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周练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022616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周练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周练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周练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周练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周练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周练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周练题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2011级历史周练15 ()1、“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首民歌反映了哪一制度 A 府兵制 B募兵制 C猛安谋克制度 D八旗制度( )

2、4、北宋科举考试与唐朝相比,有所创新之处是 :明确分为三级考试实行糊名法密封试卷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A. B. C. D.( )5、文物和图片是历史的见证。下列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的是 A铜权 B禁军官印 C锦衣卫印 D军机处( )6、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7、“(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该材料反映出明代 A工商业市镇兴起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

3、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对外贸易发达( )8、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内阁 B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C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 D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南书房( )9、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下列两部著作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抵御外来侵略C.与外国正常交往 D.发展资本主义( )10、据筹办夷务始末记载,奕说:“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上述引文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首先要 A.学习军事,操练新式军队 B.学习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C.购

4、置军舰,建立近代海军 D.购置教学设备,开设军事学校( )11、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的一副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与对联中“何时再到古长安”和“六十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 )12、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康有为没有

5、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戊戌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维新派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C.康有为缺乏实施维新变法政策的必要资金 D.民族资本主义仅仅是初步发展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 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2: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至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

6、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3:以下人物是在宋史中出现过的名字: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材料4: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始封谥其为“尼父”,此后的各朝各代大多对他追封讨谥号。流传至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是元朝成宗在1307年封谥的。曲阜“三孔”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东方文化中的显赫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回答:(1) 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近臣”的代表人物是谁?他是如何“

7、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的?(10分)(2) 据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基本主张有哪些?并结合材料2、3加以简要评价。(8分)(3) 结合材料4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4) 材料4中可以看出孔子崇高的地位,但明清时期出了一位自称是“异端”的学者对孔子却大不以为然,请说明该学者是谁?其主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容是什么?(10分)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明治维新能够一举成功,而30多年后企图效仿明治维新的戊戌变法却仅仅维持了103天就失败了。这是为什么?重温这段历史不仅是从比较中寻找我们落后的原因,而且要从比较中总结

8、教训,给予今天的改革事业新的警示和启发。(1) 有人说改革既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请结合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6分)(2) 改革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改革会遇到这个难题。请问维新变法改革者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难题?结局如何?(6分)材料2:下面是1990年12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上探讨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一段述评:当社会改革露出端倪时,改革的拥护者并非那些无知的或不分是非的人,而是属于这样的人,即他们敢于独立思考,并能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到大清国未来除非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否则可能发生巨大的政治灾难。改革派

9、的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他们试图在朝廷或人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就立即推翻大清国延续已久的古老秩序,或者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要知道隐藏在这种反对的背后,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是非常有益的。他们既不准备接受人民所能发挥的这种作用,又不准备发动人民,以让人民知道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是为着国家和民族利益着想,因而应该受到人民的支持和尊重。(3) 阅读材料,指出该报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的合理之处。(2分)(4) 综合以上分析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10、改革这一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认识。(6分)周练15参考答案 1-5:CCAAD 6-10:DCBDB 11-12:DD13、答案:(1)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制度才可以统一;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其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存天理,灭人欲”。评价:一方面,它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工具,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另一方面,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激励中国人为了民族国家利益这个“天理”,抛却个人生死这个“人欲”。(3)

11、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复兴;可以为化解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提供思想依据;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4) 李贽。背景:封建社会全面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内容:反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标准;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4、答案:(1)康、梁等人通过著书立说、创建新式学堂、开学会、办报刊以及同顽固势力论战等途径,宣扬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传播维新思想,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2)在变法过程中,维新派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较为激进的措施搁置起来,企图通过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裁汰绿营等革除旧制

12、。结局:遭到顽固派嫉恨,发动政变,变法夭折。(3)材料认为变法失败是因为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发动和依靠群众,这是合理的。(4)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需要勇气才能战胜困难;改革要想成功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必须得到广泛的拥护;必须得到最高权力的强有力的支持;必须把握好的时机;必须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必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周练15参考答案 1-5:CCAAD 6-10:DCBDB 11-12:DD13、答案:(1)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制度才

13、可以统一;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其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存天理,灭人欲”。评价:一方面,它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工具,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另一方面,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激励中国人为了民族国家利益这个“天理”,抛却个人生死这个“人欲”。(5)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复兴;可以为化解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提供思想依据;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6) 李贽。背景:封建社会全面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内容:反对儒家思想的正统

14、地位,反对以孔子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标准;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4、答案:(1)康、梁等人通过著书立说、创建新式学堂、开学会、办报刊以及同顽固势力论战等途径,宣扬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传播维新思想,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2)在变法过程中,维新派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较为激进的措施搁置起来,企图通过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裁汰绿营等革除旧制。结局:遭到顽固派嫉恨,发动政变,变法夭折。(3)材料认为变法失败是因为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发动和依靠群众,这是合理的。(4)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需要勇气才能战胜困难;改革要想成功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必须得到广泛的拥护;必须得到最高权力的强有力的支持;必须把握好的时机;必须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必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周练15参考答案 1-5:CCA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