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21052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 的纲领。八钢辨证,是指医生将诊法所获得的各种临床资 料,根据病位的深浅、正邪盛衰、疾病性质和病症类别八 个纲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八种类型症候的辨证 方法。 八钢基本证候,即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 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证候。 今天为大家介绍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 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表里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广义的表里是相对的,从病位来说,躯壳与脏腑相对 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 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 络中三阳经

2、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 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属表,筋骨属里等。从病 势深浅来看,病邪入里一层为深为里,病邪出表一层为浅 为表。狭义的表里,认为身体的皮毛、肌腠相对为外为 表;脏腑、骨髓、气血相对为内为里。所以从广义的表里 来说,病位的内外和病势深浅,都不可作绝对地理解;但 狭义的表里则有所特指。从表里两纲的具体内容而论,更 侧重狭义的表里概念。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 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 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病进;病势由里出 表,是病势减轻,为病退。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 的表里。内伤杂病的证候一般属于里证范畴,因

3、此对于内 伤杂病的证候应以分辨具体脏腑等病位为主。而对于外感 病来说,分辨表里其意义则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外感病往 往具有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由浅而深的传变发展过程。 所以,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 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 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六 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都可理解为是表里、浅深、轻重 层次划分的辨证分类方法。表证表证是外感邪气经皮毛、 口鼻而入,侵入机体的皮毛、肌腠,正气(卫气)抗邪所 表现的轻浅证候。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 薄白,脉浮。或兼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

4、痛、微 咳等症。证候分析 外感邪气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 热。卫气受遏,失其“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肌表得不到 正常的温煦,则出现恶风寒的症状。外邪郁滞经络,气血 流行不畅,以致头身疼痛。邪未入里,舌象尚无明显变 化,故见舌淡红,苔薄白。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 气鼓动于外,故脉浮。肺外合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 毛、口鼻而入,内应于肺,肺失宣降,则出现鼻塞流涕、 喷嚏、咽喉不适或痒痛、咳嗽等症状。辨证要点 以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为辨证 要点。表证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 邪的病史等特点。表证又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之分。表证主要

5、见于外 感疾病初期阶段。由于表证病位浅,正气未伤,病情轻, 一般1-2 周就可能痊愈。但若外邪太重或治疗不当等,外 邪则可进一步内传,形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里证里证是 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临床表现里证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繁多。 很难说哪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表症状,在排除表证及半 表半里证特有症状后,余下的症状基本可归为里证的症 状,如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厚苔、脉沉等。里证的具体 证候辨别,必须结合脏腑辨证、病性辨证等,才能进一步 明确。里证按八纲辨证分类有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 里虚证。证候分析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外感邪气客于皮

6、毛、 肌腠,先形成表证,但因所感的外邪太盛或误治、失治等 因素,使在表的邪气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气血 等,邪正交争于里形成里证;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 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三是因情志内伤、饮食劳 倦、痰饮、瘀血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气机失调 或致气血津精等受病而出现的各种证候。因形成里证的途径不同,涉及的病种、证候繁多,所以各 里证之间的发病情况、轻重情况、预后情况等差异很大, 在排除表证及半表半里证后,均可归为里证的症状。辨证 要点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里证 其起病可急可缓,与表证相比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排除表证及半表半里证后,基本可诊断

7、为里证。附:半表 半里证半表半里证是指病位既不在表也不再里的证候,多 因外感邪气由表内传而未达里,或在里的邪气向外透发而 未达表,邪气相搏于半表半里之间而形成的证候。临床常 见于伤寒病的少阳病症。少阳病症是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 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出于表里进退 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 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等为特征性表现。表里证鉴别要 点表证和里证的鉴别,主要从症状和病史特点进行。症状 鉴别重点是审查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具体鉴别内容 如下:1、表证多发热恶寒同时并见;但发热不恶寒或但寒 不热的属里证;寒热往来的属半表半里证。2、表证以头身 疼痛、鼻塞或喷嚏等体表官窍症状为常见症状;里证以脏 腑相关症状如心悸、咳喘、胸腹痛、呕、泻等表现为主 症;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3、表证及半表 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 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4、病史特点上,表证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等;里证虽起病可缓、可急,但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续待完未 关注泓仁医馆 就是 关注自己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