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20836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测试 沪教版知识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下列是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B蜡烛燃烧时有少量白烟在火焰上方C吹灭蜡烛后,有白烟,白烟能被点着,蜡烛会复燃 D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且温度升高2、_称为物理变化,如_;_称为化学变化,如_;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_。3、(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_、_、_、_、_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在化学变化中也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石蜡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_、_等形式的能;干电池放电、燃料电池燃烧是_能转化为电能

2、;光合作用是_能转化为_能,贮存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中。4、(多选)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的挥发 B钢铁生锈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西瓜榨汁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气体逸出 B有无放热、发光现象C状态、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D有无新物质生成6、各种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各自所具有的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和_等,这类性质叫作_。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_。7、“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曾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经典广告词,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什么性质()A硬度大 B不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高

3、8、xx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9、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0、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B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氯化铵固体C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D从燃着的蜡烛烛芯处可以引出“白烟”11、xx广安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用于

4、铸成铁锅化学性质B有机玻璃遇火能燃烧物理性质C冰川融化物理变化D用石英生产玻璃纤维物理变化12、xx威海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13、xx娄底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1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

5、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5、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燃烧放热 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 D苹果腐烂发热知识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空气是含有_、_、_和_等多种成分的气体。如图所示,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_,消耗的气体是_,该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作出此判

6、断的依据是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时进入集气瓶的_约占原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2)实验中红磷的量一定要_,燃烧结束后_(填“能”或“不能”)直接打开止水夹,否则测出的氧气含量会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论值。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 D水蒸气3、纯净物是由_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_物质混合而成的。在实际应用中,绝对纯净的物质并不存在,当其中杂质含量极少时,即可认为是_(填物质类别)。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酒精 B冰水 C氧气 D空气5、木柴、石蜡、砂糖和面粉等物质烧焦或烤焦后得到的黑色物质的主要

7、成分都是_,说明这些物质都含有_元素,这是因为在化学变化前后_种类不变。6、氧气由_组成,氮气由_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均由_组成,二氧化碳由_组成,水由_组成,碳酸氢铵由_组成。7、物质都是由_构成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物质的_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性质差异较大。其中,_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质,而_是较软的矿物质,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8、如图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蜡烛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

8、的上升9、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残渣,其主要成分都是碳,由此说明()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两者的用途相同1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氮气、冰水混合物 B矿泉水、海水C氢气、食醋 D糖水、二氧化碳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提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

9、为24 mL;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12、xx常州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30 mL空气(活塞拉至30 mL刻度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50 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14 mL。 (1)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2)实验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_。(3)实验测得空气

10、中氧气的含量为_。13、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水蒸气1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新鲜空气 B矿泉水 C液氧 D澄清的石灰水15、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份的名称: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16、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集气瓶中的红磷。(1)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使红磷

11、的温度,红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燃烧匙里仍有红磷,燃烧停止的原因是_。(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说明。(3)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_。17、为了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验室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应选用的是() A红磷 B木炭 C蜡烛 D石灰石知识点:物质的用途与制法1、xx广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B汽油作燃料C用铜制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2、以下是金刚石和石墨的一些用途。上图中哪些是金刚石的用途?哪些是石墨的用途?它们分别反映了各自的哪些性质?3、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用氮气作食品的保护气B用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C城市中用天然气作为居民厨房的主要燃料D白磷在军事工业上用于制造烟幕弹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氮气保存食品B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C用酒精给发热病人擦身体降温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