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22593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西城区信息化工作要点2012年是“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区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战略和建设“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要求,坚持统筹规划、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协调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信息化统筹管理,深化服务,优化区域信息化发展环境,使信息化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全力推进“智慧西城”建设。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促进持续发展加强统筹指导。细化西城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项目实施,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加大对信息

2、化项目的统筹和指导;制定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社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的顶层设计、专项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专项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统筹项目审查。依据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开展2012年度信息化项目审查工作,形成2012年度实施计划。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发布西城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验收等各环节的实施细则;发布西城区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西城区政务网站管理办法、西城区政务网络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对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政务网站管理、政务网络管理等制定符合西城区实际的规定,落实信息化工作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建立信息化部门联系制度,完善对各部门和街

3、道信息化服务机构的工作指导和服务机制;召开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社区信息化、信息资源、电子商务等专项工作推进会议,根据全区信息化总体要求、顶层设计和跨部门业务协同的需要,研究制定专项工作推进措施,推动工作取得大的进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专业服务队伍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和服务流程,开通服务热线,提高对区机关的信息化服务能力;探索信息志愿者服务机制,加强信息化成果对不同人群的推介和应用指导,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化互助行动”,拓展“数字家园”服务范围,提高辖区人群应用信息化成果的能力。二、深化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完善政务网站工作,集成和

4、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政务网站建设以服务为导向,整合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公用事业等领域服务资源,推进政府信息深度公开,深入开展网上办事服务,提升网站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能力;拓展新技术应用,加强民意征集、在线访谈、政务微博、移动政务网站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网络问政”,倾听民意,积极开展网络虚拟社会的舆情引导;健全网站管理和监督考核体系,提升各单位网站服务能力,努力建成北京最好的区县网站之一。深入推进机关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推进公文批办和会议管理全流程网上办理,加快推进无纸化办公;推动区电子政务公文检索服务,提高数字化文档的存储和利用水平;开展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网上办理以及网

5、上督办督查工作,加强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工作的信息化支撑和服务;推广集短信、手机、邮件、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的政务电子通讯录应用,实现领导日程高效管理。搭建区移动办公门户、实施区机关和部门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办公、移动执法工作,推进政务服务与智能移动终端的深度融合;推动全区视频会议应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网上一体化全流程行政服务能力。梳理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整合优化审批和服务流程;建立区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制定网上办事服务标准和质量提升计划,推进网上预约、预审、跨部门并联办理、区街居三级联动、同区通办等网上办事服务,实现行政审批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互通联动;试点开展基于物联网、无线3G等的审批

6、现场勘查;推进行政监察现代化工程区县二级监察平台建设,构建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和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体系,逐步实现行政服务电子监察全覆盖,实现远程、动态化监察,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监察。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梳理全区信息资源,探索完善共享机制,加大整合力度,实现重点突破,全面展开。建成区情系统,动态集成多来源数据,专项分析,专题展现,更好地满足区委区政府决策和各部门对综合信息的需求;完善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信息等数据库,建成立体交叉数据中心,实现跨领域、多类别数据的关联交叉分析和展现,辅助决策。整合金融街楼宇数据,建成楼宇经济系统,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整合区地理空

7、间信息资源,为各部门和公众提供丰富的数字地图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开展政务网络优化升级工作,加快互联网出口改造,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完成5+2指挥部等新办公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等电子政务基础服务系统的快速部署;完成政务云数据中心,面向机关和部门统筹提供服务器、数据库、通用软件等基础服务;统筹建设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和移动支撑平台,统一标准,节约成本,实现政务系统快速搭建,开展监察、工商、安监、环保、商务委等多领域试点;搭建政务物联网接入管理平台,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使西城区在公共服务、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成为全市物联网应用

