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22094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走进糖尿病用药的误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近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患者对 糖尿病的用药方面存在种种认识上的错误。本文摘取几则,并作剖析。治疗糖尿病只要按时服这种看法不够全面,因为药物治疗仅仅是糖尿病治疗措施之一。糖尿病的正规治疗应该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五个方面:有规律地进行血糖水平监测。科学的饮食控制。 适当的运动。合理的药物治疗。经常参加糖尿病教育。患者血糖增高不一定会立即出现 临床症状,自我感觉的好坏也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的病情,对糖尿病病情的了解必须通过定 期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来完成。此外,糖尿病发病与热量摄入过多及静坐少动的 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

2、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即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 饮食和运动疗法是针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应该贯穿在治疗的始终。当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 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必须 依靠患者的努力。因此患者还要经常参加正规的糖尿病教育,学习糖尿病防治的新知识。口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都一样这种看法不正确。由于各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代谢降解速度各不相同,患者服药时必 须遵照医嘱在规定的时间服药,才能发挥最大疗效。几种常用降糖药的正确服药时间:(1)胰岛素促泌剂:该类药物的作用是促进胰腺B细胞分泌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其中有:超短效氨基酸衍生物,如瑞格

3、列奈片(诺和龙)、那格列奈片(唐力)应在开始进餐 时服用。磺脲类,无论短效、中效或长效都应该于餐前半小时口服。短效如甲苯磺丁脲(D860 片)、格列吡嗪(优哒灵片、美吡哒片等);中效如格列齐特(达美康片、格列齐特片);长效如格 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片)、格列美脲(亚莫利片)等。(2)双胍类: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加强胰岛素作用等功能。常用药有二甲双胍、美迪康片、 格华止片等。单独应用不会导致低血糖,特别适用于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该药对胃肠 道有明显的刺激,故应在餐中或餐后口服,以减少药物副作用。(3)a -糖苷酶抑制剂:该类药物可以抑制肠道内多糖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故能 有效地降低餐后

4、血糖。常用药有阿卡波糖(拜唐苹片)、伏格列波糖(倍欣片)等。该类药物应 在开始进餐时嚼碎口服。(4)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噻唑烷二酮药物,如罗格列酮(文迪雅片)、吡格列酮(艾汀片) 等。它们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一般在餐前或餐后口服。服了降糖药,一旦血糖 水平恢复正常即可停药这种做法不可取。目前,糖尿病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也无法根治,故是一种终身性疾 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降糖药仅仅具有改善胰腺P细胞功能和提高胰岛素作用的功效,如 果血糖水平转为正常,这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没有去除病因,患者仍需继续药物治疗。大 量研究证明,只有坚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才能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5、减少视网膜、肾脏等 致残、致命并发症的发生。所以,糖尿病患者切忌擅自停药。用了胰岛素,一旦上了 瘾就撤不了胰岛素无依赖性,因为它是人体内一种正常的调节血糖的激素,是一种生理性的降糖药 物,故使用胰岛素绝不会导致成瘾性。有些患者担心: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效果不好时改用胰 岛素,一旦用上了就撤不了。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实际上,这种情况一般是降糖药的一种 继发性失效,即磺脲类降糖药在持续地控制血糖一段时间后,即使使用最大推荐剂量,仍不 能控制血糖。据统计,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率每年为10%15%,表明胰腺B细 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低下,提示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所谓失效也并非完全无作用,仅仅表 示

6、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不足,难以将血糖控制到满意水平。若能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 让胰腺B细胞的功能得到恢复后再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仍可有效控制血糖。当然, 也有部分病情严重患者,胰腺B细胞功能已衰竭,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已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这时必须长期应用胰岛素,此乃病情需要,不能与药物依赖性混为一谈!口服降糖药会损害肝脏 和肾脏,还是不用为好口服降糖药与其他药物一样,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它们大多数经过肝脏和肾 脏代谢排泄,如果患者原来肝、肾功能不良,这些降糖药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进而影响肝 肾功能。为了控制病情,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怕副作用而拒绝药物治疗。在服药过程中, 糖尿病

7、患者必须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尤其在开始用药后的 12 个月。一般地说,肝肾功能 正常的患者遵医嘱服降糖药还是安全的,如原来已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一般不 宜采用口服降糖药。糖尿病的治疗,只需降血糖就可以了这种看法不够全面。诚然,大量资料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肾脏以 及神经病变的发生。但是,临床研究还证实,目前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的还有心肌梗死、 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有些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往往发生于糖尿病发病之前。据 统计,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患者已有血管损伤;糖尿病患者的冠状血管及周 围血管的病变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10倍;有75%糖尿病

8、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 现已证实,糖尿病患者若能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则能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单纯注意控制血糖,还必须同时积极地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糖尿病心肌病诊治策略 除冠心病外,糖尿病患者还遭受另一种心脏损害,即“糖尿病心肌病”。 1972 年,鲁韦尔(Rubber)等最先提出该概念。不少糖尿病患者无显著冠脉粥样硬化,不伴高血压、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却发生了充血性心衰和心律失常,即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患者随病程进展可能出现心肌结构异常,最终导致左室肥厚(LVH)及心室收缩和舒张功 能紊乱图严重左室肥厚患者心室收缩(A)和舒张(B)期

