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方案文本内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216113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方案文本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景观方案文本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景观方案文本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景观方案文本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景观方案文本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方案文本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方案文本内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观方案文本内容(从介绍到分析到设计)1、 封面2、 目录3、 设计说明 案例分析、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规范。例:1项目简介本项目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心区,地处三江交汇处,在世界双遗产乐山大佛对面。改造主体及周边地区整体占地十余亩。项目整体位于城市重要地带,其整体及长远影响十分深远。计划目标依据项目报告的发展方向评估,此项目主要定位取向是针对市区发展要求改造成为城市中心区的市政广场。根据其规模,旅游形态与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并充分考虑配合城市环境利用与保护。使其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市政形象广场,以增进地方繁荣,发展旅游业,同时提供市民生活休憩的场所。因此在设计规划时,拟定下列目标:1 充分利

2、用自然资源及地方人文特色,用设计规划手段来配合特殊地域环境。2 提供高品质的都市开放空间,并预留未来朝国际化发展的设计空间。3 配合物理条件,采用合理且可行性高的绿化栽植方式。4 全面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设计理念“山好、水耗、人更好”成为了本设计贯穿整体的中心思想,并通过材质与设计表达方式的变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进行了抽象化的暗喻。这一整体理念是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及文化特征而提出的。“山好”是指峨嵋山以及河对岸的绵绵山峦。(漫漫地和岸观景步道可饱览群山)“水好”是指地处三江交汇。(在中心区设计了一注水雕塑)“人更好”是指当地民风淳朴,更

3、是自古人才辈出,如:郭沫若等。(设计中有一个小型的纪念广场。此广场是一个开放性的市政广场,由于旁边即将建设乐山市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要求广场与其构成一个整体,并与步行街相融。故规划范围内,在提供基本设施及公共设备的同时,还兼顾考虑可以继续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建设。规划设计之初,以安全自然为主,提供堤岸景观的设计理念,除自然景观的设计手法外,结构安全更是主要考虑的因数。堤岸结构的材质以钢筋混凝土为结构基础。以提高安全与使用年限,并以自然石材等为装饰材料,融合于自然景观中。此广场规划设计共分为5大区:中心广场区;郭沫若纪念广场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观佛休闲广场区。2、秋思园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

4、概述及分析1、区域位置分析秋思园位于XX市的中间部分,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是唯一的一个公园。2、场地现状分析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门口专用停车场),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西至文化馆用地,整个用地比较完整。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和老年活动地区的蒙古包,还有小孩子的乐园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3、周边环境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园东北角的住

5、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市的高层建筑。详见“现状图”。4、现状分析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而且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我们将挖河成湖,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于此地中的农田,我们也将其

6、改掉,不保留,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湿地,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二、规划社计依据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四、规划原则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7、。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五、总体设计思想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1、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特别按原有线路修建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路,把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路面的主要铺装材料。路两侧按现状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布置了三个场景,展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在一些比较悠远的地方建了老年的活动区,用蒙古包的形式出现,同时该处也是公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绿地占据了

8、主要地区,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观光和娱乐,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2、功能性功能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人与人的交流)(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公园设围墙和大门,及次入口和专用入口,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处理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和游览人员的出入。(2)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对场地现状和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秋思园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划船、钓鱼、戏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综合性活动:提供观景展览、烧烤、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3、生态性尊重自然过程

9、,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部规划大面积水体、湿地、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2)利用地形将驳岸完全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4、经济性(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2)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3)通过经营性项目如:划船、卡丁车赛车等增加经济效益。六、总体布局1、功能结构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大的功能

10、区:(1)娱乐休闲区根据XX市规划局提供的秋思公园规划设计条件书的要求,在公园西北部,以双悦亭为核心,有占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在主入口的附近,人们可以在很累的情况下,在期间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由于双悦亭是古典的建筑,可以在那里思考许多烦心的事,想通了事情就可以继续的向前走了。可以说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用于住宅开发用地用掉了居民最方便使用的原公园用地的东北部,所以位于公园西北部设置少量体育设施,形成娱乐休闲区。里面有不少的体育设施,还有的是广场中心有个游泳池,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如果游泳池不够的话,在另一个娱乐区有更广泛的水上游乐场,可以让人们游的更欢。(2)儿童游乐区位于

11、公园入口相对的部位,由广场群、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人流最为集中,儿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中间有小孩子玩的卡丁车赛车场,蹦蹦床,儿童练胆活动园,等等的娱乐项目。在该功能区南部,设计了一系列与公园南北轴线相呼应的城市观景林带。公园整体结构受到破坏的影响;强化儿童游乐区的突出地位;同时,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其间还有进行密林设计,可以让带孩子来的家长或是爷爷奶奶们进行休息、看孩子。可以双方面间顾,和乐不为。(3)水上活动区位于公园南部,以曲折有致的水面(起蓄洪作用)为核心。周围以堤、岛、港、河湾、码头、栈桥等围绕,形成各种形态的水景和植物景观,满足划船、钓鱼、

12、探险、野餐、烧烤和湿地景观观赏等多种需求。详见“功能结构分析图”。(4)老年活动区老年活动区是位于东面的次入口附近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不会很吵闹,很适合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其建筑主要为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老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了,但由于儿女都没有空去陪伴他们,所以用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可以让所有的老年朋友一起聊天,下棋欢乐无穷。(5)最后说的是最南部的休息区。游至全园,有点累了,刚好这里可以是休息的最好地方,在休憩之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烧烤,垂钓,等等的娱乐,观赏着风景。这里也是全园绿荫最好的地方。2、景观和空间格局本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

13、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3、景观视觉分析(1)对外(城市)视线的开与合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有一次入口对新开河视觉完全开放;老年活动区和一体育娱乐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3)借景和框景远处城市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建设局的高楼群,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4、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系统

14、弧线形景观路:也即是公园环路,规划路宽为5米。为公园主路,沿公园边界内布置,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功能)节点,该路在住宅开发用地中作为主路使用。是一条供市民散步和慢跑的道路。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局部道路加宽可以通行机动车。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砖铺地面,铁路及步行路结合等)。次要线路:宽为2.5米,个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个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广场式林荫道:将道路宽至10米,以广场式铺装和大树种植形成林荫路与林荫广场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在住宅区内做成绿色通道,以保持公园与外部的良好联系。小径(直线形和自由

15、式):路宽1.5米,连接各景点。栈桥:宽2.5米。一高架栈桥斜穿水面,轻盈活泼,局部柳枝夹道,与高架铁路的恢弘稳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方便易达,是水中的观景走廊。而斜伸入水的小栈桥则是钓鱼、观景的好去处。(2)广场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结合。宗教广场则做成圆的坏绕形状,形成广场系列。(3)停车场在公园主要入口公两侧设置战地约0.8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为了便于开放式公园的管理,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规划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交通上),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进入公园。6、种植规划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针阔叶混交林以樟子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2)城市观景林带以新疆杨为主体树,强调其挺拔的姿态。(3)行道树以黄檗、臭椿为主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4)广场庭荫树以黄檗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