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1867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1.总体概述1.1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拟建*项目位于*,其东侧为西湖春天小区,北侧为国庆路,西侧为人民路,四周为城市主要干道,环境条件十分复杂,环境保护要求很高。考虑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考虑工程造价、工期、施工操作可行性和方便性的同时,须特别严格控制基坑与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把对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1.2工程概况1.2.1一般概况1、建设单位: 2、工程名称: 3、工程地点: 4、勘察单位: 5、主体设计单位: 6、围护设计单位: 1.2.2基坑围护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围护结构采用90

2、0人工挖孔桩+预应力锚杆+土钉墙+悬臂桩+挂网喷砼方式。根据场地地质及施工条件,确定支护方式。本工程0.00相对于现场假设高程点21.6m,基坑平面呈长方型,基坑的计算深度根据垫层底标高确定,基坑开挖深度为9m-12.8m.基坑围护工程主要工程量表序号项目单位工程量1900人工挖孔灌注桩,L=13m根379根2预应力锚杆m125883普通锚杆m57844挂网喷砼m35600管井口15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概况基坑开挖范围涉及土层主要为以下土层:层填土:主要为人工填土,以碎石、砖块及炉渣回填,其下部为粘性土回填,厚0.41.8m。层粉质粘土:主要为黄褐色,可塑状,局部夹软塑状粉质粘

3、土,层厚0.63.3m;层粘土:主要为褐黄黄褐色,硬塑状,含少量铁锰结核,层厚1.47.4m。层粉质粘土:主要为浅棕黄色,稍湿,可硬塑状,内含少量铁锰结核及其氧化物,有黄色粉土颗粒分布,夹有钙质结核,局部缺失,层厚03.7m。层粉土:主要为淡黄色,稍湿,密,内含少量铁锰结核,以粉土为主,次为粉砂,夹有粉砂团块和粉质粘土薄层,地块南部缺失,层厚02.2m。层粉质粘土主要为黄浅褐色,稍湿,可硬塑状,内含少量铁锰结核及其氧化物,有黄色粉土颗粒分布。土层压缩模量Es2.37MPa,比贯力阻力Ps=0.45MPa,工程性能极差。层粉砂:主要为淡黄色,稍湿,密,内含少量铁锰结核,以粉砂为主,夹有粉土薄层,

4、层厚01.1m。层粉质粘土:主要为淡黄黄褐色,稍湿,硬塑坚硬状,内含少量铁锰结核及其氧化物,有黄色粉土颗粒分布,夹有钙质结核,层厚1.06.6m。层残积粘土:主要为灰黄杂色,稍湿,硬塑坚硬状,内含少量铁锰结核及其氧化物,有黄色粉土颗粒分布,夹有钙质结核,层厚0.54.2m,坑底绝大部分在此土层上。层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层:紫红色,泥砂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芯主要呈桩状,较密实,层厚0.73.1m。层泥质粉砂岩中风化层:埋深11.117.4m,厚度大于10m。(2)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赋存三种类型地下水,即第四系松散层中的上层滞水和粉土、粉砂层内承压水以及基岩强风化层中的孔隙性水,上层滞水主要为地表水直

5、接补给,赋存于第层填土和层粉质粘土中,受地表生活用水排水及大气降水影响较大,承压水主要赋于、层粉土粉砂中,静止水位约为自然地面下1.5米左右。承压水主要分布在、层粉土中,位于场区北侧。1.4应严格遵循的有关规范、规程、规定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GB50010-2002);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7、建筑用砂(GB/T14684-2001);8、建筑

6、用碎石、卵石(B/T14685-2001);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9);10、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11、钢筋混凝土用钢筋(GB1499-91);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程(GB50194-93);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

7、道路布置 2.1施工平面布置总则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的快慢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具体的施工平面布置原则为:1、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2、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建设投资。3、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2.2施工平面布置本工程施工场地内用地十分狭窄,施工工艺多,在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上,力求科学合理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以满足各阶段的施工要求,并使场容按我单位“标准化工地”标准实施,为此施工总平面布置将从基础设施、机械布置、现场用电、

8、用水、道路、材料堆放及施工平面管理几个方面来规划。2.2.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有办公区、宿舍区、材料堆场、加工设施等,由于现场没有足够场地设置,基础设施全部设置在施工现场外面。 2.2.2施工道路施工时出入口设置在人民路、国庆路路口,出入口处设置冲洗池,配备清洗机。工地内设置一条4m宽,50cm厚的道渣临时环形道路,便于材料车辆的进出。专心-专注-专业2.2.3施工用水1、施工用水:现场布置矩形供水管网,配水点分别由环线引出,管径DN32,在四个角落分别设置。2、施工现场排水1)基坑开挖时来水主要为地表水和雨水,为减少水对土体的不利影响,须做好有效的坑内外排水工作。坑外地表设100mm厚C2

