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21352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专题练习等压线图之一一、单项选择题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3题。1图中P、K处分别是 (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2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确的是 ( c)3此时因锋面活动造成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是 ( )A伏旱 B寒潮 C沙尘暴 D暴雨下图为2006年3月16日某时美国天气图,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单位:百帕),H、L分别表示高、低气压。读图回答45题。4关于此时图示地区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央大平原受低压槽控制,易形成阴雨天气 东部地区受锋面气旋影响,可能形成阴雨天气 西北部沿海受锋面活动影响,可能出现降雨 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受飓风

2、影响,可能出现暴雨天气A B C D 5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C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D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读等值线(单位:百帕)全球分布图,图中MN为晨昏线,据此回答68题。6.此时,北京时间为A6时 B8时C12时 D18时7.此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福建沿海台风活动频繁B好望角盛行西风C南极中山站科考繁忙D墨累-达令盆地的牧民正在剪羊毛8图中甲地为我国重要的稻、麦产区,与该地正相对(以地心为对称)的地球另一端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商品谷物农业右图为“某地高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

3、答910题。9该地可能处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赤道上空D.无法判断10下列说法符合上图的是( )A.东北气流为下沉气流 B.西北气流周围处有上升气流,为阴雨天气C.高空没有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该地此时受低压控制图2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据图回答1113题。11该海域位于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中纬度12若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是PA、PB、Pc、PD ,则 APAPBPcPD BPDPcPBPA CPcPDPBPA DPBPAPDPc13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并达到强盛时,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平均距离大于1.5亿千米 B该海域对流层厚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C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D济南市的昼长夜短,盛行东南季风14分析下图所示的天气系统, 下列气压场中,易出现左图中所示天气系统的是D 读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回答1517题: 15此时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东非高原上动物正向北迁徙 B亚马孙河进入汛期 C巴西高原草木繁茂 D中国北极黄河站进入极昼期16如图所示地的天气状况是 A炎热干燥 B阴雨连绵 C天气晴朗 D狂风暴雨17此时C地的盛行风向不可能的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南风18“非典型肺炎”首先在我国广东发现,2003年2月开始向全国传播。专家研

5、究认为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播是近距离飞沫传播,通风的环境最不利于它的传播。下列四种气压的分布状况(单位:百帕)中最不利于“非典型性肺炎”病菌传播的是(B)读图回答1920题:19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 B C D20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60N附近海域 B15N 附近海域C15S附近海域 D60S附近海域二、双项选择题21右图是某海域等压线分布图,P的气压值可能是 A大于1006 B小于1004 C小于1006D大于1004 读某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 2223题。22图示地区是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七月份 D一月份23此时,是我国东部地区 A台风多发季节

6、B寒潮多发季节 C多雨季节 D北方沙尘多发季节读“温压场配置垂直剖面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温压场配置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25上题中正确的气压场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图7为某日地面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26下列四个城市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A扬州 B长沙 C哈尔滨 D石家庄27图示天气状况出现时,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地中,风力最强的是丙地B甲、乙、丙三地都是晴朗天气C甲地刮西北风,乙地刮偏北风,丙地刮偏东风D甲、乙、丙三地温度最高的是丙地读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图(其中数值为气压值,P1P2P3),

7、回答第2829题。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为暖气团控制,处为冷气团控制B处盛行偏北风,处盛行偏南风C锋面甲为暖锋,乙为冷锋D锋面乙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29该天气系统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南半球中纬度C中部区域盛行上升气流D外围区域盛行上升气流三、综合题30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M地以南山脉的名称是 ,该山脉起伏和缓,试简述其成因。 (2)试比较图中河流R东、西两岸支流的水文特征。(提示:从水量、含沙量、水位季节变化和落差等方面比较)(3)图中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4)图中的洋流是。冬季更为明显,试根据提供的信息。该洋流对图中大陆东岸气候的影响,夏季较

8、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阿巴拉契亚山脉 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内部,长期经受外力(流水、冰川)侵蚀作用,所以,山脉起伏和缓。(2)支流水量含沙量水位季节变化落差东岸大小小小西岸小大大大 (3)乳畜业 气候冷湿,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 (4)墨西哥湾暖流 夏季,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大陆东岸盛行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东南风经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后到达大陆东岸,所以,夏季墨西哥湾暖流对大陆东岸的气候影响大;冬季,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大陆东岸盛行偏北风(西北风),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所以,冬季墨西哥湾暖流对大陆东岸的气候影响小。31读某区域等压线图,

9、回答下列问题:1007.51005.01002.510011020ABC(1)AC之间的气压梯度约为多少?-图示季节,加尔各答市的常见气象灾害是什么?-此时,我国的一艘商船由广州去法国,经过北印度洋时的航行情况如何?(2)该区域内的河流水文上有何共同特征?各条河流的上游河段均受何种外力作用?(3)B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的是哪一风景区?如何观赏该景观才能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4)C省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加快经济发展?(5)该区域正在拟建一条“泛亚大铁路”。该铁路建设时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难题有哪些?试分析修建该铁路对我国的意义参考答案:(1)1.8帕/千米 暴雨洪涝、飓风

10、逆风逆水(2)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都没有结冰期 流水侵蚀(3)桂林山水 乘船沿水路观赏(4)发挥气候暖湿的优势,大力发展花卉及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强磷矿、有色金属、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和水能等开发;积极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5)自然难题: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需跨多条大江大河。意义:形成新的出海通道,加强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加快湄公河流域丰富资源的开发;促进西南对外开放,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西南的经济发展。32、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问题。(1)若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 A

11、低矮的山地 B凹陷的洼地 C低缓的平原 D宽敞的高原(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3)图中B、C两处锋面中,实际存在的是 锋面,说明判断的理由。 参考答案(1)A (2)从风向上看,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从风速上看,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速慢,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风速快;从性质上看,甲地风温暖湿润,乙地风寒冷干燥 (3)B B锋面位于低压槽,在低压槽附近,气压低,气流向中心辐合,南北两侧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而C锋面位于高压脊上,高压脊附近,气压高于两侧,气流向外围辐散,没有气流相遇,不能形成锋面。33下图是某地区气压及相关天气系统

12、分布情况,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天气系统多出现于 (1月,7月)前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 风。(2)甲、乙、丙、丁四处,当前可能出现逆温现象的是 和 。(提示: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递增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3)如果图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下降到1015hp,由此判断,这段时间北京市风向和风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若此时北京正遭沙尘暴的影响,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1,西北(偏北) (2)甲,乙 (3)风向自西北转东北,风力加大 (4)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西北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干燥;西北风把西北干早地区的沙尘输送到北京等地34下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已知XY,回答问题。(1)图示季节,我国黄河科考站的昼夜状况如何?此时黄河的水文特点怎样?(2)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