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088942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回尿医鮒二心麻田土由忙肌因本址田旨宗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7%的速辜上升统计数据显示吕前我国俗粽脑中风舟发病者约30%死亡,70%的生存者有偏瘫、失语等障碍脑卒中中风偏瘫中医辩证分型康复治疗我们专注中风后遗症纯中医神经衰弱精确对症下药胃病男女科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不利 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喁斜等症状。中医病因病机:通过现代医家的大量实践,已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较为深入的认 识。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中风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体质因 素:通过对中风病人体质调查显示,阴盛阳虚者多见;2年龄因素: 以 50 岁以上老年人多见;3情志因素:

2、心理因素是中风的重要诱因; 4时间气候因素:调查研究发现中风发病多见于春三月,且与气温气 压关系密切,表明外风确能引动内风;5饮食劳倦因素。中风病机则 可归纳为痰、风、火、瘀、虚。痰:多因嗜食肥甘厚味,酒食无度,湿滞酿痰,或因劳倦、忧思, 脾失健运,津液内停,聚湿成痰,痰阻经络而发为半身不遂。风:素体阴虚,阳亢化风,或因七情过极,极而生风,内风旋转, 气血随之上冲,可夹痰夹水,络破血溢,致成中风危候。火:多为内生之火,或因将息失宜,或因喜怒过度,以致心火亢 盛,肝阳暴张,气血上逆,心神昏冒,卒发昏仆。虚:或因年迈力衰,肾元不固,或形体肥胖,气虚于中,或思虑烦劳,气血亏损。虚损不足,是导致中风的

3、根本原因,以气虚、阴虚最常见。气虚可生痰,又可因气虚运行无力,而血行阻滞;阴虚则可 使肝风动越,心火亢盛,而发生中风之病。瘀:或因气血上逆于脑,络破血出,瘀积不散,或系气滞血不畅 行,气虚运血无力,瘀阻经络、清窍,致肢体器官失养而出现半身不 遂,失语诸症。痰、风、火、虚、瘀,筏疾病演变过程中,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密切关联。临床上常见痰火互结,风火相煽,瘀痰阻滞等离血压冠心病肥胖W?每二塵中风的中医辨证,各家意见不一,有按病位,有据症候,而从多 数临床文献看,以后者多见。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中风的舌象、 脉象等诊断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如舌象调查发现,舌质以瘀者多见,舌苔以黄腻、白腻据

4、多,表明本病多为瘀血、痰热。另外,出血 性中风者多红绛舌厚苔,缺血性中风者多青紫舌。而脉图表明,中风 病人极大多数为弦脉,包括弦滑、弦细、弦数、弦实等。综合各家分型,可归纳为以下四型。1、肝阳暴张 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呕吐呃逆,半身不遂,语言不 利,肢体震颤,筋脉拘急。舌红苔黄,脉弦数。2、痰浊内阻 形体肥胖,胸腹痞满,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四肢不 温,喉中痰鸣。舌质暗淡,苔腻,脉弦滑。3、气虚血瘀 头晕心悸,面黄神疲,气短乏力,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 木。舌胖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4、元气暴脱(亦称为正气暴脱) 其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

5、周身湿 冷,二便自遗。舌质暗紫,苔白腻,脉细弱。这是传统分型上的脱症, 但中医证治的资料尚不多。中风的分型治疗:(1)肝阳暴张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处方:天麻 10 克,生地、赭石、草决明、右决明、丹参各30 克, 玄参、赤芍、全蝎、僵蚕各10克,牛膝、菊花各20 克,蜈蚣2 条。加减:头痛眩晕加蔓荆子;恶心呕吐加竹茹、赭石;便秘加大黄、 番泻叶。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2 次服。 常用成方: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镇肝熄风汤等。(2)痰浊内阻治法:化痰通腑,通络熄风。处方:半夏 10 克,橘红 15 克,茯苓 15 克,甘草 5 克,胆星、 菖蒲各 15克,白术12 克。加减:痰涎

6、壅盛加竹沥、天竺黄;眩晕加钩藤、菊花;舌红烦躁 加鲜生地、沙参、麦冬。常用成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涤痰汤等。(3)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处方:黄芪30120克,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牛膝各10克,鸡血藤30克。加减:肢瘫重加桂枝、杜仲;语蹇加菖蒲、远志;纳呆加砂仁; 痰多加瓜蒌、陈皮。常用成方:补阳还五汤等。4)元气暴脱治法:回阳固脱。处方:人参1015克,附子1015克。用法:急煎汤灌服或鼻饲。常用成方:参附汤、四逆汤加人参等。疗效:上述四型,共治疗 2203 例,基本痊愈 680 例,显效 746 例,有效692例,无效及死亡85例,总有效率为96.1。

7、痰热腑实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症状: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则治法:化痰通腑。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胆南星、瓜 蒌等。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枳实、厚朴等。痰蒙清窍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症状: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 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 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治则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风火上扰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症状: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

8、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治则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20g先煎牛膝10g黄苓10g山栀10g夏枯草15g一日一剂水煎500ml,早晚分服,共三剂。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6g冲服生地15g钩藤10g菊花15g茯苓15g白芍 15g赤芍15g竹茹10g牛膝10g川芎6g丹参10g一日一剂水煎500ml,早晚分服,共三剂。气虚血瘀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症状: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 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治则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全当归、桃仁、

9、红花、赤芍、 川芎、地龙等。风痰阻络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症状: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 滑。治则治法:息风化痰通络。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0g丹参10g 香附 10g 炙大黄 10g 胆南星 10g一日一剂水煎500ml,早晚分服,共三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半夏10g天麻10g茯苓15g 橘红10g丹参12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一日一剂水煎500ml,早晚分服,共三剂。 阴虚风动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症状: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 无苔,脉弦细数。治则治法:滋阴息风。 方药:育阴通络汤加减。生地黄、山萸肉、钩藤后下、天麻、丹 参、白芍等。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 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9g、川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 川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