征意义。2、通过多朗读,体验作者文中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正侧面烘托的写法,体会其好处,并谈谈自己对文章5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个别富有启示的话的理解。过程与方法:在加强诵读的同时,认真体会“说”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正反衬托的运用。把握一些词、语、句,疏通文意;领悟本文托物言志表达文章的主旨的写法教与学互动设计课前准备:熟读课文,处理好字音,了解作者

11、、写作背景及课文的内容,标注疑难处。教学札记第一 课 时【预习导入】 (展示一)1、导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人民之所以选择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是因为澳门不但莲多、莲美,还因为莲花能象征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无独有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颂莲言志的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 花?他是怎样借描写莲花来抒发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交流提升】一、作者介绍及文体简介(展示二)1、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谥号元公。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2、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率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 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2、文体简介“说”是 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一种文体,偏重于议 论。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议论文)。“爱莲说”-说说爱莲花的道理(谈谈爱莲花的道理)。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言文的学习总结为读、译、品三步,现在我们进行朗读环节。1、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抢答、正音,再齐读两遍。)敦 dn涟 lin颐 y蔓 mn蕃 fn亵 xi晋 jn逸 y甚 shn

13、噫 y淤 y鲜 xin染 rn宜 y濯 zhu6(学生划分节奏,老师订正,学生齐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二读读出韵律:叠词、声母相同双声词、押 an 韵4、三读体会句式,读出变化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形式多样、和谐生动。三、疏通文意:1、译重点字词。(学生翻译,自由展示,质疑补充。)蕃:同“繁”,多。 濯:洗涤。淤泥:污泥。 染:沾染。涟:水波,这里指清水。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 清:形容词做动词,清幽。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少。2、译重点句子。(学生翻译,自由展示,质疑补充。)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莲,花之君子者也。4)牡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