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08902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1检测过程程序内容检测过程程序可分为检测任务指令单管理控制、检测准备过程控制、检测作业过程控制和检测结果的验证过程控制。2检测过程控制措施2.1检测任务委托管理控制任务受理及合同评审项目部负责对外的检测任务受理。经受理的任务合同按合同评审程序要求,项目经理组织评审。经评审或技术负责人批准的任务合同或任务委托书方为有效。指令单管理要求a检测指令办理程序检测项目部直接受理检测委托等作业指令。指令单应一式二份,双方应办理签收手续。b指令内容要求内容至少应有:项目名称、工程编号、施工单位、作业机组、材质、焊缝编号、管壁厚度等、规格、数量,检测部位及表面状况,检测方法,质量验

2、收标准及合格级别,检测比例,下达日期,要求完成检测日期等。2.2检测准备过程控制检测站(检测机组)必须对检测准备过程实施下列控制:对检测物及现场环境条件的检查确认a核对受检物与指令内容的一致性,发现不符合应及时与监理单位沟通,以达到一致;b对受检物的检测部位表面条件的检查确认,发现不符合时应及时与监理单位沟通,以确保检测部位的表面条件符合检测要求;c应对检测物环境条件、检测安全设施(措施)条件检查确认,发现不符合,应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确保检测环境、安全设施符合要求。检测技术条件准备的检查确认a按检测方案编制要求编制检测工艺文件(专用工艺或工艺卡);b按程序规定编制检测用的各种记录表卡和部位标

3、识示意图;c准备检测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及项目部的检测工艺文件;d对检测作业人员进行检测工程技术交底和检测工艺技术的培训。检测设备器材准备的检查确认a检查所用检测仪器、试块、量具是否在有效检定期内,严禁超期使用;b检查所用检测器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严禁失效器材的使用;c应对检测用仪器、试块和器材的组合灵敏度进行校准,严禁未校准使用。检测作业人员的资质检查确认a检测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资格许可项目实施检测作业;b检测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受到检测工艺作业培训和安全作业教育;c检测作业人员必须对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充分理解,并能认真贯彻执行检测工艺文件。2.3检测作业过程控制项目部应对检测作业过程

4、实施控制,检测技术负责人对作业全过程的质量活动监督和控制。检测作业人员必须按下列作业控制接受检测技术负责人的监督。检测作业工艺纪律执行的检查确认a检测作业人员必须对检测工艺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未经验证认可的工艺文件严禁实施;b检测工艺的执行应有足够的质量活动过程记录证实,如作业操作记录,检测评定记录,缺陷标识记录(部位图)等。对检测方法的审查确认a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必须是标准许可的方法,采用非标准方法应符合例外许可的控制程序规定,否则不能使用;b验证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检测灵敏度),未经验证的方法不能使用。检测质量活动过程记录的检查确认a检测质量活动过程记录内容应包括检测作业质量活动过程和所有的检

5、测结果,以及解释这些结果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的原始记录。如操作过程质量活动记录、检测结果评价过程记录、缺陷标识记录(部位图)以及所有的作业指令原件(工艺卡、委托单等);b检测作业过程应及时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并确保记录内容完整、清晰、客观、真实、准确、正确、有效;c检测记录是检测工艺执行纪律的客观证据,记录内容应与工艺文件内容一致;d检测报告是检测记录所有内容的客观判据和证据。在检测过程应防止有关信息的丢失,检测作业人员应对检测记录的完整性、客观性(真实性)负责。2.4检测结果的验证过程控制检测结果的验证过程内容a对检测原始记录符合项(合格项)的相关数据的验证;b对检测过程判定为不符合项(不

6、合格项)的数据的验证。验证措施程序a.对原始记录中判定为符合项(合格项)临界数据的验证应由检测作业人员自校、相互复校后交比检测作业人员高一级人员复核。b.人员操作比对(更换同级别级、同专业其他操作人员进行复测);c.检测仪器比对(更换一台检测仪,重新调整灵敏度进行复测);d.检测用标准试块比对(采用模拟试块进行比对复测)。3.射线底片的保管、储存和查阅管理程序射线底片是焊接质量的重要见证,是评定工程质量的,而且可以追踪。一旦发生事故可进行跟踪,及原因分析。3.1保管制度底片及经有关人员签字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必须妥善保存,以备随时查核。底片存放方式和保存方法应科学合理。底片柜架的摆放、编号应符

