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09169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 :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 就是要培养“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的审美及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语言的分类和特点。2、理解并掌握诗歌语言的风格。3、掌握诗歌语言结构上的特点。教学时数: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语言内容(一)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1、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大漠、边关、古道、烽燧;夕阳、落红、柳絮、杨花 子规、猿啼、寒蝉、乌鸦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陆遊的卜算子咏梅,以梅 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

2、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其他 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 凉、意绪的消沉。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 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 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江

3、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 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孔 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 它们大多源于历史典故,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如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 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自居易的诗句。(二)从语法角度分析,要关注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4、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艺术旗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 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 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 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在汉魏以前可摘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 “炼句”毕竟是诗歌创作到了 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 “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也流传下“推敲”

5、和“一字 师”的佳话。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 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 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 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炼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 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势雄三

6、辅,关门扼九州。” 五言炼第五字:“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五言炼第二第五字:“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七言炼第五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七言炼第七字:“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七言炼第二第五字:“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有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1、数量词 例1

7、,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2,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 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例3,“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支开”, 使“一支”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例4,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 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片飞花,春残之始,风飘万点, 春残欲尽的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

8、怨愁” 例5,许浑的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中,“一声”“万 点”,一“鸣”一“栖”,一闻一见,入微地描述了清晨景色,别具一番赏心悦目的风韵。2、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 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 楼等意象。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 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加上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情景交 融,含蓄而耐人寻味。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

9、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3、动词例1,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 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 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 雾,不断从野竹稍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 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例2,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

10、是炼字。它们都是 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 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例3,杜甫的曲江对雨诗中“林花着雨胭脂湿”句,“湿”字驳落,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 分别以“润”、“老”、“嫩”“落”补缺,都不及“湿”字鲜明生动。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 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 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

11、,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 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例5,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 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6,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例7,洪瑹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 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4、形容词例1,王维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谓短语,“枯” “疾”“尽”“轻”,都是谓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 鹰的眼睛看得更清

12、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 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 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二 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 “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 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

13、通感的妙用。还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 用。例4,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郭彦深就说“漠漠 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例5,诗经早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黄山谷咏雪的“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 斜斜”,可以说是后来居上。例6,“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 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 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

14、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 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炼形容词置于句首或句末的,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 是形容词炼于句首,有如现代的印象派绘画,首先捕捉的是色彩鲜明的印象。王维的“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都是形容词炼于句末的范例。而元稹的“寥 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也是炼形容词于句末, 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又以表冷清的“寂寞”形容之,炼字而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含情深

15、婉。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 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如果“红” “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又如周邦彦的“风老莺 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和风雨联系到了一起,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 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5、副词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 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 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

16、减色。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 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 着画龙点睛的妙用。又如王亘龄闺怨中的诗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 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 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 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6、“诗眼”“词眼”与炼字 中国古典诗人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