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体词语探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11372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人体词语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人体词语探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人体词语探析成双梅(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湛江 524048 )摘要:汉语人体词语从出现到发展至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其发展中也有着巨大 的变化。人类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的认知往往从认识人自身开始的。 人类的认知方法也总是用已知去认识未知的。人体词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被用于认知、 指称其他的事物。人体词语不断拓展延伸,构造出新的词语,隐喻投射新的意义。本文主要 就现代汉语中的人体词语分析其造词法与构词法及隐喻投射现象。关键词:人体词语;造词法;构词法;隐喻;投射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Human-body-wordsCheng Sh

2、uang-mei(Humanitie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Abstract:Chinese Human-body-words have been through 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and have changed greatly since ancient times.Human beings cognitive law is from farness to nearby,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which determine that

3、people understand the world from themselves to outside world. Peoples cognitive method is always from the known to the unknow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uman-body-words are used to cognize and refer to other things. The continual extension of Human-body-words helps to create new words and th

4、e metaphors project new meanings. This thesis analyzes modern Chinese Human-body-words from points of word building, word making and metaphor projection.Keyword:Human-body-words;word building,;word making;metapho;projection引言人体词语是描写和指称人体器官和部位的词语。它的出现是人类对自身认识 的文明开始。人体词语作为指示人身体器官和部位的符号,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 认识,同时

5、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联系。汉语人体词语在汉民族历史中、 在汉语史上不断地演变发展、拓展延伸,隐喻投射出新的意义。汉语人体词语使 汉民族在认识自身的同时又为认识外界事物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丰富了汉语词 汇。本文所分析的人体词语主要是指称外表的、可视的人体器官和部位,如头、 脸、眼、嘴、手、脚等人体器官和部位的词语以及包含有人体词语作为语素的词 语、成语、熟语和惯用语等,以现代汉语中的人体词语为标准。一、汉语人体词语的产生与发展“人类的意识,从萌发开始,就有对自身的内向观察,且伴随并补充对自然 界的外向观察。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有这样一句关于认识主体性的名言“人 是万物的尺度”。布莱恩特纳说

6、过“身体既是一个环境(自然的一部分)又是 自我的中介(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写作、语言和宗教为中介,身体恰好处于人 类劳动作用于自然的结合点上,因此,身体决定性地处于世界的自然秩序和世界 文化安排结果之间的人类结合点上。”维柯认为“人类心灵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人对辽远的未知事物,都根据已熟悉的、近在手边的事物去判断。人在无知中就 把他自己当作权衡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准。”这都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总会以自身 作为标准的思想。人类在原始社会的生存生活中逐渐对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指称这些认 识于是创造了人体词语,如:首、面、耳、 目、口、手、足等词。人类用这些 词来指称身体的器官和部位。随着社会的发展,

7、人类对自身和自身以外的事物有 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识,被用来指称的词语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就是用自身的东西去指称以外的事物,用已知的、熟悉的东西去指称 未知的事物。如用人体词语去表示、指称自身以外的自然物、建筑物、其他物品 等。如“头”指称上端、顶端,还有前端“:山头”、“前头”;用“手”指称手段、 本领:“能手”;用“嘴”指称话语:“油嘴”;用“脚”指称底部、下部:“山脚”、“墙脚”等。不仅汉语如此,世界上许多其他的语言中一些无生命的事物的指称 表达方式、方法都含有借用人体词语及其作为语素来表达。人类在不断的发展过 程中产生了许多与人体有关的词语和包含人体词语作为语素的

8、词语。人体词语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特点:(一)数量上,从少到多。这是随着认识的扩大、深入而变化的。最初的人 体词语是人们用来指称、表达对自身某些器官和部位的认识,即基本人体词语。 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由少到多、从浅入深,再进一步从自身到外界,相对应的 人体词语在数量上也就会有所增加。(二)演变上,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马克思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处 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只有在一定时期里达到一定的量的变化后 才会发生根本性的、本质的变化。人体词语在其变化发展过程也是遵循这一规律。 如古代汉语中表示人头部的词有“

9、首”、“头”,而在上古以“首”为主位词,使 用频率高;到中古“头”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替代了“首”成为主位词。变化 的过程是“头”的使用次数逐渐增多,“首”的使用次数减少,在达到一定程度 后,改变了彼此的地位。在近古和现代汉语中用“首”来表示头部比“头”的次 数更少。从“首”到“头”的变化过程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三)音节上,从单音节词到双音节词。这也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个普遍特 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多音节词语为主。古汉语中 表示眼部的有“目”和“眼”,现代汉语用“眼睛”表示为主。其他的如:“自” (鼻)到“鼻子”、“耳”到“耳朵”、“眉”到“眉毛”、“唇”到“嘴唇

10、”、“辅” 或“脸”到“面颊”或“脸颊”、“踵”到“后脚跟”、“臂”到“手臂”或“上臂” 等。(四)主次上,主位词发生变化。这类主要是部分指称人体相同器官和部位 的词语主次位发生变化。如“目”和“眼”,在上古时期是“目”为主位词,到 了隋唐,“眼”替代了“目”成为主位词。由“目”构成的复合词和含有 “目” 的词语也逐渐被“眼”代替了。如“目睛”“眼睛”、“目前”“眼前”。 还有“面”和“脸”,最初“面”是指整个面部、面孔,“脸”是指“脸颊”,两 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后来“脸”的词义扩到为整个面孔,词义范围与“面” 一样。这样致使由“脸”为中心词构成的语义场发生了变化,与由“面” 为中 心词构

