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13520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教 育 技 术 2 期 末 复 习 指 导)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自测题一、选择题120世纪初出现的采用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的视觉教学,主张利用媒体向学生提供视觉形象,以具体、生动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概念和选择教具等。因此,在本质上与直观教学是(A)A.一致的B.无联系的C.不同的D.相反的2在视听教学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是(B)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A.加涅B.戴尔C.瑞奇D.赫本3(C)被引进视听教学领域以后,使视听教学运动向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教育技术的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态的过程论。A.学习理论B.教学理论C.传播

2、理论D.教学系统方法4视听传播对技术实践中形成特殊的实践哲学和模式利用(A)促进学习,具有主要作用。A.任何资源B.视听教材C.教学教学系统方法D.传播方法5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并设计了便于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机器和便于进行程序教学的程序。A.斯金纳B.桑代科C.巴甫洛夫D.华生6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C)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A.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B.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D.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二、问答题1

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经验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21994(AECT)教学技术定义提出的五个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具体内容。P93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四个方面的内容?P16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四个学习要素。P 185现代建构学习的六个特征。P 196伊利的教学应用模式P30三、判断题1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

4、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在早期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与现代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整合的计算机教育应用之间,不仅存在着某些继承和丰富的联系,更多的是发展和创新的关系。(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它是在程序教学的开发模式、传播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C)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

5、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的五个步骤可以简称为:确定目标、确定功能、决定方式、整合系统、评价与修改。(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一般认为,视听教学运动、个别化教学和教学系统方法三个方面的发展并不相互替代的,而是相互之间有重叠的地方,三条小河最后汇总为教育技术学这条大河。(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从理论演变的角度来看,由视听教学发展为视听传播,是教育技术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传播理论使视听教学研究人员认识到教学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把教学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改进。传播过程明确了教学传播过程中所涉及

6、的各种要素,提示了它们之间动态的相互联系。(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四、论述题参照教材中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验,试述学校发展教育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P14第二章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自测题一、选择题1学习是指“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系的加强。这是(A)对学习的界定。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理论2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变化。这是(B)对学习的界定。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理论3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这是(C)对学习的界定。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

7、理论4人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学习主要是在有目的的人类()中进行的,并采用了特定的(A)A.社会活动工具B.科学研究方法C.生产实践语言D.改造自然工具5(B)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A.广义B.人类C.狭义D.儿童6(D)关于学习的观点概括起来,成为学习过程的五个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A.朱熹B.老子C.孟子D.孔子二、问答题1布鲁纳提出的同时发生的三个学习过程。P532维特此通知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模式过程。P563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学习过程。P53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内部阶段,( 1 、动机阶

8、段:期待, 2 、领会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 3 、获得阶段:编码, 4 、回忆阶段:检索, 5 、概括阶段:迁移, 6 、保持阶段:储存, 7 、动作阶段:反应, 8 、反馈阶段:强化)。4维果斯基提出人的高级心理功能。P56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P506学习策略的种类。P59三、判断题1人类语言的中介功能不仅起着联系外部事件的作用,也是实现个体内化过程,或掌握人类知识经验的工具,而且又是思维的武器和各种事物与关系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信号。(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按照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类大多数的学习是通过榜样作用学到的。个体因

9、素、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彼此联系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习。(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图式是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所以,图式的形成和变化由两个基本过程组成:同化、顺化。(D)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按照奥苏贝的观点,认知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是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与保持的关键因素。(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按照维果斯基的观

10、点,动物的心理机能从其结构上看都是直接的,即AB;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机能在结构上多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X,即AXB。人与动物比较,不仅是量上的增加,而且是心理结构的变化,形成本质不同的意识系统。(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多种认识。这些观点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把学习策略作为学习步骤和活动;把学习策略作为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四、论述题1学习过程有关的主要因素。P572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分析。P67第三章视听教学基础自测题

11、一、选择题1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也称为(B)A音调B.响度C.音色D.方位感2(A)主要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值越大,声音越响。A响度B.音调C.音色D.方位感3将人耳感觉器官能听到的各种频率声波的最低的志压值连成一条曲线,称为(B)曲线。A响度B.闻阈C.音色D.立体声4低于(A)Hz或高于20Hz的声波不能被人耳感受器官所感知,分别称为次声波和超声波。A20B.10C.18D.505(A)是从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观感受。A音调B.音响C.音色D.立体声6选择图形的下标,正确的是(D)高学习量 低欠真实 适当真实高度真实()A、适当真实欠真实高度真实B、高度真实适当真实欠真实C、欠真实高度

12、真实适当真实D、欠真实适当真实高度真实二、简答题1、相加混色法与相减混色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P1182、蒙太奇方法的内容、意义和类型?P1223、传声器的使用要求。P127-1284、扬声器的使用注意事项。P1305、磁带的选择与使用。P1356、听觉媒体的教学功能和应用范围。P146三、判断题1人主观感觉有相同响度的不同频率声波的强度是不相等的,或者说,对不同频率音响的人耳听觉响度不同的,频率越低或越高,响度感觉越好。(D)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声音的高、低频率的是平,可以实现展宽频带、均衡人的听觉感受的音响效果。(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一般情况,响度增加时,会降低人耳对于音调的主观感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