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10838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17【一】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杏花天影姜夔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 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 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注:沔口,今湖北汉口。清淑,晴和。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 请简述理由。 4 分答: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

2、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楚江怀古其一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 因直言被贬为龙阳 今湖南汉 寿尉。此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作。简析此诗颔联在写景上的特点。 4 分 概括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8 分 少年行其一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1) 诗中少年游侠的“意气”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联系全诗加以说明。 4 分(2)

3、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对刻画少年游侠形象有何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4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赏析。8分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1这首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幅图景与全诗感情很不协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答: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晚年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心态? 4分答:【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8分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4、?。注余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首联“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烘托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全诗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过程,请写出。4分六、阅读以下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8分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此诗写于作者晚年任江西刺史时因遭人陷害被官府问罪昭雪后东归故乡的途 中。流离多病的身世。(1) “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4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8分题张一旅舍三咏榴花唐韩愈五月榴

5、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作者怀才 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4 分答: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题。 8 分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注】来鹄 (?-883) ,即来鹏,唐朝诗人,豫章 (今江西南昌市 ) 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 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 ,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咸通间, 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广明元年 (880) 黄

6、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1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其用意是 什么?2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要借云来讽喻封建社会中的哪种人?九、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8 分鹧鸪天魏初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 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的“又” 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4 分 有人认为词的后两句写得极其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4 分参考答案一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 相呼应。 1 分春风乍到,柳芽欲

7、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 自然也成为“愁眼”。 1 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 可再见而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 2 分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 “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 情。又如: “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 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 托喻微妙, 感慨亦深。 又如:“满汀” 等句写江中小州, 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 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

8、,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 之中,神情刻画之内。 2 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可二颔联1分:“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 1 分一句写物,一句写人 1 分;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1 分。表达诗人遭贬后悲凉落寞的心境和远谪他乡的孤单离索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三(1) 要点:“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高楼纵饮的豪情,使 酒任性的作风,豪纵不羁的气质,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等。 答出以上任意三点 即可得分,其他回答如言之成理亦可得分(2) 诗的末句描绘了一幅富有浪漫气息的高楼垂柳系马图。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 侣,写马,正是为了衬托少年游侠的英武豪迈。写垂柳,意在点缀酒楼风光,

9、使 之在华美、热闹中显出雅致、飘逸,渲染出一种浪漫和青春气息,从侧面表现少 年游侠的讲义气、重然诺。【四】 1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 征途千里, 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然而这春江上的盎然生 意与旅程中的忧郁情怀很不协调, 这样写是以乐景写哀, 触发作者的羁旅悲愁, 产生先扬后 抑的艺术效果。诗人借此不协调来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2“偷生”二句状写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远适南国的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 泣下沾襟。 “老病” 二句,道出了诗人晚年思想上的矛盾。 诗人年老多病却迫使他南往衡湘, 但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

10、廷。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 了回答。 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 可是仕途坎坷, 壮志未酬, “百年歌自苦” ,一生苦吟, “未 见有知音”,能有几人理解?这正是杜甫晚年悲剧生活与矛盾思想的自我写照。【五】首联“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描绘了一副秋天的西风落叶图,烘托了诗人情 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时间上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 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六、(1) 用的好 1 分,“笑”与“悲”呼应1 分,是对自我人生经历无可奈何的苦笑 1 分。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

11、奈、辛酸与不平之气 1 分。(2) 对自己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感到无比压抑和悲伤2 分,对不合理的现实遭遇感到愤慨不平 2 分。七、1描写榴花不正面写, 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2喜爱之情:五月里石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 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 爱之情。怀才不遇之情: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怜 此地无车马”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才俊而怀才 不遇的愤懑之情。八、 1一方面使诗有悬念,有波澜; 2 分另一方

12、面是与第四句云却悠闲自在,弄姿自 媚,不去降雨解旱形成对比,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2 分 2当人们焦急地盼云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 2 分不言而喻,这正是封建社会中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 ,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 2 分 诗歌鉴赏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 “夏云多奇峰” ,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 故。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 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 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

13、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 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 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 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 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 头,那么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 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

14、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 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 情,也就可想而知了。“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 按自然顺序, 似应放在首句。 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 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 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 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 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

15、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 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 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 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 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 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 ,实际上 “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 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 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 ,也许算得上最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