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11297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 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 播方向不变。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2、凸透镜的确定方法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3、透镜的两个镜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叫主轴,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短折 光能力越强。4、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 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5、幻灯机与投

2、影仪:都是将较小的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投影仪中平 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使得到的像更大,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 屏幕并把影片与透镜的距离调近。 6、照相机:较大的物体经凸透镜后成较小的像,景物离照相机越远,拍到的像就越小 要使拍到的像大些,应使照相机离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简言之: 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7、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 8、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 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 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

3、=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可以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 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 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10、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1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12、近视的形成:(1)睫状体功能降低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折光能力大。 (2)眼球的前后方向上过长。 这两种结果都能

4、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镜制成眼镜矫正近视。13、远视:(与近视相反) 用凸透镜矫正。14、眼镜的度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 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度数=100/f(f为焦距,单位:米)15、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 物近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倒立的。第69章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运动和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

5、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 手的压力约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 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

6、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 盘、指针、外壳等。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 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

7、住而不能正确使用。(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 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 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 线叫做重垂线。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 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用g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的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13、几个

8、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 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 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

9、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17、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18、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见实验探究)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与滚动方向相反。19、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0、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 (2)增大压力21、减

10、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2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3、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2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2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

1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 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2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3、

12、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 =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 N,面积的单位是 m2, 压强的单位是 N/m2,叫做帕斯卡,记作Pa 。1Pa=1N/m2。(帕斯卡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4、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5、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液体的压强

13、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6、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p=gh 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 h指深度,单位:m,压强单位(Pa) 注意:h 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距离。7、连通器:1、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2、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8、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9、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 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

14、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 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10、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 11、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大气压具有液体压强的特点。12、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实验是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做出的,托里拆利实验也证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标准大气压 = 760 mmHg = 1.01105Pa,即P0 = 1.01105 Pa . 它大约相当于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1 cm2 的面积上产生的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