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216692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知识点及18道简答题绪论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1 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2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3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4 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

2、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02,N2,C02,NH3,尿素,乙醍,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一一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

3、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4 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5 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

4、程6 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两者是衡量细胞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阈刺激和兴奋性成反比关系。重症肌无力的病因:自身免疫性抗体破坏了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通道肌无力综合症的病因:自身免疫抗体破坏了神经末梢的钙离子通道肉毒杆菌中毒导致的肌无力的病因:病毒抑制接头前膜Ach的释放1 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 血浆蛋白的功能:运输,缓冲,形成

5、血浆胶体渗透压,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3 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全血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4 血浆渗透压:A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B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03/H2C035 造血中心:造血干细胞一卵黄囊一肝一脾一骨髓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造血干细胞一定向祖细胞一前体细胞6 血红蛋白浓度:男:120?160g/l女:110150g/l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甚至溶血的特性,与抵抗力

6、成反比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产生原理: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红细胞之间相同膜电荷所产生的排斥力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高度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13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输02和C02,缓冲酸碱度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幼红细胞发育成熟中所需的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和叶酸白细胞的功能: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焦,释放;功能: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修复支持血管壁生理性止血的过程:血小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的形成与维持14 血液凝固:血液从

7、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清中缺乏因子I及一些参与凝血的物质,但增添了一些在凝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凝血阶段: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途径:A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因子XII被激活所启动的凝血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都在血浆中B外源生凝血途径:是指由凝血因子田所启动的凝血过程主要抗凝物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肝素蛋白C系统血型: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有ABO和Rh血型最重要的抗原系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22输血: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和

8、在同一血型系统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原则:首选同型输血,慎选异型间输血异型间输血是血型的选择原则是: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即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出现凝集反应血液循环1 心率:即心搏频率,指每分钟内的心搏次数心动周期:心房收缩0.Is,心房舒张0.7s,心室收缩0.3s,心室舒张0.5s考心慢射慢所谓心缩期和心舒期都是指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不虑心房的舒缩状态心舒张期:心房与心室同处于舒张的状态占半个心动周期2 心脏的泵血过程:射血和充盈机制:A泵血的动力-压力梯度-根本原因-肌的节律性舒缩活动B心瓣膜的启闭3 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血期心室舒张期:等

9、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充盈期,房缩期4 心音:是由于心瓣膜的启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或大动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第一心音: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音调低,时间长第二心音:标志着心脏舒张的开,音调高,持续时间短5 心脏泵血的评价:心脏的主要功能是输出血液,推动血流,供给全身组织器官所需的血量,以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6 搏出量:即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一次心搏中所射出的血液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7 心输出量:即每分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总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8 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12影响

10、心输出量的因素:A搏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后负荷B心率的影响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末梢浦肯野纤维网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窦性节律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和降支不对称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为什么会出现房室延搁:由于房室交界处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缝隙连接少,细胞膜电位低,0期去极化幅度小,速度慢16血管的分类与功能:A弹性贮器血管一一保持血管中血流的连续性B分配血管一一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C阻力血管一一维持动脉血压D交换血管-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

11、场所E容量血管一一贮存血液F短路血管调节体温血流阻力:血流阻力与血管长度和血液的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 次方成反比血压: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形成血压需具备血液充盈和心脏收缩射血两条件17 动脉血压:动脉管内流动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形成因素:A足够的血量充盈血管B心脏收缩射血C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必要条件D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能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18 中心静脉压的变动范围:412cmH20微循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通路及功能:A迂回通路-血

12、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营养通路B直捷通路一一促进静脉血回流,使一部分血液迅速经此通路流入静脉,以保证一定的静脉回心血量C动静脉通路-参与体温调节22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心脏的神经支配: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和输血管神经23 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心血管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调配各器官的血流量,使心血管活动能与机体各种功能状态相适应24 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贮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呼吸呼吸的

13、过程: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1 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引起的呼吸运动吸运动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4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A使肺和小气道保持扩张状态B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通气的阻力:A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位力和肺泡表面张力,占总阻力的70%B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占总阻力的30%6气量:TV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400?600ml补吸气量:IRV指平静吸气末,再用力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人约1500?2000ml深吸气量:IC指在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所

14、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补呼气量:ERV指平静呼气末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人约900八1200ml肺活量:VC是脂在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VC=TV+IRV+ERV残气量:RV是指补呼气末仍残留在肺内不能被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功能残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ERV与RV之和肺总量:指用力作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容纳的气体量TLC=TV+IRV+ERV+RV7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TV乘呼吸频率,平静呼吸时,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最大随意通气量:即最大通气量,指一分钟内以最快速

15、度和最大用力呼吸时所能达到的通气量,正常人约70120L肺泡通气量VA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肺内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无效腔通气:指有通气但不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无效腔效应:无效腔与潮气量的比值,反映了肺通气的效率802和C02在血液中存在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的C02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2血液中主要以Hb02的形式存在,C02血液中主要以HC03的形式存在9C0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是调节正常呼吸的最重要化学因素动脉血中H+浓度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H+浓度降低时,呼吸受到抑制10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反射,机械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反射11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调整中枢位于脑桥12正常人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为0.84消化与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A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B自动节律性C紧张性D伸展性大E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化学,牵张刺激敏感2慢波: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能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频率较慢,因慢波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又称为基本电节律3支配消化道的神经:A内在神经系统,由肌间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