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109045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个小学生的厌学案例分析 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李世兰 小伟(化名),男,11岁,农民家庭,聪明机灵。语文课堂大多时积极,读课文流利,具有超强的背诵能力,但课后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其它课注意力分散,经常搞小动作,欺负同桌,情绪消极,根本见不着作业的影儿。一、现象观察 情景一 这天办公室来了两位不速之客,经介绍才知道一位是小伟的爸爸,一位是小伟的外公。小伟的爸爸还算客气,讲述某科老师把小伟的头部打起包的过程,婉言说明来意,并一再强调这并不是第一次,而小伟的外公则出言不逊,气势逼人。经过再三解释、劝解,总算平息了一场风波。事后,我向这位老师了解到小伟上课时经常捣乱,惹火了老师,情绪失控,一失手用教棍

2、将小伟的后脑勺打起了一个杏儿大的包。 情景二 枫叶如丹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意蕴深远,读起来较困难。初学时,指明几个中等学生朗读,不是添字就是丢字,结结巴巴的就是读不通顺。这时,我发现小伟的大眼睛突然亮起来,显得异常兴奋和焦虑。只见他高举小手,恨不得站直身子,想给我解围。果然,他用响亮的声音自然流畅地读了下来。当得到我的表扬,同学们赞许的目光后喜滋滋地坐下了。而且,第二天的小组背诵比赛中他一举夺冠。 情景三 期末考试结束后,负责我班监考的同级老师告诉我,小伟仅用半小时就做完了,然后自得其乐地玩起了扑克牌。试卷交上来时,我发现连前面最简单的基础题都答错了。我没有惊奇,感觉太正常

3、了,因为我了解他。 情境四 我刚刚给学生总结完期末检测情况,在等待开家长会时,正是另一位主课老师在总结。我扫视教室,其他同学都在认真检查试卷,惟恐给自己丢落下一分,只有小伟目光呆滞,思绪早已飞出了教室,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就在我与他目光相对的一刹那,他才猛然意识到该做点什么。虽然故作镇定,但眼睛在试卷上游移不定,根本掩饰不了内心的厌烦。 在接下来的家长会上,我抽时间与小伟的爸爸交流,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当着小伟的面说:“医生说,小伟先天智力低下,记忆力很差。”这很让我震惊。我告诉他,小伟非常聪明,记忆力超常,背诵课文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小伟看了父亲一眼,扬起小脸自信地笑了。 事后,我才想起几

4、天前小伟的脑袋经常戴着帽子,我问他是不是冷,他说不是。当我揭开帽子时,惊呆了,只见小伟脑袋上花花点点的少了很多头发,仔细看还有一定的规则,让人心疼不已。问及原因,他说父亲带他去看医生了。前后联系起来真让人哭笑不得。 二、原因分析 通过和小伟父亲交谈了解到,小伟很小就跟随父母进城,由于父母只读到小学,文化程度低,只能在建筑工地干些重体力活养家度日。工作环境差,劳动艰辛,生活压力大,使这对本来就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更加力不从心,不能引导小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再加上去年小伟的母亲又给小伟生了个弟弟,使他悲观消极,成绩越来越差,在老师和同学中抬不起头来。而且长期受农村迷信

5、思想的影响,使小伟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自身对孩子的关爱、理解、引导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巨大作用,而是一味地埋怨孩子不争气,甚至怀疑孩子有先天不足,求神拜佛,求医问药,使得不到关爱的小伟自暴自弃,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抵触情绪,有时还拿同学解气等不良心理倾向。三、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长联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通过了解分析,我认识到家长的冷淡漠视,没有从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出发理解孩子,是小伟丧失自信心,消极对待学习,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加强与其家长联系,告诉其父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强调小伟聪明的天资,非凡的记忆力,流利的普通话等优

6、点,消除父母对孩子的不正确认识和错误迷信判断给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开导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建议他们尽力营造宽容、理解、尊重、平等的家庭氛围,抽出一定时间跟孩子交流、玩耍,学习上努力引导,想办法帮助他,最大限度地让小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亲情温暖,体验到家庭生活的快乐,来激励他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 捧出一颗心,恢复心理平衡 作为教师真正的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生活上的“扶贫”,学习上的“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我们要用爱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火苗,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更要让爱洒满学生心灵,驱散每一

7、片阴坦、融化每一块寒冰。学生受伤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用爱抚摸。为了让小伟感受到爱,我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谈心交流,赢得信赖。 平时,我总是抽出适当时间与小伟谈心。开始,他的戒备心很强,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摇头点头表示回答。后来,我就找一些简单、轻松,接近他生活的话题,诸如“你弟弟长得漂亮吗?像你一样可爱吗?”“溜溜球好玩吗?”“今天吃了什么?妈妈多关心你呀,又给你加营养啦!”在消除小伟心理顾虑之后,渐渐把话题引到学习上,诸如“回家先写作业还是先玩?”“作业有困难吗?”他的话匣子打开了,真实地吐露自己的想法和逃避作业的原因,再经过耐心引导,做作业积极主动多了,而且每次见到他,他都会害羞地礼貌地

8、说声“老师好!”。1、 课堂关心激励,感受关爱。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关心爱护自己。为了让小伟在全班同学面前感受到重视和关爱,我总是抓住时机,把最简单的问题,他最拿手的任务交给他,并及时夸奖激励,告诉他今天的作业写得漂亮,或给他送去赞许的眼神,或摸摸他的头,让小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被爱的感觉,在同学中树立威信,让他那颗消沉失望的心得到温暖,摆脱自卑心理,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找回自信心。2、 架设爱的桥梁,感受集体温暖。 为了让小伟在班级中找到自尊自信,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有意请检查作业的小组长帮忙,对小伟的作业宽容一些,并注意指导他做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组内多给小伟提供帮助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小伟感受到同学间的友爱和集体生活的快乐。这样在同学和同学间架设起爱的桥梁,让小伟在同学中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和同学们一道健康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疏导,小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高,其他老师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好。有人把教育比喻成涓涓细流,那么我想,河中流淌的是爱心、细心、恒心,还有我们对教育的忠心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心。相信只要我们细致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对症下药,耐心疏导解决,这股水流一定会一路欢歌,奔腾不息。 榆林市2009年度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