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20948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规划建设管理是城区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遗憾。为了不断提高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改善城区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区政协城环委对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状况进行了精心调研。 一、*城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一)*城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1、规划管理体制。 ()规划编制。*年时,两路镇、龙溪镇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编制。*年起,这两个镇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市规划局与*县人民政府共同编制。从*年两路城南开发开始,各开发园区、新城管委会分别编制其辖区内的开发建设规划。 (2)规划管理。*城区规划管理经历了三个

2、时期。 县管时期。*至*年,*城镇规划工作由*县计划建设委员会管理。*年成立*县城建局后,由其所属的城建股具体管理。*年城乡建委成立时设规划科,按照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地块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建设活动实施规划管理,城区规划管理工作逐渐加强。 市县共管时期。*年,*县建委与*市规划局联合成立龙溪镇规划办公室,共同实施在龙溪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两路城区建设规划仍由县管理。2*年成立*市*区规划分局,城区建设部份规划职能从区建委转移出来,由区规划分局负责龙溪地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管时期。从20*年起,市规划局不再委托*区管理规划工作,由*区规划分局对城乡规划进行一体化管理。 (3)规划审批

3、。城区建设规划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从20年起,两路镇、龙溪镇城市建设规划、*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须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后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0*年,为了把好全区规划建设审查关,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规划建设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任规委会主任,在区人大和区政府决策之前进行审查把关。各开发建设主体的局部规划由区规划部门、区规划委员会、区人大、区政府逐级审议或批准后才能实施。 2、建设管理体制。*年前,建设管理工作归县计建委。*年成立*县城建局管理建设工作,归计建委领导。年成立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管理职能大幅增加。*年成立*县城乡建设委员会。2*年将区城乡建设委员会更名为*

4、区建设委员会。目前,区建委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建筑管理、开发企业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建设工程招投标、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小城镇建设、施工许可审批、初设审批、勘察市场监管、建设市场秩序规范、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城建档案管理等工作。20年分别成立了区属国有投资公司港投公司和建龙公司,分别负责两路地区和龙溪地区的基础设施的融资和项目建设,区建委不再直接从事城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只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园区、公司等实施主体的建设工作。 (二)*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职能运行状况 1、行政审批管理现状。上世纪60年代,规划建设行政审批尚未诞生。从70年代开始,

5、规划建设管理逐步实施行政审批。在开发建设早中期的行政审批中,有建设工程,选址意见通知书等2项建设行政审批项目。在整个行政报建流程中,共需提供各种资料100余项,其中多数为重复提供,企业负担重,行政审批效率低下。*年后,区建委不断调整和改革行政审批和制度,使用“市*区建委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软件,将诸多审批项目进行整合,减少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等8项。 国家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前,无论是划拨用地还是出让用地都必须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规划行政许可手续。国家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以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要向规划部门申请选址意见,经核准备案后申请办

6、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出让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则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行政执法管理。规划行政执法只对行政区划范围内的行政审批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对违章建筑物进行认定。自0年开展规划行政执法活动以来,基本没有违规项目开工建设。建设执法主要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无证施工、无资质或超资质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签订阴阳合同、不履行监理职责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区建委在*年成立建筑执法队以来,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规划建设服务。2年,区规划分局开始启用新的电子政务平台,所有新报建项目均在新的电子政务平台中办理

7、,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年,成立*区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规范招投标工作,完善了有形建筑市场。从20年开始,所有国有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廉政监督管理。0年,在*全市率先统一全区招标投标市场,将水利、交通、移民等8个部门的建设项目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依法招标。区建委着力服务建筑行业,引导企业抓内部管理,壮大企业规模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目前,现有国家一级建筑企业有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35家,其中一级企业1家,全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形成了以龙湖地产等为龙头的一批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城区发展定位演变 1、龙溪城区发展的定位。龙溪地区现在建成区

8、面积为1.19平方公里。龙溪城区与*城市中心区紧密相连,主要承担市级商贸、行政、居住功能,也是未来市级行政中心。将龙溪城区的发展定位为主城区的汽车销售城、美食娱乐城、商贸流通城、高档住宅城。 2、两路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及规划。*年的两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界定为“*的航空门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商贸、会议、旅游为一体的卫生城、花园城、旅游城、会议城。2*年,两路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双龙湖街道、双凤桥街道、回兴街道、悦来街道、木耳镇、原王家、石坪镇。规划两路城区的主要功能是: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最佳生态环境宜居区、都市风貌展示区。 (四)*城区规划建设现状 、

