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09066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教学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音乐教学计划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篇一:做好音乐特长生的辅导教学计划,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尽管高三音乐特长学生不多,也都以声乐为主项,但只要认真做好辅导计划,落实好每个教学计划的实施,我想我们的音乐特长生一定能取得较好成绩。一、教学用书教学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专业考试大纲;声乐卷: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视唱练耳卷: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基本乐理倦:高考音乐强化训练,湖南文艺出版社李重光:

2、音乐理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其它:河北省音乐统考历年高考试卷;人教版高中音乐课本鉴赏。二、联考分析p p 我省20_年音乐高考分值做了调整,专业满分为20_分,其中主项150分、视唱20分、听音15分、乐理15分。预计2022年我省音乐专业录取控制线,本科声乐150160分以上、专科声乐120分以上。前几年我省的音乐考生文化课控制线,本科基本控制在301分以上,专科基本控制在240分以上。音乐高考录取方法是以专业排名,文化成绩达线即可。20_年我省的音乐高考大约仍在1月份进行,要想考上理想的音乐大学,既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努力,又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家长的关心支持分不开。三、教学实施:以声乐教学

3、为主,以乐理、听音、视唱为辅,全面开展系统训练。1、声乐教学:学生分析p p :民族唱法学生1位,美声唱法学生4位,通俗唱法学生2位声乐教师:本学期声乐教师公开课两次。总课时计划180节,其中歌唱技巧发声训练课40节,新歌练习50节,一对一声乐辅导课一人一周一节。发声练习15条,要求每生从中选5条适合自己的发声练习。每位学生学会10首新歌曲。前3个月每生一周一歌,一周一查。后两个月重点训练12首歌曲,以备高考之用。重点重视:重视学生咬字、吐字、节奏节拍、音准、呼吸支点、情绪表达等。10月下旬进入高考备战,每生准备好p3,下载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伴奏。11月份开始跟音响伴奏练习,师生共同敲定高考曲

4、目。12月份模拟声乐高考训练,启示引导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张扬个性。2、乐理教学:乐理卷:总课时计划60节。要系统地讲课,作业尽可能当堂完成,使学生当堂弄明白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音乐理论,多做练习。有系统地做实战练习,有难题随即启示引导。8月9月份讲授、复习基本乐理。10月份乐理卷试题分析p p 。11月份历年音乐高考试卷分析p p 。12月份精读李重光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和复读高中课本音乐鉴赏艺术常识。侧重点:将习题答在试卷上,对照标准答案做认真细致地分析p p 。篇二: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

5、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二、教材体系内容分析p p 说明三、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p p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修满18课时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们高一下学期开设“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音乐的鉴赏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要求学生能按时上课,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和欣赏活动中来,掌握必要的音乐鉴赏知识和技巧,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并进,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体现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和欣赏性。2 加强音乐作品的选择,有目的的选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反复欣赏,让学生学会鉴赏技巧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文化背景。3 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质量。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