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拷问中前行(谌志惠阅读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11537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拷问中前行(谌志惠阅读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在拷问中前行(谌志惠阅读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在拷问中前行(谌志惠阅读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在拷问中前行(谌志惠阅读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在拷问中前行(谌志惠阅读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拷问中前行(谌志惠阅读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拷问中前行(谌志惠阅读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拷问中前行我的阅读史 学习部 谌志惠前言叔本华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对于自己的阅读史,一直欠缺一个认真的梳理,一个积淀的思考。趁着国庆放假,呆在家里,远离了工作时的忙碌于喧嚣,回归了一份宁静,开始对自我做一番拷问,逼迫自己回顾自己的整个阅读史,然后在拷问中更好地前行。我的拷问分三个问题:1、我读了哪些书?2、我为什么而读书?3、我该怎样读书?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由人生的五个时期一一展开,为的是清楚地审视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自己的阅读到底有不有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还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以求更好地反省,提升。这五个时期我命之为:1、中小学时期2

2、、大学时期3、生命停滞期4、考研期5、专业阅读期拷问一:我读了哪些书?一、中小学时期如果回顾小学和初中阶段,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读书历程。小时候,由于经常听妈妈讲一些“刷子精”之类的聊斋故事,所以,自己竟从新华书店买回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共有四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后来这套书借给了同学,也不知弄到哪里去了。依稀记得小学时偶尔还会看一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这应该是我们那时还比较流行的两种受欢迎的读物吧。除此之外,关于小学时读书的回忆真的是淡淡的了。初中,这是一个经历了读书疯狂的时段。疯狂是在初三时,1984年,1985年,我们纷纷迷上了金庸、琼瑶。办了一个租书卡,疯了似的读。金庸最有名的武

3、侠系列基本在这个时候读完。而琼瑶小说,是我如痴如醉读着的最爱,看多了,便也时常会幻想那些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自己身上发生。心有千千结,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诸多美丽的故事,配以诸多精粹的古典诗词,营造着凄美动人的梦一般的意境,让我深深地体悟到文字之美。后来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也许便是源于此时读了大量的琼瑶小说吧。进入高中,碰到恩师王先兰,这个对自己一生影响深远的让自己极其敬爱的语文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世界名著之窗,自己的阅读在这一阶段也开始慢慢转轨,而且数量也一下子大了起来。我不再读金庸这类打得铺天盖地的武侠故事,也不再读琼瑶这类浪漫得脱离现实又如此凄迷感伤的爱情故事,我开始读世界文学名著了,接触

4、到外国以及当代中国的一批名家名作,思想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记得高一的那个暑假,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名著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虽然不甚明了安娜为什么最终会死去,但也带着很浓厚的兴趣读完了整个故事,而且特别喜欢托尔斯泰塑造的安娜这个形象。接下来,雨果的一系列小说我也读了起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笑面人,海上劳工一本一本,感觉读得很过瘾。虽然不太熟知作者在小说中对历史背景的大量记述,也不太喜欢看,但,小说的故事情节,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还是令我深深着迷,我就这样沉醉在了外国名著的世界里。接下来我又读完了能够借到的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气球上的五星期、神秘岛等等,为

5、了更好地了解凡尔纳,我还买了一本儒勒凡尔纳传。另外,仅在高一,我又读了莫泊桑的一生,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高尔基的童年和我的大学,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真是幸运我们那时不要大量补课,我们拥有完整的暑假寒假,我们拥有完整的双休日,我们拥有很多的空间时间,而我,是一个比较喜静的人,就这样在书籍的天地里打发着自己的这些业余时间,感觉充实而有意义。除了这批外国名著外,当时自己也还读了一些中国现当代的名家之作,印象比较深的有:张贤亮的绿化树,丛维熙的鹿回头,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李存葆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贾平凹的作品,经由一同学的推荐,也读了一些。如果一直接触这类作家的作品,也