9、*城区板块规划编制及建设状况。*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了城市形象设计工作,编制了空港新城城市设计和*龙溪地区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目前正在开展两路“空港广场”,及老龙溪镇区域旧城改造策划。两路及周边地区交通建设规划方案已通过评审。对城区教育设施、环卫设施、市政排水系统、加油加气站、消防站等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做了合理规划。 *年*城区建成区(不含北部新区)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两路城区面积由*年0.5平方公里扩张为现在的31.6平方公里,龙溪在一片农田上崛起一座6 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客观地看,*城区整体规划建设水平处于较低档次。 2、城市功能规划与建设现状。*城区现有城

10、市道路20余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已投入使用。城区配套有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医院、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档次较高的公益设施。基本配建水、电、气、道路、公厕、路灯、垃圾场、桥等基础设施。区共规划建成小游园1个。截止0*年底,建成区绿地率达38.2,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00%,达标率0%,干道绿地率大于25%。0*年底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区。 二、城区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建设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1、规划管理网络不健全。各镇街无相应人员编制,由市规划局

11、、区规划分局、乡镇规划办构建的三级规划管理网络还难以真正向镇街延伸。规划管理缺位,导致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建设现象大量存在。 2、规划编制审批监管缺位。市政府及市规划局、区人大、区政府、区规划委会和区规划分局等规划编制审批机关,对各类规划几乎是一审了之或一批了之,没有相应监管规范和查处机制,从而助长了以权破规,以情乱规歪风。 3、未建立起有效的民主监管机制。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由于缺乏法律依椐和监督权威而显得苍白无力。 (二)规划建设的法律规划体系不够健全 1、与新的城乡规划法配套的*市地方性城乡规划法规还不完善。 2、现有规划管理法规对违法违规建设的处罚偏软。开发商可以

12、从违法违规建设中攫取巨额利润,现行法规难以起到有效遏制开发商违法建设行为的作用。 3、区细化规划法规不够。现有规划法规体系对道路标准、居住建筑间距等的规定较为简单。对山地条件下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指标的规定,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出台具有操作性的细化政策。 (三)规划实施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 1、城区建设规划不够科学。从总体来看,*城区发展战略定位缺乏前瞻性;规划方案缺乏大气势;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和风格;对产业规划、房地产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公共事业设施规划,政权建设设施规划等缺乏统筹,普遍存在重大漏项。 2、城区规划没有权威性。一届班子一套规划,换一个人就改一次规划,一年可以

13、调整几次规划,甚至领导一个电话也可以撼动一个规划。此外,规划执行单位也往往从某种利益出发,常常自乱规划。有的开发商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地冲破规划。 (四)城区规划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1、整体规划经费严重不足。对规划是第二财政缺少认识,政府舍不得花钱搞规划。每年区财政只是按照规划部门的申请从财政中安排经费用于规划,并没有规定安排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全区的规划费用。以20*年为例,规划经费只有209万元,在区级财政收入中可以是忽略不计。 、*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区财政每年只有8%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之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资金缺口大,学

14、校、医院、文化体育场所项目缺钱上马,导致城市功能不完善。 (五)城市建设品味不高 城市形态塑造不精,环境品质有待提升。*是*国际空港所在地。在规划设计手法上应与其它地区城镇明显不同。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高品质的城市设计来控制和引导,城区建筑物格调单一低俗,公园游园文化底蕴不足,雕塑小品没有精品,城区风貌特色严重丧失。城市的整体感觉就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森林,城市开敞空间严重不足,竖向景观给人以压抑的感觉,街头户外广告设置混乱,整体形象不佳,离空港国际新城的城市品质差距较大。 三、加强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规范规划管理,严格规划监督 1、完善规划管理机制,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一是要

15、确定城区规划编制的标准。一般地讲,城区建设总规、区域板块规划、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筑重大专项规划应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标准,50年或更长时期不会实施旧城改造。二是提高规划编制审批水平。区内规划编制人员和审批人员,必须具备与规划编制的国内外专家在相同平台对话的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区内规划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改革区规划委员会。应把规划委员会定位为“为政府决策服务的高层次专家议事咨询机构”,并按此定位优化规委会人员组成结构。三是规划编制审批应该经常化。规划编制应成熟一个审批一个,不能让规划审批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制障碍。 、健全规划监管机制,严防实施乱作为。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完善和强化区政府对规划分局的年度城区规划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完善城区规划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落实区政府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告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有关规定。完善城乡规划巡察员制度。强化市区人大、政府、政协对城区规划实施的监督,定期开展城乡规划工作调研、检查。对关系城市发展的重大专项规划,如行政中心的选址、组团隔离绿带规划等,应尽快报请区人大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并保障实施。要注重强化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依法保障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