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17781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公关心理学考点归纳(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会】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1、 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2、 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3、 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4、 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二)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领会】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4、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三)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 1、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 2、公关的过程公关活

2、动中的心理(1)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摸清情况,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 二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活动环节 三是落实任务,开展传播的活动环节 四是检查评估,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 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客体,并充分地被客体所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 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

3、1)组织团体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p8(四)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掌握】 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 4、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关心理学 可利用的有利条件:(1) 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 我们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可资借鉴、运用,这有助于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公关心理学体系。(3) 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心理学提供活水绵绵的源头。(五)公关心理的含义和特点【熟练掌握】 1、公关心理含义:和公关行为以及公关活动相关的心

4、理现象和心理规律。2、公关心理特点:(1)可知性:(2)情感性:公关活动的情感性决定了公关心理的情感性。(3)自利性:主客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自然要求(4)广泛性:第一章 公众的心理特征(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含义【领会】1、 心理特征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领会】1、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 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潜能系统。在公关活动中,主体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操作能力。操作能力客观标准:处理解决问题的质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种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代价。良好操作

5、能力的能力特征:针对性、技术性、变通性。交往能力(2)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 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四种典型气质a胆汁质:兴奋过程特别强,抑制过程受很大压抑。 表现:精力过人、不易疲劳;争胜好强、不怕挫折;大喜大怒、难以控制;办事果断但容易急躁;外倾性。 b多血质:兴奋过程强,但转换灵活,反应快。 表现:精力充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适应性强;兴趣广泛、善于交际;容易轻浮、不够踏实;外倾性。 c黏液质:兴奋过程较强,但反应不灵活。 表现:沉静、稳重;工作时坐得住、不喜欢表现自己;忍耐性强、情绪不易外露;办事容易拖拉、比较固执;内倾性。 d抑郁质:兴奋过程弱,抑

6、制过程为主导。 表现: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内倾型。 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 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互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与气质的区别a气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 性格: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系统。 b气质:由生理特点决定。 性格:主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 c气质:其动力特征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 性格:性格特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变气质。性格的分类 摩擦型A:性格外露,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摩擦。社会适应性最差。 逃避型E:

7、性格内倾,不善交际,与世无争。社会适应性最差。 平常型B:态度、意志、情感、理智等性格特征均表现一般,中间型性格。 平稳型C:被动适应,善结人缘。社会适应性较好。 领导型D:自主主动适应,影响公众。社会适应性较好。(二) 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掌握】(1) 三个组成部分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稳定性,独立性。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假设群体) 变换性、伸缩性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实际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凝聚性、排他性(2) 地位底层:个性心理及其个性心理特征中层:角色心理及其角色心理特征高层:群体心理及其群体心理特征(三) 性别心理差异的评价【掌握】(1) 女子或男子的心理特征,只是就其一般性和总

8、体性而言的,并非每个女子和男子都一定有这样的表现。有些女子的心理像“假小子”,有些男子的心理像“娘娘腔”;那女的心理各有其长短,两种性别心理特征总体上没有好坏之分,更不存在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2) 女子和男子的心理特征,是历史的,发展的。(3) 男女的性别心理特征只反映男女的共性的特点,它不应成为一种刻板印象,而代替对具体对象的具体分析。(四) 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熟练掌握】(1) 军人 整肃性 奉献性 坚毅性(2) 工人 群体性 娱乐性 外露性(3) 农民 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 对现代化生活的渴望 求实用、讲实惠(4) 服务员 善于观察人 反应灵敏 自尊和自卑交织(五) 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9、【熟练掌握】(1) 认同意识 大群体内部认同程度相对低,小群体内部的认同程度相对高。(2) 归属意识 自愿感(增强凝聚)、被迫感(增强离散)(3) 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强,维护群体意识强;整体意识弱,维护群体意识弱。 不能把行为独立性强的人等同于没有整体意识或整体意识不强。(4) 排外意识 越是把自己看做小群体的成员,排外意识就越是强烈。 非正式群体一般没有层次,排外意识更鲜明,更强烈。 正式群体有层次,排外意识是相对的,是可移的。(六) 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熟练掌握】p35(1) 自然领袖(非正式群体);各级领导(正式群体)(2) 区别: 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往往凭借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吸引力而成

10、为自然领袖,没有合法地位、合法权利和明确职责产生的领袖心理。正式群体中的领袖具有这类心理。 正式群体的领袖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是集中在关系上。非正式群体的领袖注重对群体中成员的了解、沟通和尊重。 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只对自己负责,正式群体领袖更多考虑对上级负责。 非正式群体领袖为维护自己地位往往迎合其他成员的要求得罪正式群体的领袖,但正式群体的领袖为维护自己的地位往往迎合上级而得罪群众。 非正式群体中,一般没有刚愎自用、主观主义、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不良作风,正式群体这种作风很容易发生。 自然领袖服从群众,合法领袖要群众服从自己。(3) 自然领袖没有合法的地位和权利,但他们在非正式群体乃至正式

11、群体中具有事实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事实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保持和增长反过来又会推动自然领袖向往合法的地位和权利。(4) 另一类非正式群体,只具有个性心理方面的特征。(比如通过业余特长而组成的)(5) 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补充: 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和非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一样,是以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的。 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受制于本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对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和非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不能简单的好与坏比较。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是随他本人的地位和职责的变化而变化的。(七) 群体、群体领袖和公共关系领袖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群体的状况,因而也一定程度上决

12、定公共关系主体或客体的状况。第二章 公众的心理倾向(一) 兴趣的含义【领会】 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二) 需要的含义、特点和类别【领会】 (1)含义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2)特点(6) 广泛性、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发展性、差异性。(3)类别(6)按作用分:生存需要、发展需要按性质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按范围分:个人需要、公共需要按时间分:眼前需要、将来需要按强度分:刚性需要、弹性需要按可能分:能满足的需要、不能满足的需要(三) 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领会】(1) 价值(心理学):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2) 价值观: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四) 自我倾向和公共关系的关联【领会】p61(1) 自我倾向的分化:主我、客我三种低层次境界: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 (2)“我能不能够”的问题(公众对自己做一种能力估价) 公众是主我倾向明显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