8、示范。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完善分级管理责任制、开展政务网络预警监测和互联网涉政信息监测,完善日常运行维护机制,推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运维体系建设,实现对全网主要节点的安全监测;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加强政务网站、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完善网络信任体系,推广数字证书在公文办理、政务网接入等方面的应用;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信息安全队伍的业务能力,开展全区信息安全大检查,推进信息安全工作常态化,确保重大突发信息安全事件快速妥善处置,保障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活动期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三、建设一批信息化精品工程,助力社会管理与公众服务积极探索物联网、

9、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与业务工作创新相结合,实施一批智慧服务示范应用项目,以点带面,提升城区智能化水平。在城市管理方面:开展辖区内所有城市部件的城市运行基础数据普查,保证部件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升级改造“四位一体”城市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数字图像监控系统,提升城市空间实体可视化管理水平;开展大气污染、生活垃圾、降雨量、什刹海水质和重点区域重点部件等数字化监测工作;对无照商贩、重点大街、施工工地等方面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智能监控,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强各类公共安全业务数据、政务数据与部分社会信息的关联分析,提高对重点人群敏感区域的监控力度;实施社区警务工作站监控图像联网工作,

10、开展多种信息化手段于一体的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科学应对的能力;完善利用公安无线通信资源的图像传输建设和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提高全区维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强化公安侦查手段建设,提高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水平;开展西城法院庭审直播点播、庭审绩效和过程管理数字化工程,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在公共服务方面:建立虚拟网上家园,以人的全生命周期为服务主线,创新人口计生服务,提高人口精细化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开展就业网络指导和推介,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推动新一代家校互动数字校园应用, 服务“教”与“学”;开展宣南博物馆、文保单位三维

11、数字化工作,提升文化资源利用水平;推动数字旅游信息服务应用,向公众提供移动随身游、数字全景漫游等服务,推进什刹海等景区的智慧旅游服务,提升西城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建成“缤纷西城”手机网站,推进西城特色信息服务;推进网上社区转诊和医患互动服务,开展数字化医生查房、执行医嘱等工作,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在社会服务管理方面:研究建立区、街、居三级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总结信息化在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整合形成全区统一的社会服务管理全响应街道级信息化支撑平台;完善社区服务统一受理平台,扩大“虚拟养老e键通”、“e医箱”等应用试点范围;试点推进路侧智

12、能停车应用,在广内等街道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金融街、大栅栏、西单等地区。升级换代“数字北京”信息亭,实现35台“数字北京”信息亭升级换代。四、大力提升信息化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逐步实现金融街、德胜科技园、广安产业园等重点地区的光纤网络能力达到万兆;完成南区办公楼、白纸坊街道办事处等多处办公地点的无线局域网络建设;推进金融街、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琉璃厂艺术品交易中心区、天桥演艺区等功能街区,大型百货超市、三星以上酒店、A级以上景区等商业和游客中心,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医院等公共场所以及部分文保区域、平房区域等200多处场所的无线宽带局域网络(WIF

13、I)建设;优化德胜科技园区、金融街、西单商业街区的无线局域网覆盖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订社会信用体系相关工作标准,继续在大栅栏传统商业区、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琉璃厂艺术品交易中心区、什刹海历史风貌保护区等功能街区开展信用评级与征信工作,推进社区服务热线加盟企业、社区商圈企业信用评级和征信试点;推进建筑工程领域、纳税信用、诚信统计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黑名单”等市场信用记录,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管理;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建立电子商务协同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机制,集

14、成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市场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功能;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宣传展示活动,重点办好2012北京西城电子商务节;积极协调支付企业落地发展,加快推进广安产业园支付中心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推动金融街信息服务平台、老字号商业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进马连道茶叶、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京味旅游、中华技艺等电子商务平台深化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商业、文化、旅游、文创等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商业企业建立网上营销平台,开展网络销售,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开展网上艺术品交易、电子票务,文创企业开展数字内容网上交易等服务。引导社区商业企业应用社区商圈、爱心超市等已建成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服务,提高居民家庭应用电子商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