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115058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丹教授在“三生有爱”专题讲座上的讲话(2009年11月5日)尊敬的罗厅长、陶副书记、王副厅长、刘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老师、校长、同学们:你们好!谢谢你们!我要特别感谢站在会堂两排走道上的朋友们,因为那里有很多都是大学生,辛苦你们了!今天来到这里,我感慨万千,不管在什么地方,做过什么题目的讲座,可以跟大家说,我最亲切的地方永远是大学校园。因为我知道不管以后我写什么书,或者不写什么书,我再讲什么内容或不讲什么内容,有一点我是敢肯定的,就是我这一辈子会在大学里当一个老师。所以对我来讲,最好的岗位,最恰当的岗位,就是在大学的讲台上。我觉得心里最宁静、最舒服的时候,就是面对学生,所以当老师的,只

2、要他看见有自己的学生在,他心里就会稳。今天到这里来的起因,就是我深深地被罗崇敏厅长感动了,罗厅长曾经在他喉部做了一个大手术之后,提前拆线,手术之后的五六天,在几乎发不出声音的情况下,用他嘶哑的嗓音,跟我说:来跟我们讲一讲正在推行的“三生教育”。他那么艰难地跟我阐述了他的思想理念,他说:我们一直都在说教育我们的学生有志有为,但是什么是我们真正面对的生存呢?生存很困难;什么是我们真正拥有的生命呢?生命的品格如何体现;什么是我们要面对的潦困的生活呢?生活中有机遇,也有艰难的挑战。我们就是要把这“三生”贯穿在一起,实实在在地去给大家做点事,我们现在就是一块试验田。可以说,罗厅长当时真是字句肺腑之言,而

3、且我相信,他是带着痛楚说的。听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有痛楚,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大学老师,可以坦率地和大家说,作为大学老师,最痛楚的时候就是看到大学校园里那些顶级的尖子,拿着全国最好的成绩,但是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人格缺失。你会看到那些以全省第一、第二考来的尖子,为了争一个靠窗的铺位,或者是为了谁先打一壶水后打一壶水,而打到辅导员老师这里,这样的情况一个月竟有三四次。我曾经在校园里看到学生去面试的时候,家长在教室外面敲着玻璃窗喊,说老师啊,我有急事!家长指着一个孩子高大的背影对我说,那个穿格子衣服的就是我儿子,你赶紧过去提醒他,进考场之前,一定要去上趟厕所。大家听了觉得很好笑吗?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4、。这样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面临什么呢?首先他会面临不会同别人相处,同一宿舍的人,全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全是这样的娇娇宠儿,大家到一起,谁让着谁呢?接着将会面临的是不会交朋友,甚至不会谈恋爱,两个这样的孩子在一起相爱,谁照顾谁呢?女孩怨男孩“你对我怎么不像我爸一样”,男孩怨女孩“你伺侯我也不像我妈一样”?接着你会发现,他们学习再好,但他们惧怕走上工作岗位,而且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他们已经开始挑三捡四,已经开始了避重就轻,并且抱怨现在就业形势不好,抱怨自己时机不好,抱怨其实是青春里面一种“腐烂水果”的味道,它四处迷漫,令人不快,而且迅速感染。在我们面对的大学生群体里面,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可以坦率地告

5、诉大家,把那么多的遗憾留给我们来弥补,实在来不及了。让我非常欣慰的是罗厅长他们所做的“三生教育”教材是从幼儿园一直覆盖到大学。幼儿园实施“三生教育”有什么必要性吗?太必要了,有时候我开玩笑说,让我们回到幼儿园,这是我经常和我的大学同学讲的话。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他无论多想要什么东西,都会知道要排队去拿,他会知道要分享;他知道见了老师要打招呼,放学了要跟老师说再见;他会知道一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秩序,知道自己要洗手,要叠被子,大家会有一种默契。这一切在幼儿园其实是学习过的,但你们相信吗?到了大学,幼儿园记住的东西,已经忘了一半以上,因为我们觉得有知识了,因为觉得自己强大了,因为觉得自己是名牌大学的学

6、生了,所以我们忘了那些最简单的人与人相处的准则,而这一切真的能让我们幸福吗?我们今天的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自我实现的诸多途径,今天获得成功已经不是一件最艰难的事,而幸福却变为奢侈品。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见到过很多沧凉的成功人生,一个人有他的上市公司,名片上有他显赫的头衔,走出来以后,风光无限,但是他可能跟家人失和,与子女出现代沟;一个人心里面忧思不定,得了抑郁症;或者是有睡眠障碍,吃不下东西,亚健康;朋友之间不能见面,每天疲于奔命。这些人在今天,其实很多都是成功人士,但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生活吗?所以我认为,云南省教育厅所做的“三生教育”,其实是把自己当成一块试验田,面对整个中国当代,具有实在价值,