9、0细石混凝土面层,以阻止坑外来水渗入坑边或坑内。2)在基坑外四周设置300300的排水沟,排水沟捣100厚300mm宽C10砼作基础,沟深300mm,沟侧边用M5水泥砂浆砌灰砂砖240mm厚,内侧与顶面批1:2.5水泥砂浆25厚,纵向坡度0.15%,排向集水井。基坑顶沿排水沟每25m设置一个集水井,基坑底面分别沿横、纵向每隔50m设一个集水井,从地下室底板向下设置,集水井尺寸为300mm(宽)300mm(长)600mm(深),120mm厚灰砂砖墙,M5水泥砂浆砌筑,内侧与顶面批1:2.5水泥砂浆25厚。从集水井直接排至下水管网。2.2.4施工用电管理根据业主提供施工电源位置布置施工现场的电缆及

10、配电箱。1、总用电量锚杆钻机共225KW砼喷射机225KW电焊机115KW合计用电量:225KW+225KW+115KW565KW2、电缆敷设(电源引入):现场布置矩形供电网络,在场地四周布置8个分配电箱。 3、配电箱及电器开关要求:配电箱的要求应根据文明工地标准规范要求来布置和购置。配电箱应防雨防尘,配电箱的高应在1.3 m1.5 m以内。配电箱正面应有危险标志。配电箱内应有本箱的系统图,电器开关和漏电保护应贴有供给机械设备标志,配电箱应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布置,漏电保护脱扣动作电流应小于30 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 s,潮湿和有腐蚀介场所,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 mA,动作

11、时间小于0.1 s。每台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以上的设备。4、接地与防雷:本工程施工现场电源设备保护接地应在电源引入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防雷应在施工现场内最高设备点做防雷接地。5、施工现场照明:根据施工现场布置探照灯的位置,局部的照明应使用碘钨灯。潮湿场所、楼梯等场所的使用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 V。照明灯具支架应使用钢管或 16的钢筋,其高度不低于2m。施工平面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3.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的保证措施3.1施工步骤本工程按施工内容大致分成6个阶段,分别为:管井施工土方分层开挖;支护根随开开挖进度逐步施工腰梁安装预

12、应力锚杆施加预应力;3.2形象进度本工程总工期40日历天,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3.3施工进度计划3.3.1第一施工阶段1、 施工清障区域放线开挖清障,清障深度至原状土为止;2、 管井施工3、从东南面开始土方开挖,第一层挖至-4.0m处,开始支护施工。3.3.2第二施工阶段开始西面、北面土方开挖,西面开挖至-2.5m处,开始挖孔桩施工,北面开挖至-4.0m处,开始挖孔桩施工,同时对开挖位置进行锚杆及挂网喷砼施工。3.3.4第三施工阶段腰梁及支护施工。开始对预应力锚杆进行张拉。3.3.4第四施工阶段挖至基坑底标高,支护施工结束。3.4保证措施3.4.1总体措施1、为确保本工程制定的方针

13、目标的实现,我们将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统筹安排,通过目标管理教育来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目标意识和整体观念,处理和协调好各部门、各专业相互关系。2、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的连续运行过程,对目标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3、通过机械、人员、材料的投入来保障各工期节点3.4.2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保证措施1、施工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制度: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对减少图纸的差错、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2、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的编审制: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化程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的前提下,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组织设计

14、及方案一经审批通过,即为施工指导性文件,需要认真贯彻执行。3、技术交底制度:为了使参加施工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都了解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使之能做到心中有数,使施工的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任务,所以在每道工序及重点环节施工前都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4、技术复核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关键部位必须加强技术复核工作,避免发生重大的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下道工序进行。5、施工技术问题核定单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图纸有差错,或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因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不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有关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修改施工图时,应填报施工技术核定单,并送设

15、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监理签证方能生效。它是施工、验收、结算的重要依据。6、工程技术文件归档管理制度:工程技术档案、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的原始记录及有关资料;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原始记录应及时的收集、整理、归档。3.4.3生产计划管理保证措施1、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的顺序;2、编制月、旬、周进度计划,以保证项目施工的均衡进行;3、编制资源供应计划,包括物资供应计划、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劳务计划等;4、定期召开施工进度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有关施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计划(如材料、设备、劳动力等)以保证总进度计划按期实施。3.4.4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