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226750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并且也应当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中国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大国,在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途中,大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的大学生,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极为耻”的观念。然而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淡薄。云南大学马加爵.3特大杀人案,清华大学刘海洋强酸泼熊事件是令人震惊的,由此可见,强化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极为重要的。法治观念是指以人们的法律观、法制观和法感情为基

2、本的一系列法律观念,它是人们在参与有关法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结识发展的的内化和积淀,是主体将自己的经验和法律知识加以组合的成果。对的思维法治观念是大学生必备的法律素养,并成为青年学生立足社会的主线基本规定。如何树立和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呢?我觉得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 :进行普法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必须采用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措施。教育部早有规定,“法基”课通过让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基本的法律基本,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理解和事件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结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但目前的

3、大学中基本没有专门的基本课,但在开展普法教育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且由于这方面的课是公共课,学时少,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针对性的突出重点,多讲授与学生有关的法律知识。同步,在教学中,亦可变化此前的教学方式,加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干让学生更容易培养法治观念。二: 多组织和法律有关的活动。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的学习生活中,要接触到多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要面对多种各样的行为规则,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养成的规则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法律观念的形成。学校应采用某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措施,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治思想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

4、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组织“模拟法庭”一类的活动,让学生在假设的环境中理解并运用法律知识。可以深刻地把国内的某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她们的守法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或者开展某些竞赛活动,在竞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还在假期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亦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进一步社会,理解社会的某个方面,从而使学生体会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此外,对于现今社会的某些出名案例,如“胡长青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某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观看录像,或请有关人员前来讲座,既能让学生理

5、解社会事态,也能更深层次的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不小于权”的观念。三:社会应当加强法制氛围的制造,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法制观念,进行普法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让互联网同样也成为法律宣传的一种新平台,摒弃网络弊端,发扬网络平台的广泛性。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略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干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种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实现社会的法制化,增强大学生法律思想,维护法律的权威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她需要高校、社会和我们大学生及多方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