7、也就是说他们所做的教育,是要承诺给社会一种什么样的未来,承诺给公民一种什么样的幸福。其实人人都是受教育长大的,要问我们在教育中获得了什么,我们会脱口而出:人在教育中获得知识、获得技能。此外呢,人会获得信仰,获得力量吗?人会信任爱,信任善良吗?人会获得行动的源泉吗?所有这一切,比我们的技巧和专业更重要。所以,什么是大学老师,过去大家说传道、授业、解惑,这似乎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了,但是如果让我来说,我会说得比这更简单,以我自己做大学老师这么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做老师的人,她的终极使命只有四个字,就是“陪伴成长”。因为我们面对学生成长的时候,为什么会面对青春而感到惶惑和不安,会感到他们比我们知道的多,我

8、们的知识系统有问题,他们叛逆,我们无法说服他们,我们不能懂得和理解,这一切从根本上来讲,其实是有些成年人一旦成年就自动放弃了成长。所以当你遭遇青春,面对成长的时候,惶惑就来了,一个做老师的人,他的使命就是陪伴成长,在成长的每一阶段上,去体会并且欣赏成长中所有的欢欣与酸楚,去洞查并且包容地去陪伴,在陪伴中引导,而不是板起面孔训诫,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上,那么我们无法埋怨中间的这道鸿沟。所以,今天我在这里面对的人群,从教育厅长、大学党委书记一直到站在走道两边的孩子们,只是以一个普通老师的心,来跟大家分享我的这种心得、这种体会。曾经有一年,一个大一的新生小女孩,她军训回来后把我叫到教室外

9、面,羞羞答答地给了我一个小包裹,她说我给你做了个礼物,我打开看了一下,一个有机玻璃的罩子里面有一幅十字绣,她说我是埋在被子里面,打着手电筒一针一针给你绣出来的,希望你能喜欢。我说这是什么呀?十字绣的画面上,有一个呲牙咧嘴的小女孩举着胳膊,一个优雅的女人弯下腰,手里拿着针,我开玩笑说,这是在打预防针呀?她笑笑说,你自己回去看吧!后来我回到家,发现在玻璃罩子下面藏着一张折的特小的纸,她在上面给我说了一段话,她甚至不叫我老师,我的好多学生都不叫我老师。她说:“丹丹,我想跟你说一团话,你知道十字绣上的画面是什么吗?我告诉你,所有的小孩子在来到世界之前,都是天上的天使,她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呢?是因为

10、他们的翅膀断了,但是他们掉到地上之后,心中还怀着天空的梦想,还记忆着飞翔的模样,只要成年的世界,不轻意指责他们的鲁莽,包容她们的荒唐,并且鼓励她们去飞翔,那么她们还是会做回天使的。关键是要遇得上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我们遇见你,你的鼓励就是给我们重新缝起翅膀”。这时我再看看她的那幅十字绣,我才真的看见,那个成年人是拿着一只小天使的翅膀,在给那个脏兮兮的小孩在往胳膊上缝补翅膀。现在回想起来,我所能记得的关于教育方面获得的最重要的奖项,就是那个孩子给我的礼物和那段话。从那时开始,我明确地知道了老师是做什么的,老师就是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这里面其实有几个概念,第一,就是你要坚信小孩子是天使。我们不能把

11、孩子当成懵懂无知、是来接受我们教育的一个空壳,我们可以随便往她们的脑袋中填鸭式的去灌输一些东西吗?我们可以随意地呵斥、要求她们按照我们的喜乐去完成吗?我们可以把小小的孩子就训成给大人背诗、跳舞的一个机器猫吗?这一切你真的把她当成天使了吗?当我们粗暴地对她们进行呵斥、批评她们不对的时候,你意识到她们是带着天使的思维吗?我常常叹息,一个孩子从小受教育长大,就是我们把她们从一个天才培养成庸才的过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把她们当成天使。我们面对每一个生命要充满敬畏、哪怕是一个母亲面对自己新生的婴儿。她有她的逻辑,她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带着她的独立意识了,你只有尊重这个个体,跟她沟通并

