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22169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5讲  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通史限时集训(五)(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C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B材料侧重文艺复兴时期对传统的继承和利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重视继承和利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可知文艺复兴重视传统的世俗文化,

2、就是利用西方早期人文主义来反封建神学,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从文学艺术领域反对封建神学,并未彻底摧毁神学的世界观,故D项错误。2“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B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殖民扩张的影响C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一方面是由于西、葡自身的衰落,但更重要的是处于大西洋航线上的荷兰、法国和英国自身的发展,故A项错误;西北

3、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并不是因为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而是因为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大西洋沿岸的西北欧成为16001763年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故C项正确;西、葡两国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不能解释这种变化,故D项错误。3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A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B将世俗生活神圣化C否定教会的权威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C材料的主要意图为否定教会

4、的权威,与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应该是将神权世俗化,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进行上述活动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否定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这样做在客观上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其实质目的,故D项错误。4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抬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D从题干信息中可知,材料只是说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根

5、据时间16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A项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说这些商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没有涉及荷兰贸易出现顺差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51592年,布鲁诺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1600年被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李贽和布鲁诺被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A誓死捍卫理想信念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C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挑战正统思想威胁统治秩序D根据材料“被视为异端”,是从传统权威角度来看的,故A项错

6、误;布鲁诺倡导“日心说”而遭到迫害,故B项错误;李贽并未宣传资产阶段民主思想,故C项错误;布鲁诺的主张威胁到天主教会的权威,李贽的主张威胁到传统理学的权威,故D项正确。6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使国王“统而不治”C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D建立了责任内阁制C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奠定基础,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还保留某些权力,国王“统而不治”的说法有误,故B项

7、错误;据材料“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可得出“光荣革命”限制了王权,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国王议会),故C项正确;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时期,责任内阁制才形成,故D项错误。7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试图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A分权制衡必须成为建制原则B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C权力的运用须体现人民意志D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A根据“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可知启蒙思想家主张司法独立,以制衡君主及政府的权力,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A项正确;限制君

8、主权力有很多形式,君主立宪制并非是最好的政府形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君主及政府权力的制衡,未突出人民的意志,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的权力,故D项错误。8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幻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C据材料“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可知牛顿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开展。激

9、发了法国人极富幻想的探索精神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9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其德意志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他不懂英语,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大臣遇事商议出对策后交国王确认。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国王的行政权已丧失B为责任内阁制形成提供了契机C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D君主立宪制极易导致大臣擅权B材料中大臣商议出对策后仍交国王确认,说明国王并未完全丧失行政权,故A项错误;乔治一世不出席内阁会议,而由大臣们商议对策,这就会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故

10、B项正确;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标志着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是权力中心,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约束,因而君主立宪制不会直接导致大臣擅权,故D项错误。10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时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含银量50%39%11%17%18%5%A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A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从15411600年正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时期,用含银量少的货币可对

11、殖民地进行更加残酷的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表格里没有贸易中心转移的内容,其发生源于新航路开辟,故B项错误;这种变化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价格革命”是由于金属货币增多而贬值,故D项错误。111776年,出席“大陆会议”的各邦代表在独立宣言中庄严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之邦,解除它和英王的一切政治关系,及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这表明当时北美各邦()A主张建立联邦国家B属于军事联盟国家C未形成统一国家概念 D希望建立统一战线CA项与材料“自由独立之邦”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之邦”可

12、知,此时北美各邦主张建立政治联盟国家,而不是军事联盟,故B项错误;据材料“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之邦”可知,北美各邦主张建立政治联盟国家,未形成统一国家概念,故C项正确;据材料“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之邦”可知,北美各邦主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建立政治联盟国家,而不是建立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12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

13、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世纪中叶”。材料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宪法规定,英国国王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实际上是国王做出决定要有议会的参与,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18世纪中叶英国的国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

14、、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材料二威廉统治末年,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

15、,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内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此时,一个与内阁有关的新术语,即“政府”开始出现。议会辩论中,“新政府”“上届政府”“现任政府”等常被议员们提及。而这里所谓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内阁”,二者之间几乎可以通用。由此表明,内阁已开始取代枢密院而转化为实际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在罗威尔看来这是过去两百年间“文明世界所发生的行政机构的重大改革之一”。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治建设的意义。(1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廉统治末期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并比较明代内阁和英国内阁在行政权力方面有何不同。(11分)【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得出阁员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根据材料一“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得出内阁虽拥有票拟之权但没有决策权,也不负责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