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17796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外活动初中地理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有些学生自小喜爱地理,并具有一定的地理才能,他们不满足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而需要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地理课外活动可满足这些学生渴望获得地理知识的需要,促进他们地理才能的发展。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及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品德,拓展有限的课本知识,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需要,地理课外活动可分为: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地理科普活动、地理群众活动、地理参观活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

2、活动 几年来,我从初一开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的活动内容,把初一每个班分成3个小组,如气象小组、地质地貌小组、地震小组等等。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各组,教师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为便于开展活动,在充分考虑以上同组成员性格、知识、能力水平等特点后,每组由同学民主推荐产生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在老师的指导下,组长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记录员负责记录活动过程的主要事件、小组成员的发言摘要等。而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制订活动计划、目的、内容,并在活动结束后写心得体会等等。三个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下:1、气象观测小组的主要活动内容学习气象基本知识和气象观测技术;定时气象观测;收听本地区和相邻

3、地区气象台站的天气形势和近期天气预报;绘制简单天气形势图,作涵江区天气预报;物候、天象的观察和记录;收集本地民间留传的天气谚语;整理资料分析涵江区气候特征。2、地质小组主要活动内容学习地质基础知识和地质野外工作的简单技能;请熟悉当地地质结构的科技人员讲本地区地质状况;熟悉本地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根据本地地质构造图到郊外了解本地地质状况;采取矿物、岩石标本;绘制涵江区的地质构造图及垂直剖面图。3、地震小组主要活动内容学习有关地震知识,明确地震观测的意义;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一个地震观测站,采用地下水、及生物异常反映等方法进行观测;定时的观测和记录;震情的通报和地震预报;有关地震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二

4、)地理科普活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地理科普宣传。主要方式有黑板报、壁报、小报及广播等,定期穿插进行活动,也有报告会、展览等不定期的活动。由学校或班级组织,每班确定由地理科代表任组长、各活动小组长为组员的科普小组。各种活动虽然具体宣传形式、方法不同,但大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宣传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由各班的地理爱好者共同商议、制定每期宣传计划、确定宣传目标;(2)宣传稿件的来源:一般可发动学生广泛投稿,教师可介绍有关的资料来源(各种书籍、报刊等出版物)以备学生查阅、参考;(3)宣传内容:整理稿件、确定宣传内容指定专人负责选择修改稿件,最后确定宣传内容;(4)活动进行:宣传工作由专人负责抄写、刻

5、印或广播选定的宣传内容,进行宣传活动;(5)宣传效果:进行地理科普宣传后,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了解宣传效果,改进工作。坚持不断地开展地理科普活动,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也活跃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更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三)举办地理课外群众活动地理课外群众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群众性活动。通过有趣味的地理活动,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地理自我教育的过程。地理课外群众活动要体现趣味性,采用晚会、知识竞赛、录相放映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由于群众活动的准备工作较为复杂,花费时间、精力较多,不宜过多进行,大致每学年举行一次。通过各种地理课外群众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已学的地理

6、知识、技能,丰富和扩展地理知识,而且活跃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准备各种地理群众活动时,我不包办代替,而是发动学生自己筹备该项活动,并指导学生自己创作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和节目,如放映地理录像时,也由学生自己组织和讲解,以求得更好效果。(四)地理参观活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新县劳动实验基地、大洋森林公园,观察其地质地貌植被水文等等;组织天文观测活动,观测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等等。这种活动一般是自愿参加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五)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贴

7、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我立足涵江实际,指导学生开展苍林河污染原因的分析、涵江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展望、涵江地质的形成等课题研究,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做了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通过开展研究性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享受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做完地理活动后还要及时进行评价。课外活动的评价是对学

8、生参加活动的表现及收获所进行的评价。评价应由学生本人和集体共同进行。评价中应将目标要求与学生在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要求结合起来。评价内容可包括:(1) 参与活动的态度。(2) 合作精神和和合作能力。(3) 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4) 独立性和创造精神。(5) 岗位职责。包括个人承担的任务完成得如何,对个人所担当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报告撰写等)。为倡导合作、鼓励竞争、体现个性,评价按小组单位,具体到个人,进行“量化”评分(即:每一项评价内容,按不同的标准给予不同的分值)。并按月公布,把其折算适当比例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把学

9、生参加活动所形成的材料成果,定期收集放进学生成长记录袋中。这样,学生便能从活动中得到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做到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教师应坚持鼓励性的评价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要成功做这些地理课外活的要素:(一)明确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开展什么内容,都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尤其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如果没有明确目的,不但不能完成活动任务,反而会使学生散漫松懈,受不到教育,得不

10、到锻炼。(二)周密的计划为了使每项课外活动的目的都能实现,设计课外活动的方案就要有周密的计划。活动目的与计划是相互联系的,目的是计划的出发点与归宿,计划是目的实施。所以,活动方案的计划要从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三)多样的内容因为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学生自愿基础上开展活动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就要求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充分考虑学校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物质条件,做到活动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虽然有兴趣,毕竟是不够成熟。所以,在设计方案内容时,一定要把每次活动的内容写具体:活动什么,要求是什么等等。内容确定之后,每次活动不能千篇一律

11、,形式一定要灵活、生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受到锻炼。 (四)主动的参与课外活动既然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是发展学生专长的活动,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精神,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所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征询学生对方案的意见,使学生有一种主人之感。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这方面正是有时教育忽视之处。(五)多方的配合设计学生课外活动方案时,虽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还要积极争取学校、班主任、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联系、支持。否则,学生的课外活动会受到多方的干扰,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效果。如果学校、班主任、家长不积极支持配合,学生的活动很难成功;社会环境不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就可能产生负作用。所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尽量把家庭、社会因素纳入方案,给学生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