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009022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1讲故事,激趣导入1通过小猫钓鱼认识平均数。师: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师: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老大、老二和老三这三位猫兄弟到河边钓鱼。两个小时以后,它们各自数了数自己钓到的鱼,老大钓到7条鱼,老二钓到6条鱼,老三钓到2条鱼。老三看自己钓得这么少就哭起来了,原来猫妈妈说,今天谁钓鱼钓得最少就不能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于是老三哭得特别伤心,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老二说:“我有主意了。”你知道老二想出什么主意能让三位猫兄弟一起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吗?你能用小棒代替鱼,摆出老大、老二和老三分别钓鱼的条数吗

2、?(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老大、老二和老三钓到的鱼同样多呢?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2)汇报。方法一:老大拿出2条鱼给老三,老二拿出1条鱼给老三,这样老大、老二和老三各有5条鱼,这种方法叫作移多补少法。方法二:把老大、老二和老三的鱼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位猫兄弟都可以得到5条鱼,这种方法叫作先合并再平均分。师:这种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76215(条)1535(条)2引出“平均数”。师:5条是老大钓鱼的条数吗?是老二和老三钓鱼的条数吗?(都不是)我们给“5条”起个名字,“5条”是三只小猫钓鱼的平均数,可以说平均每只小猫钓了5条鱼。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板

3、书课题)设计意图:从故事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激起了学生学平均数的欲望,还为这一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头。通过摆一摆,提前渗透移多补少的方法,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使学生容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究,理解新知1教学教材90页例题。探究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1)(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统计表。提问:你从统计表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提问:由统计表你能看出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淘气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用几表示比较合适?出示智慧老人的说法: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师:“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就是这5次平均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同样多,都是6个。你们想知道这个

4、数字“6”是怎么得来的吗?学生小组内操作:摆一摆或画一画,使5次同样多。(2)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想法。因为第5次和第3次记住数字的个数比较多,所以第5次给第1次1个,给第2次2个,第3次给第4次1个,这样淘气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都变成了6。(3)教师边演示,边总结。通过把多的补给少的,使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出淘气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2探究用“算术法”求平均数。师:除了上面这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可得出:先把这5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师小结:“合”就是把这5个数加起来,然后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就是平均数。北师版小学数学四

5、年级下教案2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二、出示教学目标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三、教师精讲(一

6、)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课前,我们分

7、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3、生活中感受1公顷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1平方千米=100公顷四、

8、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2公顷=( )平方米50000平方米=( )公顷3平方千米=( )公顷90000公顷=( )平方千米五、出示达标题六、课后拓展、巩固应用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七、作业布置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2、理解并掌

9、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教学难点能应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法:主动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图形。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把“预习案”中的问题逐一解决。 组内交流订正。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1.拿出不同的四边形教具模型2.同学们把这些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3.揭示课题(四边形分类)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三、探究新知(一)自

10、主学习活动一(分一分):看书30页上面分一分的8个图。回答下面问题。1、给这8个四边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说说智慧老人为什么这样分总结: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思考: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四、点拨升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五、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六、当堂训练。1、选择。(1)当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那

11、么它一定是()。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2)当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3)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时是()。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七、拓展提高求出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板书设计:四边形的分类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课后反思:平行四边形,北师大,数学,创新,黑板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

12、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教法:启发法学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了那些家务?(学生发言)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项目扫地擦桌子烧开水时间8分钟2分钟10分钟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二、创设情境

13、,探究新知。1、沏茶问题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间?(指名说)(2)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淘气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但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出示课件),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聪明的小明就想跟大伙比比,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课件。小明也给咱们发来了一个温馨提示的信息: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2、可用箭头“”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节

14、省了多少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与小明比比吧。板书示范。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找茶叶1分钟1+1+8+1=11(分钟)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1+1+8+1=11(分钟)方案C: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1+1+8+1+2+1=14(分钟)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学生说,师板书工序流程。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流程图。此时,小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