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复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09065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接本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接本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接本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接本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接本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接本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接本复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七章复习内容一、论述1、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答:(1)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得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 (2)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的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应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病发区、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监测断面的位置要

2、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流。 (5)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2、河流监测断面如何布设 答:(1)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2)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3)a、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的水系污染程度。 b、对照断面是为了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的。 c、控制断面是为了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质的影响而设置的 d、削减断面是为了看河流纳废(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

3、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而设置的断面。 (4)有时为了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还要设置管理断面。3、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 答:(1)调查和收集资料 a、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 b、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楚废(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表水污染现状。 c、测量或者查得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及所需费用、采样程序。 d、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

4、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 (2)布设采样点 在弄清楚水污染源的分布、类型和污染物的扩散条件,以及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向之后,可以布设两类采样点,即背景监测井和污染控制监测井。 a、背景监测井设在监测区域未受污染的地段、地下水水流的上方,垂直于水流方向。 b、污染控制监测井布设在污染源周围不同位置,特别是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 (3)确定采样渐渐和采样频率 a、背景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监测井的空隙承压水井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b、污染控制监测井每逢单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6次。 c、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 d、遇到特殊情况或者发生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地下水质时,应

5、随时增加采样监测次数。 (4)监测方案的其他内容同地表水监测方案。4、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答:(1)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2)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查明以下内容 a、用水情况、废水类型、主要污染物、排污去向、排放量。 b、车间、工厂或地区的排污口数量及位置 c、废(污)水处理情况 d、是否排入江、河、湖、海 e、流经区是否有渗坑。 (3)确定监测项目 (4)确定采样点。 一般水污染源不需要设置监测断面,直接确定采样点。 a、工业废水。 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 在工厂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

6、,在处理设施总排口布设采样点; 有时为了了解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和为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出水口以及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不设采样点。 b、生活污水。 城市管网污水,采样点设在污水排放干管的不同位置和污水进入受纳水体的排放口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放口及各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 (5)确定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a、工业废水:监督性的监测一般一年不少于1次;如被列为重点排污单位,则每年24次。 b、生活污水:城市管网水每年丰平枯三期分别采集一次,每次历时一昼夜,每4小时采样一次,组成等比例混合水样。 c、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都应从部分单元处理设施出水口和总排

7、口采集污水样。5、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方法和各自的作用 答:1、预处理的目的: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多数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之前往往需要预处理,以得到预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样品体系。 2、预处理的方法及各自的作用。 a、水样的消解:水样的消解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 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要进行消解处理。通过消解可以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者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b、富集与分离:富集于分离的过程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常用方法有过滤、气

8、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等 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需要对样品进行富集或浓缩;当有共存干扰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者掩蔽措施。6、共沉淀法的机理、分类,以及不同类别的特点 答:1、机理:共沉淀法系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共沉淀现象在常量分离和分析中是力图避免的,但却是一种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手段。共沉淀的机理是基于吸附、包藏、生成混晶和异电荷胶体物质相互作用等。 2、分类: a、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离 利用非晶形胶体吸附沉淀,例如Fe(OH)3、Al(OH)3等。由于其表面积大,

9、吸附力强,故富集效率高。 b、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淀分离。 当欲分离微量组分及沉淀剂组分生成沉淀时,如具有相似的晶格,就可能生成混晶共同析出。 c、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 有机共沉淀剂的选择性较无机沉淀剂高,得到的沉淀也较纯净,并且通过灼烧可除去有机共沉淀剂,留下欲测元素。7、水中残渣如何测定 答:水中的残渣分为总残渣、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三种。它们是表征水中溶解性物质、不溶解性物质含量的指标。1、 总残渣:总残渣是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总不可滤残渣和总可滤残渣。其测定方法是取适量(如50mL)振荡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移入10

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即为总残渣。2、 总可滤残渣:是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所增加的重量。一般测定103105烘干的总可滤残渣,但有时要求测定1802烘干总可滤残渣。水样在此温度下烘干,可将吸着水全部赶尽,所得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所计算的总矿物质含量较接近。3、 总不可滤残渣: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重得到的物质量称为总不可滤残渣量。它包括不溶于水的泥砂、各种污染物、微生物及难溶无机物等。常用的滤器有滤纸、滤膜、石棉坩埚。由于它们的滤孔大小不一致,故报告结果时应注明。8、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的不同

11、之处 答:1、原理不同:a、冷原子吸收法: 水样经消解之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者氮气将其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长(253.7nm)的光的吸光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b、冷原子荧光法: 该方法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原子蒸气,吸收253.7nm的紫外线后,被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巨额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2、仪器不同:冷原子吸收法是用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定吸收光谱。 冷原子荧光法是用冷原子荧光测汞仪,测定发射

12、光谱。 3、适用情况和检测范围不同:a、冷原子吸收法适用各种水体中的汞的测定;最佳条件下,最低检出质量浓度可达0.10.5g/L。 b、冷原子荧光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及氯离子含量较低的水样;方法检出限为0.0015g/L,测定下限0.006g/L。9、水质非金属无机物监测项目有哪些,他们对环境的危害分别是什么?答:测定项目有酸度、碱度、pH、溶解氧、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硫化物、含磷化合物等。 1、酸度:酸度使水体pH值降低,破坏了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的正常生活及生长条件,造成鱼类死亡,作物受害。所以酸度使衡量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2、碱度:重碳酸盐是水中碱度的主要形式。碱度和酸度是判断水

13、质和废水处理控制的重要指标。碱度也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和金属化合物的溶解性和毒性等。 3、pH是最常用的水质指标之一。天然水的pH多为69;饮用水要求在6.58.5;工业用水必须保持在7.08.5,以防止金属设备和管道被腐蚀。此外,pH在废水升华处理,评价有毒物质的毒性方面也具有指导意义。 4、溶解氧: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微生物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继续减少,则会窒息死亡。一般规定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至少在4mg/L以上。 5、氰化物:简单氰化物易溶于水、毒性大;络合氰化物在水体中受pH、水温和光照等的影响解离成毒性强的简单氰化物。氰化物进入人体之后主要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失去传递氧的功能,引起组织缺氧窒息。 6、氟化物: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氟易患龋齿;长期摄入过量的氟,会导致骨质疏松、骨骼变形。饮用水中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 7、含氮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