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DOC 16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17667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DOC 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DOC 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DOC 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DOC 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DOC 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DOC 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DOC 16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河道无线视频监控技术方案杭州筹纬科技有限公司2011-12-10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 XXXX无线视频监控项目建设单位 杭州筹纬科技有限公司1.1项目背景及用户需求1、 项目背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的有效办法。因此,采用现代化手段,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动态掌握区域水资源变化及利用情况,最大限度的调控使用效率,对区域内的雨情水情进行自动监测,实现雨情水情监测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准确传输;对各类水资源信息和防汛抗旱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查询、分析和处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成都远控

2、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是一种软件与硬件结合的自动化网络式管理系统。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实时评价、实时预测、实时管理;实现了重点工程图像实时监控、政务公开,进行水资源相关业务的网上审批及港航局日常管理办公自动化,将河道管理业务工作和办公自动化结合在一起。本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同时支持C/S结构的客户端监控和B/S结构的IE浏览器监控,还支持手机随时随地移动监控。 2、用户需求:计划在各河道安装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和河道水位遥测设备,在监控中心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因为监控点都在较偏远的山区、野外,没有宽带传输条件,如果租用光纤则费用太高,所以,主干传输网络选用TopWe公司的

3、WLAN无线视频监控技术,配合目前疾速发展的3G数据传输技术、CDMA无线监控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常规的视频监控需求。纵观目前无线传输技术,利用WLAN传输方案是最为经济实用运行稳定的,此系统利用目前最有优势的基于2.4G频段的Wifi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该系统以高效率图像的压缩算法为手段,以Wifi无线传输作为数据传输方式,通过现场终端和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实现对远程作业现场的有效实时图像监控。线方案进行视频传输。视频采用D1格式传输、每路视频图像码流为1-1.5Mbps。1.2总体规划和设计原则1、 设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行业标准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4、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及相关标准的内容,并考虑本系统今后发展扩充的要求,指定本系统的设计原则:XXXX河道船载无线视频监控项目用户需求说明GB/T 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 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DB/T 334-2001安全防范系统2、 设计原则本方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节约成本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及操作因素,并将为

5、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1) 可靠性系统采用成熟的、稳定的、完善技术设备,系统具有一致性、升级能力,所有整个无线网络的拓扑设计、设备配置、协议支持都必须充分体现出对高可靠性的支持。无线网状网络不仅本身就具有高可靠性,而且还有高适应性。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成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无线网状网具有自愈的能力,并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手动完成新路由设置。2) 安全性网络系统应具备多种可选安全机制,以适应不同应

6、用情况下的需求;3) 开放性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以现有成熟的产品为对象设计,同时还考虑到周边信息通信环境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与消防、防盗、聚光系统实现联动,具有RJ-45网络通讯口,可实现远程控制。4) 可扩充性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系统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同时,本方案在设计中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5) 经济合理性该系统具备只需一次性建设投入及后期相对低廉的维护费用的特点,而无需租用运营商光缆,长期成本更加经济合理。同时网络设备及监控设备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迁移,保护投资;站点数量设计采用覆

7、盖和容量综合设计的方法,达到覆盖、容量、质量和投资成本的平衡,确保网络以最少的投资,满足用户的需求。6) 提高监管力度与综合管理水平本项目系统设备控制需要高效率、准确及可靠。本系统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各子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时时动态撑握监视情况。闭路电视监控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减少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另外,系统的综合统筹管理可使设备按最优组合运行,在最佳情况下运行,既可节能,又可大大减少设备损耗,减少设备维修费用,从而提高监管力度与综合管理水平二、项目建设技术方案2.1系统设计规划1、系统带宽计算:根据需求描述,项目一期有15个河道监控点(每个监控点使用1只监控摄像机),视频预计视频使用D1(

8、高清视频格式)格式传输,视频码流为2Mbps,只有视频码流达到2Mbps的时候,才能保证在监控中心解码输出高质量的视频画面,但码流高,如果网络丢包就会出现马赛克图像或者图像卡壳。 2、接入点设计:接入点架设应遵循:a、应建立在航道沿线能够无遮挡直视河道的地点;b、能够建立制高点的监控地点。3、无线设备选型 :由于监控图像属于固定传输,建议使用外接天线型远端无线收发器或者无线DVS外接定向天线,以避免在传输过程中无线图像的失真等等问题,加强点对多点的无线传输。4.接入点无线设备选型:由于河道的地理位置以及制高点不相同,前端设备的天线则使用定向型天线,使无线收发器设备能无死角的与覆盖网络建立无线传

9、输链路,达到无线视频数据传输的最好效果。5.船载摄像机选型:由于设备长期处于户外,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建议使用,防水,防雾的一体化无线网络摄像机/无线网络视频服务器设备。由于项目监控点有可能需要音频输出需求,无线网络摄像机/无线网络视频服务器设备均支持音频输入输出功能。(二)、无线视频监控结构图图1系统架构图系统架设了VPN服务器,为监管部门开放视频监控端口和账号,使监管部门监控联动中心能通过公前端视频情况了解到最新的视频取阅以及视频控制、系统录像的检索、回放、下载等操作。系统在监控中心部署了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配置了10T的存储空间,可实现无线监控点视频图像历史视频备份15天的需求。系统所

