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11358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来源:教学楼是现代教育的效劳设施,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坚持典雅、庄重、 自然乂具人性化才是其本质特征。近年来校园集约化开展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密度规划。包括校园整体高密度和教学区建筑的 局部高密度;第二,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校园建筑按功能类型进行重组, 促使具有公共性质的使用空间为全校所共用, 防止重复建设及浪费。密度的提高 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使校园建筑的功能向综合性、复合化开展。因此,教育建筑综合体的模式将成为新世纪我国中学建筑开展的趋势。目的:通过本设计使我们更加熟练的掌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能综 合运用已

2、学过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设计技 巧,熟悉有关设计规程、手册和工具书,提高自己毕业后到第一线工作的能力, 同时还将培养设计工作中实事求是、严格、准确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意义:1进一步掌握和稳固所学根底理论、根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在科学实践 中丰富和完善所学理论知识。2获得从事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研究的根本方法,培养文件编辑、文字表达、文献查 阅、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根本工作实践能力。4树立外国先进理论和本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思想和观点。5培养实事求是

3、、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 近几年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幅度不断加大,各种民间实体也把投资目标转向高等院校。 这使得高校的建设面 临前所未有的开展机遇。面对新型学校的兴建和现有学校的改造和建设的新形 势,学校的管理者和设计师对我国学校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反思越 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现有许多学校均建于方案经济时期,多数校园的建筑布 局按学科、院系“小而全的封闭体系设置,建筑的密度较大而容积率低,教室 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工程技术管网设施复杂,不利于可持续开展。空间上的 割裂和孤立

4、,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不利于现代大学强调人际交往、 学科 交流的开展模式。而在这个城市化快速开展的时代里,学校有限的土地资源日益 显其珍贵。集约化的教育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集约化是指“城市建筑在 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综合组织生活功能和复合空间设计, 形成紧 凑、高效、有序的功能模式。在校园的建筑规划上,将有限的校园土地资源集 约化使用,使建筑空间呈现聚集效应,以聚集空间结构形成集约化的建筑布局。 高校教育建筑的集约化表达在功能组织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功能组织的集约化是 指在区分各系部或教育环节的各项功能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综合组织教学功能,从而将它们通过建筑空

5、间组合方式有机结合成建筑综合体,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如将各系部的公共教学局部和根底实验室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把特殊实验室和教师科研相结合,与公共局部有所区别。乂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 程的延续性,如上自习和信息查询,可以将教室和信息中心综合设计。 空间结构 的集约化包括空间功能的集合与空间配置的简约,具有下述特点:空间有序化, 通过基于,提高效益建筑空间组织的秩序原理来建立有序的空间体系,才能实现教育建筑多种功能并存于一体;空间层次化,集约化教学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决定了空间设计中应包含从公共到私密不同等级的完整的空间系列。空间层次化和明确的归届感可以提高场所的可识别性,加强使用者的自

6、豪感;空间 弹性化,建筑空间结构必须具有弹性,表达在根底技术设施的完善和建筑物结构 系统及房间分隔的通用性,以适应灵活变化的要求;空间复合化,封闭的积层式 与上下贯穿的“动态流动空间相结合,统筹考虑交通组织和公共活动领域的空 间创造,使之趋向于立体化、开放化。集约化的建筑类型一一教育建筑综合体:大城市综合开发对建筑功能提出综 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城市、建筑、交通一体化成为当代城市设计和建设的一种 新趋向。它既要满足人们对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的高度需求,乂要讲求高效、多能、低耗的综合效益。顺应这种开展趋势出现了一种建筑新类型建筑综合体。建筑综合体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乂称综

7、合体建筑。其根本形式有:单体式(即只有一栋建筑)和组群式(含有多个建筑)。单体式综合体可以是各层之间的使用功能不同, 也可以是一层内各个房间的使用功 能不同。组群式建筑综合体是完整的建筑群, 各建筑群之间互为多种性质及功能 的复合。建筑综合体是对传统建筑类型和功能单元的叠合重组以实现多种功能交 义、并存的空间环境系统。综合体内部多种功能问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地发挥其职能和成效,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它可提供比普通建筑 更多的效劳内容,为更多的对象效劳,使环境产生巨大聚合力。集约化教学模式 使在校园规划设计方面将具有相同功能和相近届性的建筑适度聚集而形成组团 格局,或者因用地紧张

