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22299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摘 要:采用“MBI量表”和“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测查405名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状况,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并不严重,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情感耗竭;教师工作压力感受较大,主要表现为职业发展与晋升压力、工作负荷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学生因素压力;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相关程度较小,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力不高,从工作压力到职业倦怠之间可能有一些中介因素影响着二者的关系。关键词: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关系1前言职业倦怠是指个体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丧失,对他

2、人日益冷漠,工作成就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1 工作压力是指关联到凡因工作、环境所造成的情绪上和生理上的负面反应。2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工作压力大是一种普遍的职业现象,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由于职业倦怠而引起的高流失率和消极行为的增多,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也较多见于我国教师队伍中。3-5国内外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进行了大量研究。Maslach将职业倦怠描述为包含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成效感降低在内的一种压力反应。其中情感耗竭属于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在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失去了工作热情。去个性化属于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

3、人。成效感降低属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价值及自我效能的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6-7 Maslach于1981编制了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8,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论上的指导,使教师职业倦怠进入到一个系统化研究阶段。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根源、类型、过程模式、后果与影响、干预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状况、测量以及国外理论与研究的分析上9-19,但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鉴此,本文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

4、上,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状况进行现实分析,进一步探讨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以期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了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寻求恰当的干预策略,缓解广大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2研究对象与方法2.1被试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师405名,其中男教师276名,女教师129名。2.2研究工具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采用Maslach MBI量表(修订版),该量表共有三个维度,25个题目,其中情感耗竭维度9个题目,去个性化维度8个题目,成效感维度8个题目。问题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从“从未如此”到“经常如此”分别计1-5分,测试结果如果情感耗竭

5、和去个性化维度得分越高,而成效感维度得分越低,则表明被试的职业倦怠状况越严重。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2,三个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86、0.80和0.79,量表的信度水平较高。量表的结构效度:情感耗竭与去个性化的相关为0.37,情感耗竭与成效感的相关为-0.14,去个性化与成效感的相关为-0.31。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实际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测量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量表”,该量表根据许延礼“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修订而成,量表共有7个维度45个题目,其中领导与管理压力维度10个题目,工作负荷压力维度9个题目,学生因素压力维度5个题目,人际关系压力维度5个题目

6、,自我身心压力维度7个题目,社会因素压力维度5个题目,职业发展与晋升压力维度4个题目。问题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感受越大。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3,分量表的a系数在0.55-0.82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量表的效度:(1)内容效度:每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2-0.68之间,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2)结构效度:7个因子的贡献量均在5.1%以上,共解释了58.65%的方差,7个因子在结构上反映了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具有可解释性。量表效度较好,可用于实际研究。2.3研究步骤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集体测试,统一指导语,

7、当场收回,测试完成后,由主试在他人的帮助下,将被试的姓名填写在量表基本资料的空白处,以备下一步研究之用。共发放调查量表690份,回收546份,其中有效量表405份。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完成。3 研究结果3.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3.1.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情感耗竭(2.740.38)得分均值接近于中等强度值3;去个性化(2.490.55)得分较低;成效感(3.220.50)得分均值超过中等强度值3。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态状况并不严重。3.1.2 人口统计变量在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情况如表1所示,教师的职业倦怠

8、不具有性别差异。表1 男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比较分析结果 T检验男教师(n=276)女教师(n=129)tp情感耗竭2.750.382.710.391.0210.308去个性化2.490.532.490.580.1100.913成效感3.200.503.260.49-1.1990.231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学历越高,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越严重,成效感越低,其中学历在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有十分显著的主效应。表2 不同学历教师职业倦怠测查结果的方差分析专科(n=3)本科(n=243)硕士(n=153)博士(n=6)F值情感耗竭2.660.232.680.372.820.393.160.186.77

9、0*去个性化2.500.382.410.542.600.552.620.143.916*成效感3.370.353.260.373.160.493.000.151.700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1,*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下同。从表3可以看出,各教龄阶段的教师普遍存在较高的情感耗竭和较高的成效感;教龄较长的教师则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去个性化。总的来看,教龄16-20年的教师表现为较高的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其成效感低于其他教师。教龄在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和成效感维度上有显著的主效应。表3 不同教龄教师职业倦怠测查结果的方差分析1-5年(n=117)6-10年(n=114)11-15年(

10、n=66)16-20年(n=63)20年以上(n=45)F值情感耗竭2.750.382.720.442.730.312.780.312.740.420.328去个性化2.450.552.430.602.440.462.670.472.570.572.524*成效感3.220.463.200.563.260.463.100.383.400.592.556*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5,下同。从表4可以看出,各个层次年收入的教师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耗竭,其中年收入3万元以下和5-6万元者较高;教师去个性化维度的得分较低,其中年收入4-5万元和5-6万元的教师高于其他教师。总的来看,年收入5

11、-6万元者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而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者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低,除年收入5-6万元者的成效感较低外,其他教师的成效感较高。年收入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都有非常显著的主效应。表4 不同年收入教师职业倦怠测查结果的方差分析F1(n=33)F2(n=87)F3(n=120)F4(n=114)F5(n=51)F值情感耗竭2.840.462.610.462.760.322.830.362.680.305.329*去个性化2.430.562.270.512.590.512.590.572.440.516.035*成效感3.380.493.290.463.210.453.080.553.390.45

12、5.322*注:F1表示年收入3万元以下,F2表示年收入3-4万元,F3表示年收入4-5万元,F4表示年收入5-6万元,F5表示年收入6万元以上。下同。3.2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现状3.2.1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整体状况除自我身心压力外,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得分均值超过5级评分的中值3,表明高校体育教师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较大。详见表5。表5 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工作压力平均数标准差领导与管理压力3.180.54工作负荷压力3.190.54学生因素压力3.180.61人际关系压力3.020.62自我身心压力2.970.58社会因素压力3.050.56职业发展晋升压力3.2

13、10.613.2.2人口统计变量在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差异情况从表6可以看出,男教师所感受到的工作压力不存在性别异性。表6 男女教师工作压力T检验分析结果 男教师(n=276)女教师(n=129)tp领导与管理压力3.140.503.250.63-1.8650.063工作负荷压力3.200.543.180.540.3560.722学生因素压力3.200.643.140.541.0010.318人际关系压力3.020.623.000.630.4140.679自我身心压力2.950.593.000.57-0.7100.478社会因素压力3.040.573.070.55-0.5350.593职业发展晋

14、升压力3.190.643.250.56-0.9810.327从表7可以看出,专科学历和博士学历者感受到了较高的领导与管理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自我身心压力和社会因素压力;学历越低感受到的学生因素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越高;不同学历者的工作负荷压力感受十分接近。学历在领导与管理压力维度主效应十分显著。表7 不同学历教师工作压力测查结果的方差分析专科(n=3)本科(n=243)硕士(n=153)博士(n=6)F值领导与管理压力3.900.543.160.543.160.493.901.205.616*工作负荷压力3.200.173.190.543.200.553.220.360.021学生因素压力3.560.483.180.633.180.603.150.410.379人际关系压力3.270.313.000.633.030.613.400.580.997自我身心压力3.330.422.960.612.950.543.400.461.544社会因素压力3.330.363.080.582.990.533.170.4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