11、成的语义场形成同义场。如“面皮”“脸皮”、“面庞”“脸庞”、 “面颊”“脸颊”等。“面”和“脸”使用频率不相上下,无所谓主与次。(五)方式上,复杂多样的演变方式。人体词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词义 范围变化、名称词形变化。词义范围变化的,从部分到整体:“脸”由脸颊到整 个面部,这属于词义扩大;“足”由指称人的小腿和脚的合称到特指脚踝骨一下 的部位,这是属于词义的缩小;从指称一个部位到指称另一个部位:“脚”由指 称小腿到指称足部;“涕”由指称眼泪到鼻涕,这属于词义的转移。人体词语在 演变中也有改变名称、词形变化。前者有:口嘴、涕泪等;后者有:自 鼻、北背、童瞳等。二、汉语人体词语的造词法分析造词,

12、是指创造新词,它说明了一个词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造词是由于社 会的进步,人类交际的需要。“人们的造词活动都是在交际的需求下进行的。在 造词活动中,人们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词一般都是根据具体的环境条 件,通过人们的认识和联想才被创造出来的。”造词法是创造新词的方法,也就 是给客观事物或新认识给予命名表达的方法。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对自身 和其他事物获得更深的认识及新事物的产生都需要进行命名指称,于是创造了新 词。人类的活动和生存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造词活动,同时造词活动也是建立在 原有的基础上,受原有认识的影响的。汉语人体词语的造词法大概有以下四类:(一)音形义任意结合法。音形义任意结

13、合法是人类最初的造字法。这类主 要是最初创造的基本人体词语。最初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在生存生活中出于交际的 需要任意地采用任意的符号表示的,当使用范围和频率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形成 统一。音形义任意结合法是任意地采用某种声音、符号形式任意地给某事物命名, 指称某种事物,表达某种意义。如:首、元、头、手、足、脚、面、脸、自(鼻)、 北(背)、口、觜(嘴)、齿、要(腰)、目、眼、眉、耳、身、亦(腋)等。(二)加音节添词义组合法。这主要是人体基本词语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 的变化。其方法是在古汉语人体基本词语单音节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表近义、说明、 限定或后缀的语素构成的。如:目(眼)眼睛、脸脸颊、自(鼻) 鼻

14、子、牙(齿)牙齿、耳耳朵、觜(嘴)嘴巴、唇嘴唇、臂 手臂、掌手掌、亦(腋)腋窝、身(体)身体、首或头脑袋 面面孔或面庞、眼眼珠、止(趾)脚趾等。(三)修辞法。通过对比、类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在基本人 体词语的基础上创造新词。这类主要是借用人体词语的部位特点来指称自然物或 生活物品;或用自然物的形象性来指称人体部位,更具形象性。如:山口、壶嘴、 喷眼、腰眼、枪眼、泉眼、山头、喷头、山腹、山腰、山脚、港口、洞口、井口 豁口、火口、瓶嘴、风口、路口、床头、车头、车身、猫眼、针眼、佛手、龙眼 银耳、木耳、猴头、鸡眼、虎口、刀子嘴、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樱桃嘴、 杏仁眼、蒜头鼻、瓜子脸、扇

15、风耳等。(四)引申法,引用原有的语言材料,通过词义的联想引申的手段创制新词。 如从“口”、“嘴”和“舌”都是说话的重要部位,需要通过二者才能说出话语, 从而“口舌”、“唇舌”可以引申为一个人说出的话或是象征说话、争辩及在争辩、 劝说、交涉时说的话。其他的如:头脑、面目、耳目、眉目、口齿、嘴脸、手足 手脚、身手、心眼儿、眼红。还有许多成语、惯用语、熟语、歇后语:捷足先登 捶胸顿足、口若悬河、口口声声、红眼病、眼中钉、势利眼、没长眼、有眼无珠、 燃眉之急、火烧眉毛、眼不见为净、隔墙有耳、耳朵里长茧子、耳朵里塞鸡毛、 长舌头、大手大脚、毛手毛脚、碍手碍脚、一个巴掌拍不响、手脚不干净、做手 脚、没头没

16、脑、出露头角、头头是道、唇寒齿亡、浑身上下都是嘴、嘴上没毛, 办事不牢、牵着鼻子走、一个鼻孔出气、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步一个脚印、脚踏 两只船、一失足成千古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胳膊拧不过大腿、聋子的耳朵 摆设等。(五)虚化法。这类就是指“头”的虚化,变成后缀或表次序、量词。后缀的 有表示事物的残存部分:零头、粉笔头、布头、烟头;表示事物的起点或终点: 从头、没头没尾、到头、尽头、头年、头天;表示事物的方面:两头,分头;表 示词尾成分:老头、石头、心头、骨头、拳头、苦头、砖头、木头、舌头、指头 看头、想头、盼头、甜头、劲头、外头等。表示次序的指第一或开初的:头号、 头版、头班、头一次、头几排等;量词是用于指牲畜、像头的或不定数量 的事物:一头牛、三头蒜、几头猪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体词语的造词法并不唯一的,是多样的,也说明汉语 的造词方法是丰富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