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18653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总 论第一节 会计的职能与对象一、会计的概念(一)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计量单位:实物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主要)等;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对象:经济活动;会计的性质:经济管理工作。(二)分类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外部、过去;管理会计:内部、未来。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一)会计核算职能(最基本)1、概念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

2、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也称反映职能。2、内容会计核算职能不仅仅是事后反映,还包括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二)会计监督职能1、概念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2、内容会计监督按其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三、会计的对象(一)概念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

3、运动或资金运动。(二)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1、资金投入:包括所有者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2、资金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供、产、销。3、资金退出:偿还债务、上交税费、分配利润等。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的基本假设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一)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二)主要意义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其他单位的经济

4、活动区别开来,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三)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将缺乏存在的基础。三、会计分期(一)概念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二)分类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

5、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是指月度、季度、半年度等。(三)会计年度会计年度一般采用日历年度(公历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四)意义四、货币计量(一)概念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二)记账本位币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注】会计基本假设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会计基础一、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

6、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二、权责发生制(一)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二)权责发生制的意义三、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一)会计要素的概述1、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

7、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要素也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财务报表的基本构件。2、分类我国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对静止状态,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显著变动状态,经营成果。(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特征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分类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非

8、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确认条件2、负债概念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特征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非流动负债)。确认条件3、所有者权益概念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特征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还给投资者;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分类所

9、有者权益来源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确认条件(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收入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特征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分类 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确认

10、条件2、费用概念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特征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分类费用按照其与收入的关系,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确认条件3、利润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内容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确认条件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

11、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一)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1、历史成本概念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概念重置成

12、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概念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资产的计量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4、现值概念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

13、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资产与负债的计量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相对的)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

14、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三、企业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概念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二)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公式(会计基本等式)1表达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权益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

15、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即资产权益。2意义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或称会计平衡公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3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其中,(1)和(2)属于资产与权益同增;(3)、(4)属于资产与权益同减;(5)资产内部一增一减;(6)、(7)、(8)、(9)属于权益内部一增一减。例题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