12、且从那一刻起陪伴成长,这个天使才会一直带着她天使的本质。所以我说我明白了,第一,每一个小孩都是天使,第二,天使需要翅膀。陪伴不是一味地娇惯、迁就和纵容她,大人对孩子真正的陪伴是让她飞起来。所以我今天讲座的题目,就叫做“三生有爱”,也就说我们怎样信任爱、信任人性的基本价值、信任一个公民的良知与责任,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上,不同的层次上把它完成,这需要翅膀,在我看来,“三生教育”就是天使的翅膀。天使已经坠落到人间,他就有可能被成人化的思维,粗暴的淹没而沦为一个庸孱的孩子。她能飞起来吗?这需要我们给她力量。力量这个东西并不仅仅指语言和头脑。今天我们都在说,大家是在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里,什么是学习型?21世

13、纪对于好的学习有一个通行的标准,叫做好的学习导致行为的改变。我喜欢这个标准。过去认为好的学习导致思维的改变,我们以为头脑风暴仅止于头脑就够了,其实发乎于头脑止乎于头脑只会造成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孱弱无力的身躯,顶着一个硕大的夸夸其谈的脑袋,这恰恰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悲哀。好的学习必须导致行为层面的改变,我们需要健康的、蓬勃的、有力量的人,这就是天使的翅膀。做老师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做老师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必须随时随刻保持着成长的力量,而且站在成长的起点之上去面对一切的未来。一个做老师的人,无论你多大年纪,你都必须保证你在18岁的青春这个层面上还有对话的资格,然后才谈得上与学生一起成长。所

14、以说这种爱的教育,一个好的理念是需要一种有效的行动的,那就是永远要找到自己这种蓬勃的信念和那种能力。一个人在大学校园里,恰恰是他摆脱了高中时候那种负担而又没有进入社会之前独立的这一段美好时光。什么叫做大学,大学不仅仅是有高楼大厦的地方,大学是酝酿大人格、大眼界、大思想、大情怀的地方。一个人只有真正大到顶天立地的时候,他才能够去一个大世界上建功立业。我们今天的生活,往往使人疲惫不堪。有这样一个寓言,有兄弟俩人出去郊游,高高兴兴地到了凌晨以后才回到家,这时想起来,今天电梯维修,零点以后停止运行。而他们家住在80层的公寓上,怎么办,总得回家吧,兄弟俩心想仗着年轻,就往上爬。前20层意气风发、说说笑笑

15、就上去了。可走到20层就太累了,想想才走了四分之一,怎么办呢?俩人商量后就把背包存在了20楼的电梯口,想着等电梯开始运行了,再来取。放下背包,人轻松多了,又往上走了20层。再走20层,那可太累了,到了40层,往上往下都一样,这个时候他们很绝望。这种绝望和怨气使兄弟俩开始互相指责,互相抱怨,在指责和抱怨中又往上走了20层。到了60层,累得连指责的力气都没有了,速度也降下来了,他们最后终于走完了80层。到了家门口,兄弟俩面面相觑,觉得好像忘了点什么。一想,钥匙!忘在了20层的背包里。这是一个寓言,其实也就是我们的人生。少年之时我们在学校里意气风发,谁的成长不是把满怀的希望和梦想扔进行囊,直到20来

16、岁要进入社会时,生命、生存、生活的命题第一次摆在了自己面前。要独立面对的时候才发现身上的行囊挺沉,觉得背着个负担往前走挺慢的,只能放下。但是真的放下不要吗?没有人愿意割舍?只能先埋头苦干几年等到有条件时再来实现自己青春的梦想。可再走20年你就会发现,人到中年了,以前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在从前小农经济条件下是可以不惑了,而现在的人,不到40岁,连迷惑的资格都没有。到了40岁,各种矛盾、冲突、迷惘等等接踵而至,在充斥着指责和抱怨的生活中,走到了60岁,这是人生最激烈的一段时间。到了60岁,临近退休了,看看生活好像也就这样了,打打太极、做做保健、喝点养生汤,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没什么感觉了,晃晃耽耽人就到了80岁。到80岁“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有一天,你会突然意识到,20岁时的那一把钥匙,这一生从来没有跟随过,它还在出校门时的那个门口。而这时回不去了,这条单行道再也回不去了。好在今天我所面对的还是20岁的年轻人。所以今天我要说,你的行囊太重,那里面的吉它、歌谣和朦胧诗可以暂时把它放下,但那把钥匙别忘了。你可以向社会妥协,可以去完成自己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