6、许我的感伤情结还不会由此产生。可后来,不知怎么,慢慢爱上了三毛,爱上了郁达夫,到学校图书馆去借了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郁达夫的闲书,又陆陆续续读了三毛的许多书。同时,又开始读徐志摩,读席慕容,开始慢慢地迷上那些怀着隐约浪漫而感伤的诗歌,许是十七岁女孩的心,开始积淀着很多的青春的情绪,需要借助诗歌的味道去加以释放。说到诗词,高中时,自己不想听那些枯燥乏味的物理化学课时,就会准备一个本子亦或一本字帖,抄那些美丽的古典诗词,我至今还保留着一本宋词摘抄本,抄录了很多的宋词,还有一些名句赏析语段,这是从一本名句赏析词典中抄录的,这本词典,是我的三姐夫的,我借了过来,就把它当自己的,悄悄给占有了。我有四个

7、姐姐,就这个三姐夫是读了大学的,自从他进了我家,我又多了一个领略书籍魅力的窗口,常常从他那里会占有一些好书,然后也会和他聊聊读书的感受,有了这样一个书友,我的读书的品味也有了些滋养。复读时,一个同学的偶尔推荐,让我迷上了纳兰性德,如今我之所以如此米纳兰公子,也许源于高中时的纳兰情结吧,毕竟,他亦在我青春的痕迹里趟过,留下了复读时为挤独木桥而拼命读书的印痕。现在回顾过来,其实高中阶段,竟是自己读书最多而且最丰富的时期,我对书的热爱,我的精神世界的铸造,离开了这个时期,将显得是多么单薄而苍白啊。我要感谢将我引上读书之旅的王老师,没有她对自己所做的文学上的熏陶,没有她经营的语文课堂的美丽,没有她思想

8、的深邃及精神的丰富,自己又怎会那么痴迷地钻进书堆中,把很多业余时间用读书来打发来消遣呢?我又怎会接触那么的精神巨人形成自己的精神发育史呢?感谢我生命中给了我重大影响的这些重要他人重要书籍,因为你们,我的生命才更有意义。二、大学时期大学阶段,没有什么东西什么人深刻地影响我,读书方面,也只是因为学了中文教育,总会多多少少读一些与文学相关的书籍,而所有的阅读,都缺少了一种打动我心让我的生命处于一种喷薄状态的激情。也许,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种遗憾,深深的遗憾。所以,为何我之后一直有种考研的想法,便是源于我对大学期读书的真正遗憾之感。这个时期,我到底读了什么?印象很深的是,大二时,有一段时间我重新捧起了红楼

9、梦,每个双休日,我便会躺在寝室里的上铺,把床帘拉上,然后静静地,读林黛玉,品宝黛的爱情悲剧,当读到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一章,黛玉一声“宝玉,宝玉,你好”,便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时,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为一个如此美丽的女子瞬间化作一缕香魂徒添一段人世悲剧而感伤不已。红楼梦,也许是我大学时期还曾敲动过心扉而略略热爱过的一本书,因为我还为此去图书馆借过一本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的书,并做了一些摘抄。除了红楼梦外,为了自考的本科论文答辩,自己不得不捧起四世同堂读起来,读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做了大量笔记,还顺带着查阅了大量有关老舍,有关四世同堂的资料,借阅了一些

10、相关的书籍。我的论文研究的是四世同堂的语言艺术,你别说,老舍之被称为语言大师还真是没有错,仅从四世同堂看来,我的语言的幽默,他的语言北京风味,他的语言的俯拾即是的生活化的比喻,都让你觉得是那么生动有味。在上了教材教法一课后,自己倒图书馆借了一本中学语文教学探索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经验,作者是徐金梅,金正扬,我至少做了六千字的读书摘抄。自己当时真的是一气读完的,边读边做笔记,很兴奋,很受启发,于漪一生的语文教学实践的确如一本神奇的书在我面前打开,也引起我对语文教学的向往。如今翻开我当时做的读书笔记,读到了这样的文字:“从外行到内行五捷径可寻,主要是由于:第一,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下决心干它一辈子;第

