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1.3大气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219990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1.3大气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1.3大气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1.3大气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1.3大气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1.3大气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3大气的运动规律高效演练1.(2014湛江一中模拟)关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以东南风向中国输送水汽,是中国东部降水的重要水汽来源之一B.它是冷性高压,具有稳定、深厚的上升气流,易形成阴雨天气C.它是副热带高压带因海陆热力差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闭合中心D.盛夏时,其高压脊伸展到江淮地区,出现酷热无雨的伏旱天气【解析】选B。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受其影响,炎热干燥;7月份,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该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又名夏威夷高压,它是我国夏季风的主要动力;盛夏,江淮地区受其影响,形成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2.(201

2、3广东文综)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解析】选D。题干中的关键词有两个,时间为“春季”,空间是“背风坡”。春季本身就是气温升高的季节,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也能造成气温升高,因此导致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的原因是局地气流下沉增温。(2014中山一中模拟)下图为某大陆沿140经线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地年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受沿岸寒流影响D.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4.地降水主要集中在()A.35月B

3、.68月C.911月D.122月【解析】3选B,4选D。第3题,该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第4题,地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122月受信风带影响,降水较多。(2014广安三诊)下图为我国某地1月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列日期前后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1日B.8日C.16日D.26日6.该地有可能位于我国()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珠江三角洲D.塔里木盆地【解析】5选B,6选C。第5题,图中显示在该月的6日到11日,最高气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此阶段昼夜温差达到了最小,说明有冷锋活动,且出现明

4、显的阴雨天气。第6题,1月份为我国的冬季,图中显示该月的最低气温在0以上,说明该地位于我国的南方,且该月的最高气温在25左右,说明其纬度较低,因此可能位于我国的珠江三角洲。7.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甲乙(大于、小于),说明原因 。(2)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解析】第(1)题,据图看出,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处,等压线稀

5、疏;乙地所在处等压线密集。第(2)题,图中显示,乙地刚经历了冷锋过境,且位于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内,该气象灾害应是沙尘暴,因此乙地出现沙尘天气。第(3)题,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降水少,易出现春旱,且常遭受寒潮天气影响,低温影响播种,地膜覆盖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答案:(1)小于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2)大风、降温,沙尘漫天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3)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