8、将功能不完全相同的单元聚集一体,构成一种新型综合体教育建筑综合体。2. 现代教学楼由于楼层逐新增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密度大.加上课 桌、课椅等可燃物较多,当发生火灾时,逃离比拟困难。3. 抗震方面的问题:新公布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第6.0.8条中规定:“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 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 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而设防类别的划分是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划分,针对乙类建筑,要求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抗震措施方面,一般情况下,当抗震烈度为 6

9、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但是尚存在以下I可题:(1) 目前对于此类建筑的重要性认识还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2) 低层建筑结构类型的选取除了常用的砖混结构外,框架结构被广泛采用。而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平面布局的规整性。换而言之,仅仅通过结构专业自身的工作尚不能完全设计出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物。5、空间组合方面的问题:在现在社会中大局部中学教学楼都是比拟综合的, 里面会有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师、计算机教室等,而在大学中, 这些教室都是分开的,与之相比,分开比拟好统一管理,也不会出现互相影响的 问题,在这方面应该逐渐改良。三、对课题提出的

10、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预期目标:新的教学楼建成以后,力求成为布局合理,符合现代教学要求,具有多功能、 现代化设备优秀建筑,希望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满足学生的 各项要求,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另外,通过这次的设计,也会使我对软件的应用 能力有很大提高,这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根底,让我能在竞争剧烈的社会 中有一席立足之地。可行性分析:1.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已经具备了根本的建筑设计能力,制图能力, 建筑的结构选型,加强建筑的功能分析、空间组合、内外环境、造型处理等方面 的能力,熟练掌握了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程序阶段,能够独立完成 整套的完整的建筑设计及

11、结构设计。2. 这次设计参考了 XXX大学附近的资源条件和环境背景,是在尽量符合环 境条件的根底上完成的,通过对XXW学博学楼选址的根本概况区位条件、地 形地貌、人口与用地、道路交通、资源条件、建设条件等、现状条件、开展背 景等的了解分析,以及高中城教学楼的建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力 求满足社会需求以及业主方的期望。3. 具体程序:在建筑平面设计中,除应考虑甲方提供的具体功能要求外, 还应考虑建筑物 所必备的根本功能。在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教室、教师休息室及教师办公室、 男女卫生问、门厅、休息厅、走廊及楼梯。各房间所应考虑的内容包括:房间面 积、形状、平面尺寸、门窗布置及房间在建筑平

12、面中的位置。建筑剖面设计包括:确定房间的剖面形状与各局部的高度、建筑的层数。根 据教学楼的功能及使用要求,剖面形状应采用矩形;各房间的高度包括:室内外 地面高差、房间净高、窗台高度、黑板及讲台的高度、门的高度及层高。考虑到构造简单、节省造价、施工方便等因素,一般采用平屋顶;屋面做法 应考虑其防水、保温及排水功能而相应设置防水层、保温层、找坡及相应的找平 层;屋面排水应采用有组织排水及优先采用内排水。材料、装修及构造包括:楼地面、墙身、顶棚、踢脚、窗台板、门窗以及其四、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五、完本钱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 某类市场调研、计

13、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等及解决的方法。1、已学教科书及图书馆借阅相关标准书、图集。2、CALB件、天正建筑、PK-PM3、尺规作图工具。六、完本钱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方案。1、方案设计:1.5周2、施工图设计:3.5周3、方案设计及荷载活理0.5周4、梁、板配筋计算0.5周5、现浇楼梯设计0.5周6、电算局部1.0周7、绘制施工图1.5周8、一棉框架计算2.0周9、独立柱基计算0.5周10、编制计算书0.5周七、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A.教材:已学专业课&)1、?混凝土结构?2、?多层及高层房屋结*寸设计?3、?地基根底?4、?抗震结构设计?5、PK PM软件使用说明6、?工民建专业毕业设计手册?7、?钢筋碌构造手册?B.标准:1、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 ?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20213、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20214、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215、 ?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20216、 ?砌体结构设计标准?GB50003-20217、12系歹0结构标准设计图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