9、胸骨旁短轴切面图及胸骨旁长轴切面图(C)。流行病学对于糖尿病心肌病与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存在不同观点。弗雷明汉( Framingham) 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于健康对照者,在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 中分别为2.4 :1和5:1,该结果与患者年龄、高血压、肥胖、冠心病及高脂血症无关。另有前瞻性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终身危险增加,死于Q波和无Q波心 肌梗死的危险亦增加,且再发心梗比例较高。上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受到除冠心病外的损害而继发心力衰竭。伯托尼 (Ber toni)等指出,原发性心肌病和糖尿病间存在联系。诊断在除外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已知疾病所

10、致心肌损伤情况下,有糖尿病史,存在心脏增 大、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增厚(尤其是女性)、左房扩大、左心功能下降、心率变异性降低及心 脏自主神经病变者,均应考虑糖尿病心肌病。对该病目前尚无特异诊断方法。一些新技术(包括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和心肌背向散射积分等)已逐渐用于临床。治疗控制血糖虽然尚无直接证据支持,但血糖控制可能是预防糖尿病心肌病发生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措施。高血糖可使游离脂肪酸(FFA)和生长因子水平升高,促进氧化应激,造成底物利用异常。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和1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均显示,控制 血糖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11、并显著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对于单药治疗,二甲双胍独立于降糖效益之外,具有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 生率的作用。降脂DCCT 及 UKPDS 研究均显示,降低血糖可使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并未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S 研究(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结果显示,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使心血管死亡率降 低 42%,冠心病突发事件减少 55%。由此可见,降脂治疗在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ACEI 及相关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可改善冠脉血流,对糖尿病心肌病相关微血管并发症 有益。动物试验显示,卡托普利可增加灌流的毛细血管数量及心外膜灌注率,预防冠脉灌注

12、压 和舒张末压升高。ACEI对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可改善心肌纤维化、小血管功能和结构改变,并降低糖尿病 患者(尤其是伴高血压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与ACEI相似。血 管紧张素112型(AT2)受体拮抗剂降压效果温和,单独应用一般在用药4周左右后方可见到 降压效果。因此,对血压较高者最好能在钙拮抗剂或利尿剂应用的基础上选用该药。 另外,上述两类药物可逆转左室重构,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明显。钙离子拮抗剂糖尿病患者细胞内钙潴留与高能磷酸耗竭、超微结构紊乱及心脏功能异常相关。钙离子 拮抗剂可逆转细胞内的钙缺乏,预防糖尿病诱导的心肌改变。临床研

13、究显示,维拉帕米可显著改善降低的心肌收缩率和舒张率,以及低左心室收缩压 峰值。同时,维拉帕米还可以改善心肌纤维、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肌球蛋白ATP酶和 肌浆网Ca2 +泵活性。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高血压、向心性肥胖和凝血 功能受损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研究证实,体重减轻可 逆转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示生活方式改善(低热量饮食和运动)及抗肥胖药物(西布曲明 等)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都是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可减少脂肪细胞FFA产生, 抑制肝糖产生可直接改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和内皮细胞功能。相比而言

1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还可提高某些脂肪细胞因子(如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 比,联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能更好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治疗新思路PARP 抑制剂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为PARP酶家族成员,是含量最丰富的核蛋白之一。最近发现,在内皮细胞中,高血糖诱导线粒体超氧化物过度产生可造成DNA双链断裂, 活化PARP,从而抑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这一系列反应可以导致葡萄糖和其他糖酵 解中间产物的堆积而无法进入三羧酸循环。这些中间产物可以活化大量高血糖损害中介物(如 山梨醇旁路,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蛋白激酶C-B的活化等)。除可直接造成DN

15、A损害外,PARP还可通过核因子K B (NF-k B)的活化来调节心血管炎 症过程,诱导内皮素T (ET-1)和ET受体过度表达。阻断PARP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糖尿病 靶器官损害。抗炎及抗氧化应激治疗在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相关心脏损害早期,可观察到氧化应激增 加和低度炎症。然而,对于糖尿病心肌病,目前临床无特异性和针对性良好的抗氧化应激及 抗炎治疗方法。一项研究显示,在试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a拮抗剂可减少心肌炎 症和纤维化,改善左室功能。白介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试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中也具有抗炎和心 脏保护作用。金属硫蛋白是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具有包

16、括抗氧化活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动物学和人群初步研究显示,金属硫蛋白可减少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在内的多种糖尿病并 发症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在动物试验中,超氧化物岐化酶的过度表达也可减少糖尿病心 肌病发生。虽然糖尿病心肌病很常见,但其发生机制和诊断尚存很多争议和未解之处,至今仍无特 异性治疗方法。对疾病分子发生机制的进一步揭示,将不断提高我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水 平。心血管临床用药的禁忌和慎用集锦 倍他乐克的禁忌症。1心原性休克有症状的低血压(阻滞B受体,收缩血管,降低血压)2 病窦 (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降低心室率)3有症状的11,111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上)4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阻滞B1受体,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排血量)5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阻滞b2受体,收缩平滑肌)6 重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