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22573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式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验式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验式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验式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式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验式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幼儿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现代幼儿教育呼唤体验教育,体验强调的是个体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活动和生活积累,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教师指导下的体验活动为幼儿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体验活动充实了幼儿的生活,扩大了幼儿活动领域,密切了幼儿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品质与特长,促进了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一、关注主题,促进幼儿体验纵观我们幼儿园三个年龄段的体验式教学过程,无不显示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师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结合自己所教班级

2、幼儿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生成许多受幼儿欢迎的主题活动,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如小班主题“幼儿园我的家”,以幼儿熟悉的“家”为载体,通过主题系列活动,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中班主题“可爱的水果”“秋天的收获”,以秋天的收获为主线展开的,老师们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水果、玉米、椒等实物进行展示,借助这一主题的实施,幼儿们既充分体验到了大丰收的喜悦,又体会了劳动的光荣;又如大班主题活动“这个时间我在做什么”,这是一个完全来自于幼儿兴趣的主题,实施过程中,组织幼儿和家人一起收集有关“活动”资料和制作手工的活动,使他们明白了时间的珍贵,这样不但扩展了幼儿学习的空间,更体验到珍惜时间的

3、重要性。这些主题都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重组已有的经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 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生成主题 “马航事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感动着全世界上的中国人,同时也成为幼儿们关注的“热点”。大班组老师及时捕捉了到这一信息,生成了主题活动,开展了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而使生成的主题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深入,同时,注意在主题网络中留出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和幼儿根据实际的事件等生成相关的主题。不仅有效促进幼儿认知、情感、 语言、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快乐地发展,还对孩子们进行了爱国教育。 三、教学实践注重体验

4、,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专门设计的情境脉络中渗透了教师的教育意图,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帮助幼儿积累知识、提升经验,形成一个专门的体验式的教学环境。 (一)在户外环境中体验,学会认知方式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自然界中富有生机的花草树木,丰富多样的虫鱼鸟兽,变化无穷的风霜雨雪,这些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世界都是幼儿体验自然、感知生命的最佳素材。我们利用老僧堂幼儿园种植园、饲养园等环境,让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幼儿认识小动物的生长过程。幼儿通过对花草、动物的认识、观察、关心和爱护中,形成了一种体验式的认知方式,更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体验活动充分注重了幼儿的感受、感

5、觉、感知,而老师也转变为孩子“学习”中的大伙伴、合作者。只有当幼儿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到体验活动中,“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实现教育目标才不会是空洞乏力的,幼儿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才切合实际。 (二)在社会交往中体验,学会解决问题 在幼儿园里创设环境,比如在活动区开“小诊所”、“小超市”等,融入“社区”,与“成人”接触,以及一些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提供这样的机会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如带大班的幼儿去“逛超市”时,只允许他们带10元钱,要求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不能找老师帮忙。幼儿遇到的难题当

6、然很多,找不出自己购买的合适物品,买多少才不会超过10元钱,大家都想买同一物品而物品存货不多时怎么办等一些问题需要幼儿们自己解决,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时,也可能出现其他问题。幼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做事的能力也就不断地提高了。 (三)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学习共同生活 其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流程都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在实践中,教师主动将幼儿的学习、发展与一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有关“自我保护”、“关爱”、“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活动内容,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更多地将之渗透于幼儿的课间、散步、用餐等幼儿日常生活之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相关经验,尽情享受体验课程的乐趣。进行探究性活动时,让幼儿相互交

7、流、讨论、互助,共同分享经验,这样既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更发挥了群体力量,让幼儿获得分享智慧的快乐。又如:活动中幼儿会因为伙伴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发生很多议论;活动时伙伴弄坏了玩具时,幼儿会各有各的态度,责怪的,同情的都有,这时候我们便把幼儿的情绪引导成为一种集体共同的挫折,让幼儿讨论如何解决。鼓励幼儿主动向他人表示友好,让幼儿感受集体的力量,产生了共同生活的责任感,这样,他们懂得了理解他人的欢乐与痛苦,懂得了宽容,在班级里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四)在区域互动中体验,学会思考问题区域互动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也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

8、的兴趣,让孩子在操作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所以,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提出了“幼儿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互动”策略。各班级和年级组对“如何将区域活动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进行深入研讨,并设计了“幼儿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互动”记录表。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既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了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小社会,在体验活动开展的每个主题中,幼儿与幼儿,包括幼儿与教师间,会产生广泛的互动

9、和合作。如外出活动前期小组计划书的制订、活动中期大组信息收集交流后的统计、活动后期的各类游戏及创作活动,都需要幼儿通过合作完成。幼儿在交流、商讨、合作中自然地体验了同伴的友谊,体验了互助与竞争,体验了群体的力量与成功的快乐。这种社会交往意识、社会角色规范和社会合作行为,在幼儿亲身合作的过程中时时地感受着,并不断地发展着。 四、教学过程关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由于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对于教师设计的同一体验环节,幼儿却可能经历了不同的体验过程,或者说有的幼儿有所体验而有的幼儿却没能很好的体验,教师应注意尽力保证全体幼儿的体验,否则将使后续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如在“看谁

10、垒得高”的体验活动中,幼儿用积木搭高楼,为了避免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没有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要求搭两层楼,如果你觉得还能搭就可以再搭上去,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有成就感。同时教师就应在了解幼儿能力的前提下给予不同幼儿不同层次的任务,保证幼儿体验过程的有效性,避免“轻而易举(没有困难)”或“力所不及(困难太大)”两种极端情况。在互动中老师和幼儿成为了朋友,相互交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友好相处、合作的规则,幼儿和幼儿之间关系更融洽,他们在活动中自由分配、承担任务,他们有的选择表演,有的选择设计,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形成了热烈的幼幼互动局面,气氛活跃。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去寻找适合幼儿学习的新途径,让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让他们自己去领略人生的乐趣,感悟生命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