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208644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经济学解释节省 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 摘要 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从马克思地租理论、土地稀缺理论、土地边际酬劳递减理论、帕累托最优效用理论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土地节省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对应地总结了这些理论的启示:珍爱并利用开发好每一寸土,合理确定土地集约度、度量用地规模、规范产业布局。以期对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省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关键词 土地 集约节省利用 机理怎样提升存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改变现在粗放型资源利用方法,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是摆在理论界和实际土地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课题。而现在有关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现实状况评价和潜力分析,而

2、系统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分析的研究尚不多。所以,本文专门从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进行论述,从而为推行土地的节省集约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一、土地节省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1、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理论于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在对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吸收和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地租理论。她揭示了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级差地租是集约化经营的结果。所谓级差地租是指对同一土地作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马克思曾这么界定:“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节省化,无非是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邻的土地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因为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全部者

3、的超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下价值。她还指出,这部分超额利润是在租约期内由租地的使用者追加投资带来的,应归使用者全部;但租约期满以后,就会被土地全部者部分或全部占有。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城市范围内,集约化的方法一样可使土地发明更多的利润,只要土地使用权的期限未到,土地增值的部分依然归使用者全部。2、土地集约节省利用的现实基础是土地资源的稀缺。对于土地稀缺性而言,经济学上有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之说。马尔萨斯的土地绝对稀缺理论指出,人口的增加在速度上是呈指数型,人口增加地数量上是呈加速型的,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有限的,从长远的看,人口数量将超出自然资源的承受力。马尔萨斯的看法即代表

4、了土地绝对稀缺的思想。土地这种自然禀赋的不可发明,不论科技怎样优秀,科技怎样发达,也不论人口怎样增加,对土地的需求怎样改变,价格怎样改变,土地供给面积数量既定的自然属性。李嘉图的土地相对稀缺的理论指出,土壤的肥力是有差异的,正是因为土壤肥力级差的存在,大家总是首先利用肥力高的土地,接着再利用肥力差的土地,伴随城镇化水平的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加,大家对土地需求的增加,较低肥力的土地不停地得到开发利用,李嘉图还强调,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改良土壤来提升土地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将会更完善更丰富,总会不停地有较低肥力的土地被开发而进入较高肥力系列。所以李嘉图认为相对稀缺并不组成对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制约,

5、较低肥力的土地资源不存在绝正确稀缺。3、集约节省利用的理论前提是土地边际酬劳的递减规律。土地边际酬劳递减的内涵其机理可见图2。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对一定量的土地连续追加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时,在追加的开始阶段,因为土地的生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足的挖掘,所以伴随追加的投入越多,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能逐步得以提升,这么一定量的土地取得的酬劳就会伴随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追加而增加,可是当追加的投入量超出一定的界限时,追加投入部分所取得的增加的酬劳就会呈降低的趋势,这时从土地取得总酬劳是仍然是增加的。当土地的酬劳达成一定程度后,连续追加的劳动、技术、资本等这些要素,就一定量的土地

6、而言相对过多,追加的这些要素让土地难以承受,开始起消极作用,最终就造成总产量增量绝对降低。这么我们发觉第一阶段的土地这一固定要素相对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投入来说显得相对过多,因此增加劳动、技术等这些要素的投入能够使土地的潜力得以充足的发挥。从而引发总酬劳和平均酬劳的递增,所以对于理性的选择而言我们会增加投入量,将投入量扩大至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土地这一固定要素相对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投入来说显得相对过少,劳动、资本等这些要素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土地的总酬劳开始下降,因些增加的投入不仅没有带来总酬劳的增加,反而引发总酬劳的降低,因此理性的选择是降低投入量,产投入缩减至第二阶段。由此可见,第二个阶

7、段是投入的合理阶段,也是土地潜能得以充足发挥,节省集度达成最好状态的阶段。4、土地集约利用的推进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境界”或“帕累托最优”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一个经济状态,该状态指出: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全部不可能使最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它任何人受到损害。现在“帕累托最优”是西方经济学所重视的用效用最大化际准来判定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帕累托最优应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进行交换时边际替换率全部相同。第二,任何两个厂商使用一个生产要素生产同一个产品的边际产量全部相等;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同一个商品的边际技术替换率全部相等;任意两个厂商使用既定生产要素生产

8、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等。第三,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换率全部等于生产者对这两种产品的转换率。土地市场资源配置能否遵照“帕累托最优”,关键还是看经过土地市场是否实现了土地效用最大化。在一定的时期内,土地需求效用关键还是来自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空间功效的主观评价或感受。大家在土地上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土地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土地使用价值或土地功效的实现是大家对土地需求的过程中取得的满足感,即土地经大家带来的效用。二、土地节省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启示1、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土地利用的主要启示。第一,地租于对土地全部权的持有及对土地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土地全部权确实认极为主

9、要。该启示引出的政策含义是谁有土地全部权,谁就拥有土地的原始收益。假如土地全部的使用权没有分离,则拥有土地的完全收益权,假如分离,则只能拥有土地的有限收益权。其次不是土地的价值决定了土地的使用方法,而是土地的使用方法决定了土地的价值。因此对某一土地的价值进行评定和预计时,必需明确土地的用途。第二,级差地租的存在表明的土地空间的区位差异,土地位置差异和经济、人口、科技、投入密不可分。经济发达、人口聚集、科技投入大的地域级差地租的作用就显著,因为投入土地资金而引发的土地相对区位和经济丰度的改变,形成了土地经济收益的不一样,而且这种改变这是不停改变的。在城市不一样位置的土地资源,单位面积时间内其经济收益通常是从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因此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通常要从城市中心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