10、使用的网络摄像机及网络视频服务器设备采用H.264视频编码标准,图像达到D1(720*576)的分辨率,图像质量得到保证,船载网络视频服务器均带有基于G.722音频编码标准的音视频输入输出端子。 (三)、无线网络设计说明图2 应用场景图1、在河道沿岸安装15台54Mbps无线收发器外接120/60度扇区天线(天线选型视具体环境决定)实现对北岸至南岸两条航道北岸部分的无线覆盖;河道两岸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无线设备安装,54Mbps无线收发器外接120/60度扇区天线(天线选型视具体环境决定)实现对南岸至北岸两条航道北岸部分的无线覆盖; 2、在渡船、河道执法船渡船船载54M无线收发器设备,与两岸的覆盖

11、设备建立无线链路,传输无线视频监控图像数据。 工作原理: a、一体化网络摄像机采集的模拟视频信号直接采用H.264进行数字化处理; b、数字视频数据通过双绞线接入无线远端网桥; C、无线远端网桥外接全向天线将视频流媒体数据传到相应的无线接入点。3、河道沿线无线接入设备落地接入有线网络,将船载监控设备采集到的数字视频回传到江心码头监控指挥中心;工作原理:a、无线接入设备通过与船载无线远端网桥建立通信,接收回传的数字视频;b、无线接入设备接入有线网络,江心码头监控指挥中心通过有线网络与河道沿线无线接入设备建立通信;c、无线接入设备通过有线网络与江心码头监控指挥中心服务器建立通信后,将数字视频图像传

12、回监控中心。(四)、河道无线监控点结构说明图2河道无线远程监控点的结构如上图所示,包括无线传输系统、网络摄像机两部分。执法船只采用的防水,防震一体化网络摄像机采集到模拟视频信号,通过自身视频编码系统得到H.264格式的数字视频。无线传输系统包括无线远端网桥和外接全向天线,之间通过射频馈线进行连接。无线远端网桥与无线网络摄像机之间直接采用无线网络系统连接,数字视频通过无线远端网桥回传到河道沿线的无线接入点。(五)、频率干扰处理的考虑根据目前国内外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的建设经验,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干扰源主要来自系统内部的干扰和相邻系统间的干扰。对于系统内部以及相邻系统之间的同道、邻道干扰抑制能力

13、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载干比(C/I)。对于系统内部,可能的干扰有相邻扇区间的邻道干扰和相隔扇区间的同频干扰。克服系统内部干扰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合理的频率规划方案及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式。对邻道干扰,扇区之间最严重的干扰频率是两个相邻的载频点。在网络规划时期,通过采用合理的频率规划方案,调整天线的极化方式以减少邻道干扰的影响。对相隔扇区的同频干扰,在系统组网中目前主要采用背对背的频率2次复用,通过有效控制天线的前后比及天线的极化方式,来消除同频干扰。同时在满足系统传输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基站发射功率使得不同基站间越区干扰电平降到最低。同时选择高性能天线,调整天线方向,合理设计扇区布局。尽可能地利用建

14、筑物的阻挡以降低不同蜂窝之间的干扰。对于来自系统外部干扰,在站址选择时,要对地形、天线方位以及其它链路来的干扰等进行考虑,需要避开雷达、散射通信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等系统的外界干扰源。 因此对于干扰问题的解决,传播设计在无线网络规划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给定路径和当地气候条件下,天线高度是传播控制的唯一手段,具体方法的选用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覆盖区域不重叠时,以邻道C/I作为干扰计算的依据;对于覆盖区域重叠情况,应保证基站之间保持足够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并与干扰者协调,要求其降低功率,减轻干扰。对于我们目前建设的网络来说,由于地处偏远,频谱较为干净,系统间干扰很少。主要干扰将来自系统内干扰。因此我们

15、在前期规划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好频率规划,合理的选择站址和天线的运用,将能很好的提高系统的性能。三、产品介绍(一)、TOPwe AQ3000系列产品介绍系统概述:TOPwe TWB-5000-DBH产品系列可提供高效的、高速的点对多点的网络连接,系统利用无线数据交换技术可以支持高速的IP服务如快速访问Internet和VPN网络等。 TOPwe TWB-5000-DBH用户可以享受到永远在线的网络连接,以高达54 Mbps的速率实现对Internet 及其它 IP服务的快速访问。系统设计为类似蜂窝状,可构建不同规模和结构的系统。一个系统可由许多蜂窝组成,每个蜂窝又包括几个接入单元可为密集居住区提供更好的覆盖。TOPwe TWB-5000-DBH是TOPwe产品家族的最新系列,它基于OFDM 调制技术,工作在绿色环保免费开放的2.4G频段,极其适合行业用户的无线网络部署。在成熟的具有丰富特性的TOPwe TWB-5000-DBH系列的基础上,TOPwe TWB-5000-DBH是宽带无线接入运营商提供语音和IP服务的理想接入网络和骨干网。TOPwe TWB-5000-DBH系统允许对用户设定最大信息速率(MIR)和保证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