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173787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专题五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五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方法 2.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和溶解性3.会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解决相关问题中考在线: (2013济南中考)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NaCl+H2O+NH3+CO2NaHCO3 + 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反应的六种物质中,焙制糕点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_。(2)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 。(3)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t2

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4)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_。(2012年济南中考)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同时制得Na2CO3和NH4Cl产品。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t1时,NH4Cl的溶解度 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0 甲乙t1t2 50温度溶解度/g图1t2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

3、大于”“小于”“等于”之一)。t1时,一小试管内盛有Na2CO3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Na2CO3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将多量的NaOH固体加入烧杯内的水中,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溶解,原因是 (2011年济南中考)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溶剂不蒸发),溶液浓度增大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2010年济南中考)图1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4、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变浓B在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C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析出晶体 D在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知识框架(见学考传奇P23)巩固练习:1.右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他又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E。请完成下列空白:保持温度不变,若在D中加入4.5gKNO3固体可得到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与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 (从A、C、D、E中选择)。用一直试管从D中取适量的溶液,将该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现将多量的硝酸铵固体加入烧杯内

5、的水中,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结晶析出,原因是 。2.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之一)。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01020304050102030温度/溶解度/gtab3.如图表示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2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C在t,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溶解度/g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 B大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学习心得(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