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师生和谐感受美好——《湖》的课后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11516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景交融师生和谐感受美好——《湖》的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情景交融师生和谐感受美好——《湖》的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景交融师生和谐感受美好——《湖》的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景交融师生和谐感受美好——《湖》的课后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景交融师生和谐感受美好湖的课后反思 金波先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对会观赏的耳朵,有一副会想象的翅膀。在?湖这首极富儿童情趣,极有音律节奏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自然天成的美景,我们听到了大地生灵的合唱,我们体验到美好生活的幸福。诗中的文字成了跳动的音律,成了有声的画面。作为一个成年人,敬佩金波先生有一颗未泯的童心,有舞弄文字的天赋,有能感染他人的强烈情感。作为一名教师,更希望成为撩拨孩子情感的魔棒,架设引导孩子体验的桥梁,激发孩子想象叙述的愿望,到达从观赏到感悟到积累最后到运用语言的最高境界。因此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必须借助多媒体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透过文字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2、诱发孩子们的想象。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用配乐朗读全文打动学生,激发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欲望。利用富有质感的画面,简短优美的音频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感官的刺激而产生要好好读书的愿望,在个性阅读的根底上,进行分角色表演读,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读自悟,感受生活的乐趣,接着顺势而导,给一段音效,引导学生再现想象并将画面转化成诗意的语言,体验到做回小诗人的成就感,到达从感悟到想象叙述的高度,最后回归整体,配乐齐诵,使学生扎实地与文本对话,真实地在课本中走几个来回。回忆整节课,我确实立足于学生地开展需要和年龄特征,用声音、形象感染他们,通过朗读进行感悟,指导了察看,发挥了想象。课堂显得较活跃,较有生机。但是细

3、细品来,仍有很多缺乏,留下不少缺憾。一寓情于景,心有余而力缺乏。从开篇地配乐诵读到观赏画面,乃至后面的情境表演,老师都用一根情感的线贯通始终。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情感的撩拨并没有发挥极至。整个课堂氛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因此不可防止地出现几个没有进入状态地场面。如:老师范读全诗后学生自读并非是发自内心地自觉行为,范读并未真正打动孩子地心;在感受动物奏乐地奇妙与有趣时,学生地表演显得僵硬、拘束,表明孩子们还没有进入情境游离于文字所构筑地画面之外。因此整节课地情感调动显得心有余而力缺乏。二年级地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必须完全放下身架与孩子们交融,用眼神对话、语言激励,恰当的评价、适时的

4、鼓动,在平等的交流中和孩子们共创和谐的、舒适的、放松的、自由的学习空间。二再现想象,形具备而神韵乏。课中,我设计了两个再现想象的环节,一个是想象亮得像镜子似的湖里有些什么,一个是想象在这场盛大的音乐会中还有哪些声音。每次想象我都作了情感的铺垫,一定的引导与暗示。第一次,课件出示了逼真的画面,第二次,播放了有趣的声效,孩子们兴致挺高,但是当他们把想象再现为文字时,不足的是语言的魅力,短少的是语言的诗意,内心的美没有尽情地释放出来。回头想象,不怪学生没有叙述的能力,只怪自己没有恰当地牵引、灵活地指导、有针对地预设。如在第一次想象时变化一下提问地角度,改成“你从这亮得像镜子似的湖水中看到了些什么?再

5、如第二次想象前的提问防止宽泛、针对形更强些,改成“在这场音乐会中,还有谁发出了怎样有趣的声响?变换提问的方式,让想象落到实处,才能让后面的再现交流更加顺畅自然、富有童趣。三景美文美,重感悟更重发现。?湖中的景色令人流连往返,?湖中的文字让人浮想联翩,?湖所蕴涵的人景交融的和谐更是叫人无限向往。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确实帮忙孩子们品味到文字的魅力,各种方式的朗读也能让孩子们体验到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但是这还不够,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们体验感受,更要让孩子们学会察看发现,从而让孩子学会随处感念生活的美好。因此在回归整体时,老师应将情感回升到感受人景合一的生活之美的高度。整因为有一双回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对会聆听美的耳朵,有一颗会感知美的心,生活才如此美好。一首充斥奇特想象的小诗带给了我一次心灵的震撼,一次难忘的师生对话留给我太多的思考。至少我明白了,老师不要做一根拽住学生思想翻飞的轴线,而要做能串起学生思想珍珠的银丝,当丝与珍珠完美结合的时候,它们的光荣便会自然流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