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110459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才能。理清故事情节。过程与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才能。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联想和想像。作品深化的内涵和思想。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化把握作品深化的思想意义。教学方法 朗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内容 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

2、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答复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送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p 。二、讲授新课: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播放本课录音。老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展深化考虑。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爱-织-看-穿-揭-议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3、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

3、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老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4、布置作业:写生字,理解词义。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才能。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展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b四人小组交流。c全班进展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对详细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准确等等,老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

4、完善自己的答案。理解文章主题。(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受骗的故事,揭露和挖苦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多侧面地评价骗子。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3、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

5、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正自新,治理好国家。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4、全班讨论,老师梳理,明确: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平安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

6、景,老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缺乏,以获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b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历,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三、课堂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假如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妙!四、课堂练习: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五、布置作业: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二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一个婴儿即将降临人世,他问上帝:“他们说明天就把我带到地

7、球上去,我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我该怎么办呢?”上帝说:“孩子,放心吧,我已选定了一位天使,她正满心欢喜期待着你的降临,并且,她将用她一生一世的爱来无微不至地照顾你、关注你,直到生命的终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天使是谁吗?是母亲!这是我们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深情的呼唤。古往今来,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久的主题。千百年来,歌颂母爱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你能说出几句有关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吗?生交流举例:孟郊游子吟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在孩子们的口头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萨克雷名利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歌颂母爱的名句还有很多。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

8、的敬意,一起来欣赏一篇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语文书翻开,翻到第123页。板题:金色花二、作者本文的作者是泰戈尔。板题:泰戈尔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师补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著有诗集飞鸟集、新月集等诗集,还有小说及剧本等,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开展影响很大,19_年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家庭人口众多,他的母亲身体不好,他由大姐带大,大姐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五嫂为他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他的妻子也始终温顺敦厚地扶持丈夫的工作。这几个女人以母亲般的爱深深影响着泰戈尔,在他的文字作

9、品中,童真、母爱是永久的主题。三、读本文的体裁是散文诗。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它具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同时又有诗歌“语言凝练,内容跳跃性大”的特点。对于诗歌,我们可以按照“读、品、悟”的步骤进展学习。副板书:读、品、悟 首先来看“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读顺、读出感情。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标记出来,并初步感知一下诗中孩子的形象特点。生自由朗读同学们发现哪些字词容易读错?说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此过程正字音:匿笑、祷告、请同学们来说说文中孩子具有什么特点?活泼、得意、顽皮、天真同学们概括得很精当,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尽量表达出活泼、天真、得意的孩

10、子气以及对妈妈深情的爱。2 在“品”的过程中,要体会诗歌语句所表现的情感。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一遍诗歌?生读适当点评,再找学生读。在此处注意以下几个地方:1、 第一段要读出孩子的淘气、得意、骄傲2、 “孩子,你在哪里?”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3、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嗔怪、担忧、焦虑、欣喜同学们读得都不错,根本能将句子中的感情读出来。四、悟学习诗歌第三步是悟,体会文章写作特点及好处。1、在读和品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是表现什么情感的?母子之爱,母子情深。我们知道,在中国就有许多写或孩子顽皮得意的,或歌颂母爱,或表现母子情深的文章。那为什么要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作选入我们中学

11、课本中呢?这首诗是不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明确: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得意,如何的淘气,怎样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成心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而泰戈尔却在人们意料之外运用想象的手法,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遍体裁,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奇妙之处。板书:想象2、有哪位同学知道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明确: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咱们孩子得意。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芒。人们喜欢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

12、在新奇而美妙。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明确: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三次嬉戏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板书三次嬉戏的内容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去表达的。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朵金色的花绽放,那优美的姿态,那淡淡的芬芳,那小小的投影,便是世上最深情的语言,便是爱的最真挚的诠释与表达。所以说:花开无声,大爱无言。五、拓展曾有一个印度人说:我每天读泰戈尔的诗,读他一行,便可忘却世上一切的烦忧。我们通过品读金色花,领略了大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温馨的母子情。假设你是哈利波特,给你一次变化的时机,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妈妈?学生发言,师适当指导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在平时的写作中也需要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