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多模态”视角下听力教学中的移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008870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多模态”视角下听力教学中的移觉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类多模态”视角下听力教学中的移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多模态”视角下听力教学中的移觉(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多模态”视角下听力教学中的移觉摘 要: 多模态教学对于英语教学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从硬 件层面,真正在大学课堂中用多模态教学是难度较高的一项任务。 本文试图利用移觉理论,间接达到多模态的效果,称其为“类多模 态”,力图在听力教学中达到新境界。关键词: 听力教学 移觉 “类多模态”1. 引言 移觉亦称通感,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术语。首先,它是一种生理现 象:身体某一部分受到刺激而于其他部分所产生的感觉;继而是一 种心理现象:某一感官所受的刺激给另一感官所带来的主观感受。 上述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从属于认知过程,表现在语言的创造和运 用中,移觉亦为修辞,有学者认为其可视为一种隐喻(汪少华, 200

2、1),并回归认知角度阐述道:移觉并不是词汇特征之间的相似 性联想,而是感官之间特征的相似性心理联想。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柏拉图就注意到诸如“白”与“热” ,“黑” 与“冷”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了( ullmann ,1957:268)。乌尔曼 (ullmann ,1964:86)在他的调查结果中将 6 种感官依次排列为: 触觉、温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他发现文学作品中 2000 个移觉例子有 80%呈向上的等级分布,即感觉的移动方向主要为由 较低级向较高级、较简单向较复杂。而反向挪移的只占六分之一多 (ullmann ,1957:277-284)。我国学者在 90 年代通过对集中主要 东西方语言通感现象的调查、对比和分析,论证了通感是全人类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