7、合要求。建立保管台帐,经常检查核实库存底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处理。3.2借阅制度底片的借阅应办理借阅手续。借阅、查阅底片的单位和个人,要爱护底片,保证所借、查底片的完整与清洁,严禁在底片上涂改、勾划、做标记,归还底片时,工作人员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追查。非本项目部借(查)阅的底片,需由项目部领导批准,方可查阅。底片管理人员应做好底片催还工作4.射线检测工艺卡X 射 线 探 伤 工 艺 卡委托单位: 金牛工艺安装分公司工程名称:工程工艺卡编号: 2008-KWKD-RT-GYK-001材 质:20#规 格mm:377(219)类 别: 坡口形式:V焊接方法:SMAW接头形式: 对接热处理:

8、无表面状态:打磨工程编号:检测部位: 焊缝及热影响区验收标准: SY0401-98探伤标准:SYT 4109-2005探伤比例:合格级别:仪器型号:250EGS2焦点尺寸mm:22 焦 距mm:527(369)胶片型号:AGFA C7胶片规格mm:24080增感屏Pb前0.1、后0.1 (mm)透照方式: 双壁单影透照厚度mm:12-16管电压kv:170-200曝光量mAmin:8.5(4.2)一次透照长度:197.3(172)曝光次数:6(4)象质计型号:Fe10-16 型象质指数:12-14暗室处理方法: 手工显影配方:天津型定影配方:天津型显影温度:202显影(冲洗)时间:4-6min

9、停影温度:202停影时间:30s定影温度:202定影时间:15min管材探伤部位示意图 射线源 L1 焦距F 焊缝 L2 胶片备注:1、 所有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作业应按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执行2、 底片的编号满足探伤标准的要求。穿越、扩探的焊口,在底片焊口号前加CY、K。返修的焊口在底片片位后加Rn(n为返修次数)3、 识别标记(底片上至少应有图上所编的标记或代号),所有标记放置,应距焊缝边缘至少5mm以上4、 象质计摆放细丝向外,象质计应放在底片有效评定区的1/4处。5、 象质计若放在胶片侧工件表面时,象质计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执行SY/T4109-2005标准可不放“F”6、

10、如果现场的条件不能保证焦距,探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按公式E1/F12=E2/F22(E1曝光量(管电流曝光时间)、F1焦距、E2所需曝光量、F2现场焦距)重新计算曝光量。 规格 年月日 搭接标记 1工程编号 2焊口编号 3其它铅字尺 0 10 20 30 1 2 3 象质计编制: 级别: 审核: 级别: 日期:X 射 线 探 伤 工 艺 卡委托单位: 三叶管道公司工程名称:工程工艺卡编号: 2008-KWKD-RT-GYK-002材 质:20#类 别:规 格mm: 坡口形式:V焊接方法:SMAW接头形式:对接热处理:无表面状态:打磨工程编号:检测部位: 焊缝及热影响区验收标准:SY0401-98

11、探伤标准:SYT 4109-2005探伤比例:合格级别: 仪器型号:250EGS2焦点尺寸mm:22焦 距mm: 600胶片型号:AGFA C7胶片规格mm:18080增感屏Pb前0.1后0.1(mm)透照方式: 双壁双影透照厚度mm: 12-20管 电 压kv:180-210曝光量mA*min:10一次透照长度:曝光次数:2象质计型号:等径象质指数:10-14暗室处理方法:手工显影配方:天津型定影配方:天津型显影温度: 202显影时间: 4-6min停影温度:202停影时间:30s定影温度: 202定影时间: 15min管材探伤部位示意图 射线源 L1 焦距F 焊缝 L2 胶片备注:1、 所有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作业应按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执行。2、 底片的编号满足探伤标准的要求。穿越、扩探的焊口,在底片焊口号前加CY、K。返修的焊口在底片片位后加Rn(n为返修次数)3、 识别标记(底片上至少应有图上所编的标记或代号),所有标记放置,应距焊缝边缘至少5mm以上4、 象质计摆放在管道环缝中心处,横跨并垂直于焊缝。GB/T3323-2005规定,像质计细丝应平行于管子环缝,其不得投影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