11、二,实践,实践,再实践,通过实践去发现和掌握这一门的内在规律;第三,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也不在胜利面前陶醉,而是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持之以恒。这样,自然就会水到渠成,金石为开,取得最高的成就。”多么质朴的道理,却是经过于漪老师的实践而得出的真理。当时的自己并没有真正悟出其中真意,但现在读来,真是特别有感觉。再翻开一本大学时的读书笔记,还可以见到读的一些书及部分文章。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贾平凹的腊月正月、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孔捷生的南方的岸,张抗抗的淡淡的晨雾,宗璞的三生石,刘绍棠的蒲柳人家,陆文夫的井、美食家、围墙,冯苓植的驼峰上的爱,张贤亮的绿化树,刘克的飞天,杨争光的黑风景,马新的人家

12、的闺女有花戴,雷建政的往年雪,韩少功的爸爸爸,莫言的透明的萝卜,史铁生的合欢树,王安忆的小鲍庄。这一些现代文学的篇章,以其各具的特色展示在我的面前,但,罕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影响我的著作。我也只是将之当做学习现代文学史必读的篇目完成了学习上的任务。由于中文教育会开设很多文学性的课程,所以免不了要读上许多文学方面的书,其实,那时,读书对于自己来说,也基本是一个打发业余时间的不错的选择,而且,自己也曾经常往图书馆跑,借阅一些书读,但现在回忆起来,却难有深刻的记忆了。三、生命停滞期生命停滞期是哪一段时期呢?是从我1995年7月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算起,直到2005年7月,整整十年时间。按理说,22岁32岁的

13、年纪,正是青春的绝佳时期,生命蓬勃的时期,事业容易取得成就的时期,但,我的十年青春,却就这样停滞了。我赌着气地走进婚姻,累死累活地带着孩子又拼命工作着,那时也不知教育工作的真义在哪里,反正就是辛苦地拼,辛苦的做,尽力完成领导交给的所有任务,不觉得自己的生命有什么激情,反正就如机器人一般操劳着。十年时间,读的书相当少。还是在1996年时,买了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将之读完了,另外,2001年时,买过三本小说月报的获奖合订本:小说月报第5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第5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第5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扎扎实实地将之读完了。在2004年时,到一个眺望书社租了一些书看,记得有一本毕淑

14、敏的血玲珑,看后颇为震动,还写了一些读书笔记。而遭遇北大怪才余杰,让自己突然有一种触摸思想的冲动,仿佛不太满足自己目前停滞的生命状态。他的火与冰,真的是一声声的疾呼,振聋发聩。除此之外,我读的便只有杂志了。我订阅过小小说选刊、杂文选刊、作品欣赏、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其中,小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基本每期必看,但作品欣赏、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往往只是匆匆翻阅,并没有仔细研读。可悲可叹的我生命中最为宝贵的十年光阴啊!十年,人生之中有多少个十年呢?这十年,没有人打开我的生命之窗,于是,我困在一片黑暗中,不曾觉醒,过着没有激情的生活。四、考研期2005年7月,一亲戚接我吃

15、酒,她25岁,接我并不是她结婚,而是考上了研究生接客。当时接到这一消息我很吃惊。中师毕业的她,自学拿了本科,本在一所乡中教书。因一直不能调到城里,于是停薪留职去长沙进修心理学。两年下来,然后考上了研究生。在与她进行了交流后,在经过了种种的犹豫和挣扎后,我决定考研。我一直梦想到北京,所以我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北师心理学院。我的生命,从那一刻蓬勃起来。现在想来,我那时绝对是冲动的。教着高三,带着儿子,还要做着这个梦,那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呢?当然,书冲动,是我未真正明确我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盘点这一时期,其实,读多少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自己生命的停滞,我想要有更高的追求。从2005年7月开始,我先是发狂般地在网上查资料看一群群考研人写的考研奋斗的文章。我的一腔热血真的沸腾了。然后开始在网上邮购考研需要的书。零零散散买书花了近千元。从8月开始看书。丢了十年的英语我充满信心地重新去把它捡回来。考北师心理学院的一堆考研书籍被我搬了回家: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张学民和舒华编著的实验心理学纲要,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冯忠良和伍新春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董奇著的心理与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