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225258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需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扬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老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以下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两篇,仅供参考。 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一) 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老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老师与国家,老师与训练事业、学术活动,老师与学生,老师之间,老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与规范。师风是老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亮指向的思想

2、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它既可以表现为老师个人的作风,也可以表现为老师群体的作风。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关心老师在事关国家、训练事业、学术活动、学生、同事与自我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是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和老师个人及其群体中,使这些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保持其稳定性、掩盖面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广阔老师的乐观性、主动性和制造性,促进学校训练事业的健康进展。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对老师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于建立一种可以持续引导与规范老师思想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为人师表,授之以道。老师在向学生传授学问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

3、对国家、人民和社会仔细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老师,如同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高校,由于高校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力量,他们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像中学校生只留意老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关注老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学问、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关心学生的老师。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详细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公平。相互学习、相互敬重。在高校里,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喜爱

4、接近老师,学生接近老师有许多缘由,老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应当看到学识只能满意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服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留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气。这力气才是长期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将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越是有才能的老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老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

5、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怜悯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护你。 因此,作为高校老师首先应当成为学习的模范,对于一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传统老师,学问的多少是特别重要的标准,何况当今世界学问倍增和学问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老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主体,就应当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力量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学问、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把握新的信息和训练技术、方法、手段,从而适应创新训练的重要学习精神还可以提高训练者与受训练者间沟通的层次和水平,受训练者因有了更高的目标而受到激励,训练者因受训练者的主动精神而感到压力,

6、形成双主体间的互动局面,增加训练活动的实效。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应成为德行的模范。道德能弥补学问不完整的缺陷,而学问永久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老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就是老师的品德、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或者说体现了老师的形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当然有主动适应和听从道德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因素,但老师的影响是永久抹不掉的,老师假如德行好,就必定在学生中产生人格的魅力,学生有了现实的标准和模范,在思想上认同并在行动中做到自律,道德规范易于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必需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尤其是应不断加强自

7、身的学术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醒、自强、自重、自律,从而提高自己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自觉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塑造广阔青年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人的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从生活环境中吸取养分。与其他道德风尚一样,师德师风必需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的转化,从意识形态进入现实的行动。因此,高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要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要求大家身体力行,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在“做”里求进步。强调每位老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小事做起,守住道德的底线,忠于职守,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内在追求,坚持一辈子烙守高尚的师德。 师德师风建设要取得广泛成效,必需把普遍号召与骨干

8、先行,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使一般的道德宣扬和号召先转化为部分党员骨干老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作为党员骨干老师要靠党性立身,靠素养敬业,靠成就进步,到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干好党组织交给的每项工作,把自己的道德抱负、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活生生地呈现在广阔师生面前,供师生评说、比较、仿照和赶超。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升道德和人格,提高鉴别是非、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以思想理论上的糊涂保证政治上的坚决,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党员骨干老师思想境界高尚起来,既可以宣示学校党政领导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也

9、可以从党员骨干老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究有益的阅历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点代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动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这一切入点,始终留意发挥党员骨干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在高校老师中大兴高尚师德师风,就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抱负目标迈进,使高校老师成为爱岗敬业、品德高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先进道德群体。 高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二) 要做好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值得操守和从业道德。而对于老师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业,更是要求从业者具备优良的师风师德。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然而,当下,各种有损师德的丑闻、案件常常成为互联网上被唾

10、弃和批判的头条,其恶劣程度骇人听闻,大事的主角都身为老师,却做着丧心病狂的事情。这再一次给世人,特殊是训练行业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参与了师风师德的学习,深感幸运。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对于学习的成果,我个人联系实际,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指老师在从事训练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老师从事训练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老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老师和一切训练工在从事训练活动中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为什么要建设师德 师德师风是训练工的灵

11、魂。国家的兴衰,取决于训练;训练的兴衰,取决于老师。 老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训练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国家的将来,老师的工作成效影响着国家的将来,而老师的师德师风,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老师的工作成效。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这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书。良好的师德会让老师以专业严谨的态度去教书。 第二部分是育人。作为一个训练者,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专业学问,也需要从培育人才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精神方面进行引导和训练,也就是俗称的育人。这些也要求老师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和高的思想境界,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

12、路上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进行训练及引导。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训练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在互联网的各大新闻中,屡见师德高危丑闻。这些丑闻的主角不仅是失败的老师,甚至作为一个人,都是失败和道德沦丧的。这些人这些事,虽然是老师的耻辱,训练界的污点,但是他们的身份,确是老师。这已经给训练界和全部的老师敲响了警钟:在 我们这个时代,在今日,我们召唤师德师风的重新强调,我们需要再次树立起老师的形象,我们需要矫正值前飘浮的老师群体中的不正之风。这亦是师风师德学习课程的价值所在。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浸泡出优秀的老师和学生。 三、如何建设师德 从上游确立典范,树立带头效应。强化领导作风建设,树立讲正气

13、、讲廉洁、讲风险的作风。然后应当常常开展各种学习和沟通活动,组织老师团体进行师德师风的学习沟通,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老师师德师风标准。从机制上确立赏罚制度,进行师德师风的指标考核,对于师德师风消失问题的老师个人,应当实行措施进行惩处,而不是姑息纵容。让老师团体教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成立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座谈会,老师代表座谈会,以此类形式成坑征求各界意见,促进老师团队建设和成长。另外,可以进行规范管理。规范学校行为,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必需严格遵守训练法、老师法、义务训练法、未成年人爱护法以及各级政府、训练主管部门有关素养训练的规定,全面贯彻党的训练方针。其次,规范老师的训练教学行

14、为,从法律高度对老师的训练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确保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育人。第三,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四、老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也影响师风师德的建设 校老师是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承载着为国家培育合格建设者与牢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之时,其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和精神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其身心健康受到严峻威逼。有关科研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老师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不仅关系到老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愉悦,还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生的健康成长、高校的可持续进展,乃至国家的人才质量与竞争力。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甚至腐蚀高校老师的师风师德的建设。而改善高校老师心理健康状况,

15、应当抓住几点。首先应当对自己所拥有的多重角色有正确的角色认知;然后需要有健康的训练心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稳定乐观的心态,并能付诸行动;再则应当注意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生和家长和同事和社会;另外,也应当有较强的制造力量和恰当的心情反应。老师职业具备高挑战性,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当懂得掌握和调整自身心情,而在学问经济社会中,作为训练者,若无创新也不会有训练对象的进展;最终应当有良好的应对方式。 小结 讨论师德建设的思路可以从下来看。往往规律指出人们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方向比努力重要。做成一件事情,一要有精神,二要有力量。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加的工作。执行力是领导者素养和执行者素养结合而产生的合力。 学生的素养,既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学习的结果,老师的素养,即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受影响受训练的结果。用什么方法提高老师的全人格,来培育学生的全人格,是师德学风建设的重点之一。与时俱进是体现时代性,给予规律性,体现制造性。而什么是师德是:喜爱事业,喜爱学生,学高身正,品德高尚,教书育人仔细负责,精益求精,诲人不倦。 高校需要的是“三材一化”:人才,教材,器材,校内文化。师德是一种特别的盐,校内是大缸。用师德腌出学生的全人格,好的学风。这就是腌萝卜训练。关键是老师有多少含盐量。 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